中美創新人才培養戰略和目標體系的對比

學識都 人氣:4.98K

(一) 科學 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輔相成

中美創新人才培養戰略和目標體系的對比

哈佛大學校長薩默斯說:“我們以說不出莎士比亞5部戲劇的名稱爲恥,但如果你不能區分基因和染色體,卻不以爲然,這樣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本科生應該同時接受一定廣度和深度的 自然 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瞭解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的意義,以及人類自我價值的含義,這一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和自我完善。創新人格是創新人才所具有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包括樹立敢於質疑與創新的志向,探索科學真理的熱情,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爲人類進步做出貢獻的意識,高度的 社會 責任感。創新人格是創新能力的精神後盾。

此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有利於跨學科學習。 現代 科學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單學科領域,交叉學科是 目前 科學 研究 的.特點,促進人才的培養。我國大多數高校各個學院的專業化程度過於精細,基本上是隻學習本專業課程,很難實現跨學科學習,極大制約了學生的發展方向。

(二)優化高校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環境

要爲學生建立一套完善客觀、公正透明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實踐活動得到周圍人的讚賞,在創新探索的過程中得到學校的激勵,從而激發學生自我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創新活動成爲自覺自願的行爲。大學教育對本科生的人格塑造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能夠正確塑造學生人格,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人格得到充分培養,成爲實現 科技 創新和 經濟 發展的有生力量。

綜上所述, 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國家戰略、輿論環境、國民意識、制度法規等諸多環節的協作才能實現,其中高等教育應該處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高等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使創新作爲一種文化在受教育者中傳播,使創新成爲一種習慣;通過文化與習慣的傳承,創新成爲我國國民精神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