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升級路徑探討

學識都 人氣:3.15W
    摘要:改革開放30年間,隨着外向型經濟發展,沿海地區經濟效益提高,產業結構優化,對外貿易加強,利用外資效果顯著,但也存在外貿依存度過高,產業同構嚴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在分析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實施效應的基礎上,提出戰略升級的三個路徑:產業升級、資源升級、區域合作升級,以此提升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外向型經濟;實施效應;戰略升級
  
  我國沿海地區位於太平洋西岸,具有綿延的海岸線,優良的港口,方便的交通,良好的投資環境,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8個省,廣西一個自治區和上海、天津兩個直轄市。改革開放30年,沿海地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發展對外經濟,成爲中國對外開放的“龍頭”,促進了中國寬領域、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一、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實施效應
  
  (一)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積極經濟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始終走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前列,對外開放過程中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優化了產業結構,極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額的增長,爲中西部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1.經濟發展狀況
  自沿海地區實施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以來,GDP總量不斷擴大,2007年GDP增長幅度17.98%,達到159 018.41億元。其在全國GDP總值中佔的份額也由1980年的48%增長到2007年的63%。近十年,財政收入實現了較快的增長速度,2007年財政收入達到14 059.9億元,比上年增長22.55%,達西部地區的4.4倍。沿海地區居民收入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居民的購買力也不斷增強,消費能力提高,消費市場擴大,市場需求不斷增強。
  2.經濟結構變化
  沿海地區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90年代之後一二三產業發展趨勢不十分明顯,2007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爲8.20∶52.79∶39.00,第一產業份額有大幅度的下降,二三產業有所發展,其中第二產業發展較爲明顯,且與中西部地區拉開了差距。這與沿海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推動加工貿易與製造業的發展有密切關係。而外向型經濟發展起步較早的省份如廣東、上海、江蘇等省份一二三產業構成中二三產業比重較高。
  3.利用外資情況
  從1990年到2004年沿海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累積到5 892.72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6.36%。沿海地區大力吸引外資,爲我國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資金嚴重短缺和資源相對不足的困難提供了必要條件。
  4.貿易變化情況
  沿海地區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從1990年的3 692.9275 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133 286.2778 億美元,18年間增長了近36倍。以出口發展來大力拉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爲加工貿易、以勞密型產品出口主導,以及出口產品結構迅速提高到以製成品爲主。與此同時通過利用外資來大力發展我國的出口是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可見外資企業以及加工貿易的`發展,對沿海地區經濟出口的增長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與沿海地區實施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初衷也是相吻合的。
  (二)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障礙與不足
  1.外貿依存度過高
  2007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超過64%,與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明顯偏高,而沿海地區更是達到83%的外貿依存度。外貿依存度的提高使沿海地區經濟增長更加依賴於國際市場。外貿依存度不斷升高意味着沿海地區利益在更大程度上與國際市場捆綁在一起,外部動盪對沿海地區經濟安全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部分原材料和戰略物資進口依存度過高,增加了沿海地區經濟的脆弱性。
  2.高比重加工貿易產生一系列問題
  加工貿易在沿海地區出口貿易方式中佔了相當的比重,2000年之後一直佔貿易出口總額的54%以上,是沿海地區出口貿易方式的主要組成。沿海地區的加工貿易產品的層次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技術溢出效應弱小。貿易福利低,產業鏈條短,產業關聯不明顯,技術已出效應低,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貿易的平“貧困化增長”。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我國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升級路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