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創新素質人才

學識都 人氣:3.21W
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創新素質人才
數千年以來,創造已是人類之文明,民族之興衰,國家之存亡息息相關,人類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創造史。創新教育是新世紀的召喚,是科教興國的重要舉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思維寓於數學教學之中,數學教學能夠且應該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蘊涵兩種意義:一、新穎,富於創造性,具有某種獨到之處。二、出乎常識和預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作爲教師,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啓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自主探索,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的東西。在數學思維中最可貴的品質是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決不是針對高智力學生,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機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教師要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創造力,使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將學生培養成爲新型的創造型人才。本文通過分析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含義,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及應掌握的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素質人才.一、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含義 在學校教育環境中,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從學生主體角度看,主要指的應是個人意義上的創新,即小學生在自身的心理水平上去創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 小學生的創新,就是開發其可能性,自我的潛在思維這一意義上的創造性,即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只要是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歸納得出的,從某種意義上我們都可以理解爲知識創新,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在多數時候都並不直接顯示出社會意義上的創新價值。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 1、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思想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創新的歷史. 要創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然而,多年來普遍存在着“爲應試而教,爲應試而學”的傾向,一節課裏,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沉悶地聽,反覆機械地訓練,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評價一節課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這節課裏教師是否把知識完完全全地傳授給了學生,卻很少認真地思考過學生是不是在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這種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地影響着老師們的教學觀,也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2、選準知識點,營造創造性思維的情境 教學中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小學數學圓面積計算公式,一般是通過由教具的直觀演示對圓形面積的割補轉化,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 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具有創造性的思維過程. 例如:學習圓面積計算方法時,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補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初步經驗,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應體現在幫助學生樹立假設,一步一步地展開推理論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上述問題的思考,啓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地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創造性地獲取新知.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 1、抓住心理特徵激發創新興趣?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 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努力地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在各種數學題目中,通過空間想象和邏輯推理,想到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想出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解題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首先,要民主。教師要真正擺正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明確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執行者,處於主體地位。不搞師道尊嚴,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只有在這種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完全自由,放鬆的情況下,學生才願意動腦筋,纔有標新立異的勇氣和信心,纔會有創新。其次,要鼓勵。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別出心裁地提出新異的想法,這是思維創新的表現,它蘊育着未來的大發明,大創造,教師要滿腔熱情地鼓勵學生別出心裁地思考問題,大膽地提出與衆不同的意見和質疑,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諷刺,先要充分肯定其敢想敢說的精神,再指出其不足。這樣,大大地鼓舞了學生求新變異的勇氣,培養了創新的興趣。2、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思維的準確性,是指利用已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和歸納,得出正確解答的思維過程. 沒有準確性,就談不上其他的各種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很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例如:在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 40米,其中一邊的長是10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時,較多的學生能夠很快地算出結果,但不少學生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 主要的錯誤有兩類:一類是沒有認真審題,忽略了單位不統一,得出“另一邊的長=(40-2×10)÷2=10,面積=10×10=100”的錯誤結果. 另一類是周長的概念錯誤,得出“另一邊的長=(400-10)÷2 =195”的錯誤結果. 由此看來,思維的準確性需要對概念的內涵的正確理解和對問題的.整體把握,其中包括單位的統一和結果的敘述. 在思維的準確性的訓練中,應加強同類問題的反覆訓練和變式訓練,實現學生思維的活躍和師生的互動.3、創設問題情景,迸發創新火花現代教學理論認爲:構建“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基本教學模式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根據這個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創設情境,創設情境大致有以下幾種:?(1)創設信息情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提供一些開放性、生活性、現實性的信息,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創設、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如:教師提供“兩個工程隊要修一條路,甲隊修要8天才能完成,乙隊修要6天才能完成”的兩個條件,學生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不同的問題,並解答,學生可以提出如下問題:?A、甲、乙兩隊合修需幾天完成? B、甲隊單獨修三天後,由乙隊單獨修完這條路還需幾天才能完成??C、甲隊單獨修3天后,與乙隊合修剩下的路,兩隊還需幾天才能完成??D、甲隊每天比乙隊少修多少??E、乙隊每天比甲隊多修多少??這樣,學生一個接一個的提問題,然後又一個接一個地解決問題,在這種無任何條件約束的情況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因此對所有學生都可以進行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訓練。從而,使每個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2)創設探索情境。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在學生自主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蘊藏着無限的潛在創新力,作爲教師要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角度來鑽研教材、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指導練習,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創新要素。?(3)創設猜想情境。猜想是一種帶有一定直覺性的比較高級的思維方式,要求在面臨較複雜的問題情況時,迅速再現知識系統和經驗儲備中的相關信息,經過總體觀察,對問題實質作出大膽的猜想假設和試探,迅速地判斷和推理,力求一下子契入問題的關鍵,迅速地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憑着自己的直覺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質疑,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大膽猜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4)創設求異情境。求異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徑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主要形式,數學作爲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教師要善於選擇具體例題,創設問題情境,精細地誘導他們的求異意識,這樣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對學生思維變通性、創造性的訓練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老師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爲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餘地,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標淮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儘可能多、儘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獨創想法,這樣的提問,激發的正是發散性思維,培養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傳統教學的提問方式,一問一答,一答一個準,只提供一種可能答案,一種解決途徑,結果堵塞了學生的思路。在這種開放式的提問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結合各方面的信息,在產生大量答案的同時,獲得新奇、獨特的反應,從而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對於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時不時地出現的求異因素及時給予肯定和熱情表揚,對於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則要細心點撥,潛心誘導,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他們在對於問題的多解的艱苦追求並且獲得成功中,備享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樂趣。如“一根繩子正好可以圍成邊長爲5分米的正方形,現在如果要圍成長8分米的長方形,寬是幾分米?”學生一般能作出如下兩種解答:?A、(5×4-8×2)÷2 ?B、5×4÷2-8?經過教師的努力點撥,有學生根據圍成正方形的兩條邊的和相當於圍成的長方形的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減去長,就是寬,即5×2-8。?還有的學生根據長方形的一條長與一條寬是正方形的兩條邊變化而來的,正方形一條邊比長方形的長短8-5=3(分米),就從另一條邊拉來3分米,另一條剩下的長度5-2就是長方形的長度。?這樣使學生漸漸形成自覺的求異意識,並日漸發展爲穩定的心理傾向,逐步形成創新思維能力。? 4、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育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