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心理障礙及原因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3W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心理障礙,產生原因和影響,提出高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沒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障礙及原因分析論文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特點;心理障礙;心理健康

在我國,高職教育近幾年發展較快,高職生因爲社會地位不高,學歷和就業的雙重競爭,以及社會媒介和家長的誤導,經常產生一些不容忽視的心理問題。爲適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必須重視和開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高職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當前高職生心理特點和心理障礙的一般表現

近兩年,在進行“兩課”教學調研中,我們在我校高職生中進行心理調查和心理測驗,並在日常教學工作的觀察和訪談中進行比較分析,認爲當前高職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

1、自我觀念發展很快,但還不夠成熟。高職生一般年齡在2o歲左右,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但由於受社會經歷的限制,對自我的認識還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導致高職生心理上的情緒困擾,影響身心健康。

2、思想活躍,精力充沛,但爲數不少的高職生對智力開發利用不當,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信心不足,缺乏堅強的意志和毅力,缺課、缺作業、考試作弊和補考是常有的,不願意參加班級活動的現象時有發生。

3、人際交往慾望強烈,交往領域和範圍不斷擴大。高職生不再像中學那樣爲高考拼搏而過着單調的學習生活,迫切希望參加社會交往,多數學生能實現個人生活與社會同化。但也有部分學生由於來自不同的城鄉、山區,生活環境和思想意識存在較大差異,環境改變後的角色適應能力差,導致在校人際關係失調。

4、生理髮育趨於成熟,心理髮育發展不平衡與不穩定。如男生常關心自己的身高、體型、眼睛,女生常關心自己的身材、頭髮、膚色,有的學生爲身材、身高苦惱,有的學生爲容貌、髮型顧慮,又普遍缺乏相關的審美知識和心理學常識。

5、性意識和性體驗慾望增強,容易產生性衝動。高職生都渴望與異性交往,建立友誼,有的很快發展到戀愛,甚至性生活行爲,同時大多數學生的戀愛又是遊戲式的,對愛情的價值觀、道德觀、責任感等心理髮育、品德要求滯後。

6、上網現象急速增多。網絡爲學生多渠道、多方位學習知識提供便利,但學校周圍諸多網吧存在不規範經營、非法經營等現象,相當部分的高職生偏離上網的正確軌道、聊天、遊戲、網戀、,有的徹夜不歸,上網成癮。一些學生用虛擬的世界代替現實生活,逃避現實,忘記學業,忘記競爭,在網上尋求精神安慰,長此下去,容易導致心理失常。

7、對畢業就業前景信心不足,存在過度無爲心態。高職生對將來畢業的就業問題,主要存在下列心理衝突:所學專業與市場需要的矛盾,個人志趣與現實利益的矛盾,真才實學與歪門斜道的矛盾,學歷過低與畢業生供大於求的矛盾。致使部分學生信心不足,女生的自信心更低,常常陷人內心矛盾,煩惱緊張、無奈苦悶的情緒中。

二、高職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分析

我們認爲高職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是學生、家庭、教育和社會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的`。 首先是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高職生生理髮育雖已成人,但心理髮育相對滯後、脆弱,對如何正確處理學業與就業、就業與人生,如何正確分析各種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期望過高型”的學生對自我評價過高,目標不切實際,導致自己的心理無法平衡。“期望過低型”的學生過低地評價自己,認爲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子,只是迫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勉強就讀高職,缺乏自信並帶有沉重的失落感。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我,都會使處於心理成熟過渡期的高職生不適應環境的改變,心理挫折的承受力差。

其次是家庭教育的影響。目前望子成龍還是中國家長的普遍心理,判斷孩子有無出息的惟一標準是能否考上大學,對發展高職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認識不足,家長對高職的認知評價,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獨生子女,家長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其期望值更高,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更容易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前兩年因考試原因在江蘇、浙江有殺死父母的事件發生,去年在甘肅又發生一中學尖子生在家裏殺死父母的慘案。所以,家長應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鬆綁。

再次是中國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是實行“精英教育”,高職教育發展緩慢。2001年同期相比,高職在校生爲72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是719。07萬人。中學教育實施的是升學爲目的應試教育,爲追求升學率,各中學每年都把學生能否考上大學,特別是重點名牌大學作爲評價老師教學效果的惟一標準。學生考上高職不列人大學類型,使學生從獲得高職錄取通知書那一天起,就認爲自己不是“正宗”的大學生,“上高職是不得已”“沒辦法”。由於教育思想錯位,部分學生產生理想的失落感,一些學生還由於認知失調,行爲失當,形成矛盾的人格,或病態心理和人格障礙。

最後是社會因素的影響。當今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時期,一方面高素質的實用技術人才短缺,廣州十萬年薪難覓高級技師,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才高消費現象。今年2月21日,我們在廣西2003年高校畢業生雙選會看到:對高職畢業生就業待遇不公平,勞動與報酬倒掛,某些單位招工非大學本科不要,外加身高、相貌等苛刻條件,激烈的就業競爭又存在大量勞動力過剩,使高職生的社會地位沒有得到尊重。同時,任人爲親的不正之風使許多高職畢業生望而卻步,無奈又無助,心理壓力培增。

近年來,我們發覺一些學生的思想矛盾,如能及時疏導教育,效果很好。如2000級、2001級高職生人學後都有一種普遍心理:認爲就讀高職學院低人一等,產生壓抑、苦悶、困惑等心理。他們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應有朝氣和活力,對學習生活無興趣,還伴有不滿的牢騷。學生的這種心理主要是由於客觀實際與自我意識中的理想差距大造成的,如不及時調適宣泄,長期壓抑,勢必影響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對學生疏導時,我們不持批評的態度,而是運用共情法,進人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學生的訴說,體驗學生的感受。當學生在我們面前傾泄時,我們的反應是:你們的苦惱,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因爲我們和你們一樣,也曾經有過迷惘和疑慮。簡單的幾句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接着我們採用轉移法,引導學生把目標轉移,分析了人才市場對高職生需求量逐年增長的市場潛在規律,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加人WTO帶來的就業機會,鼓勵他們學好本專業課程;同時建議他們參加各種學生活動,或參加函授自學考試,職業資格培訓等;並幫助學生矯正心態,教育他們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對待現實生活中的挫折和不順,昇華他們的理想。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學生的情緒得到調適,效果是明顯的。

我們認爲:進人21世紀,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不能沒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爲幫助學生克服種種心理困惑,在學生思想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的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順利完成學業,自信地走向社會很有必要。我們呼籲:高職院校應重視和開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爲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實用技術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