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戰略下的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論文

學識都 人氣:2.82W

2017年2月14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引起社會各界對工科教育的廣泛關注。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新材料等專業未來可能出現較大人才缺口的問題,對高校新工科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要求培養面向智能製造、“互聯網+製造”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數字化建模與仿真、工業雲服務和大數據運用等方面對人才的需求最爲迫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激發我國創新活力,成爲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高等教育必須適應經濟新常態下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傳統的高等教育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應成爲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職能。研究構建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能夠爲經濟新常態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效的質量保障,對促進我國本科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提升具有深遠意義。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工作者針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構建了普通本科高校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並以此爲基礎建立普通本科高校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模型。本文研究傳統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模式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不利影響,從五個方面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提出合理設想。在構建評價體系的同時,提出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客觀地選擇評價主體,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評價考覈時應注意及時反饋結果;從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特點入手,指出傳統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之處,從而依據社會進步需求提出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創新驅動戰略下的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論文

一、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新工科教育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衆化階段,隨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本科生人數從1999年的272萬增長到2016年的近1613萬。大學生數量的上升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日益凸顯出教育資源的緊張和教學質量的問題。高校畢業生能力素質與市場需求不能良好對接,使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就業困難,然而製造業企業出現大量人才缺口。新常態下經濟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支撐,需要高校面向未來佈局新工科建設,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但目前我國工程人才培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的結構和質量不能完全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缺乏行業引導和支持、高校辦學理念不同程度地脫離社會、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等四個方面。國家需要建立和完善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新工科人才標準體系,建立完善的新工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更加明確,提升人才培養對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適應性。

二、面向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

建立面向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首先需要明確評價指標。傳統的評價指標主要從知識水平、實踐能力、思想道德等作爲基本指標。關於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知識能力關係模型和知識能力素質關係模型,其中以知識、能力、素質作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基本指標,將能力素質作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核心要素,從思想品德、能力素質、社會評價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將工程的能力加入評價指標中,最後在各指標權重分配上採用了層次分析法。評價指標分爲理論知識水平、基本技術與技能、專業運用知識能力、綜合協調與溝通能力四個維度。使用遞進層次結構模型,將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劃分爲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管理能力、思想品德等六個層次。新時期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對傳統工程專業人才提出了新挑戰。除了傳統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外,新工科對人才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工科不僅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足夠的專業水準,同時還應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上,不僅能運用本專業的知識,也有能力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甚至是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解決未來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且對專業領域的發展做出預判,以此對未來技術和產業起到引領作用。同時,作爲新時期工程技術領域的優秀人才還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能夠將經濟學、管理學的理論運用到工業生產中。由於新工科教育對融合創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時考慮到通識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劃分爲通識教育、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融合創新能力、社會意識五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若干評價因子。其中通識教育包含基本常識、表達與溝通能力、管理能力三個二級指標;專業知識包含基礎學科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前沿發展三個二級指標;實踐能力包含專業理論應用能力、工具性知識、設計操作能力三個二級指標;融合創新能力包含相關學科知識、工程綜合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終身學習四個二級指標;社會意識包含個人修養與基本道德、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與家國意識三個二級指標。

三、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新工科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已初步形成,但教育質量評價的理論不夠成熟,應用範圍比較狹窄,對教育質量的評價目的不明確,評價方式過於注重考試成績,忽略了對工程實踐能力的考量。在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對新工科教學質量的評價應以學生的能力爲基礎,充分考慮創新能力的因素。評價體系構建中的核心問題是對各項指標進行定量分析。基於因子分析和支持向量迴歸機的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模型,通過對樣本數據的訓練,完成了評價模型的構建。通過對若干高校科技創新能力進行評價,證明該模型非常適用於非線性複雜的評價問題。層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一種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非定量事件做出定量分析的多準則決策方法,適於分析多層次、多維度的複雜問題。1.建立遞階層次模型根據前文中所定義的評價指標,將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分爲三個層次(見下圖)。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構成目標層A。一級指標(通識教育、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融合創新能力、社會意識)構成中間層B。二級指標(即一級指標中的各個具體指標)構成最低層C。在這個模型中,同一層的各個因素從屬於上一層因素或對上一層因素有影響,同時又支配下一層的因素或受到下層因素的作用。2.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依據層次分析法原理,將評價體系一級指標進行模塊提取,分解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一級指標。根據定性評價表,構造判斷矩陣A:權重向量由判斷矩陣最大特徵根對應的特徵向量經標準化後得到:,則各指標在目標層中的權重向量ω:ω=[0.6370.7592.4932.3490.354]同理,可計算二級指標在目標層中的權重。總層次評價模型爲:A=0.637B1+0.759B2+2.493B3+2.349B4+0.354B5

四、結論

針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本文對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問題開展研究。首先,通過數據分析我國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新工科教育現狀,分析新形勢下工科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構建的意義。其次,針對新工科人才培養的特點,分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在傳統評價體系中加入融合創新能力和社會意識兩個指標,並對每個指標提出具體的觀測點,構建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最後,採用一種基於層次分析法的評價指標量化方法,構建完整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模型。

參考文獻:

[1]蔡離離.普通本科高校學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

[2]初蕾.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

[3]施全峯.高等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5

[4]吳愛華,侯永峯,楊秋波,等.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5]《中國製造》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組.《中國製造2025》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

[6]馬萬民.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模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8

[7]李道志,餘紹軍,符瑛.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指標及其內涵[J].吉首大學學報(自科版),2010

[8]李梅.基於AHP方法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機械類人才質量評價及對策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07

[9]石華敏.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