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區域民營經濟發展探析

學識都 人氣:2.56W
環渤海區域民營經濟發展探析
內容摘要:發展區域經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環渤海經濟區作爲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極,已經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民營經濟在該區域的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該區域民營經濟的發展概況爲着眼點,分析了民營經濟在環渤海經濟區中的作用以及發展對策。  關鍵詞:環渤海 區域經濟 民營經濟
  
  環渤海經濟區概念於1986年經中央提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共七個省市區。在國際經濟一體化重心不斷向亞太轉移的趨勢下,它將有可能逐步變成連接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國際物流中心,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環渤海區域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從20世紀發展情況來看,以個體民營資本爲主的民營資本是增長最快、活力最強勁的資本。民營經濟的發展已成爲一個地區發展的動力來源。同時,也可以認爲,民營經濟的發展也是環渤海經濟區快速發展的動力來源。隨着非公有制經濟法律、政策和市場環境的不斷改善,環渤海區域的非公有制經濟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首先是量的增加。天津市的個體工商戶的戶數從2004年的178296戶增長到2006年的181982戶;從業人員從252146戶增長到263506戶;資金數額從558755萬元增長到608020萬元;在民營企業方面,天津市的從業戶數2006年比2004年增長22%;投資人數增長21%;僱工人數增長28%;註冊資本金額增長43%,其中天津市的民營企業在解決就業人數上的比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六個百分點。不僅是天津,環渤海的其他地區也有不同程度增長,山東省的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五個百分點;河北省、遼寧省的民營企業投資人數比2004年增長了35%;山西從事民營企業的戶數比2004年增長了38%。
  各省市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整個環渤海區域五省二市戶數和資金總量的較快發展。具體數值如表1所示。
  其次是量的發展推進了民營經濟質的提升。2005年環渤海區域各省市較2004年都有較大漲幅,如河北民營經濟增加值和營業收入增幅分別高於2004年17.8和10.5個百分點。遼寧的民營經濟在GDP中的貢獻率爲43%、佔總稅收比重的33%、佔就業比重爲75%;北京、山東、內蒙古的民營經濟在就業中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山西的民營經濟在出口中的貢獻率高達68%,這些數字都在全國居前列。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已經成爲就業和再就業的主要渠道,爲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次,民營企業所有制結構日益多樣化。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與優化,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等高新技術產業保持高速發展。公司制企業比重繼續提高,民營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成爲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的企業組織形式。
  
   環渤海區域民營經濟發展優勢
  
  從整體上看,環渤海區域的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健康發展,並在經濟發展和解決工作就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究其內在原因,環渤海區域主要得益於以下三個優勢:
  (一)政策優勢
  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經濟36條)及配套措施的制定,從國家政策層面上爲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該文件第一次明確了非公經濟在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則下,可以進入壟斷行業,並可進入自然壟斷行業;可以平等取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採礦權以及商業性勘查開發;可以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
  地處環渤海區域的民營經濟,不僅享受到國家政策所給予的優惠,而且更加享受到了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十一五”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所帶來的各種優惠政策。國務院《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若干意見》中對天津濱海新區所轄規定範圍內、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比照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天津濱海新區的內資企業予以提高計稅工資標準的優惠,對企業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予以加速折舊的優惠;中央財政在維持現行財政體制的基礎上,在一定時期內對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建設予以專項補助。國家外專局也專門設立“天津濱海新區引智專項”,加大對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政策以及人才引進政策的宣傳,營造良好的'人才引進環境。天津開發區也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在融資、法律等方面提供了多項優惠政策。所有這一切都吸引了民營企業家進駐環渤海經濟區,進駐天津濱海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