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港口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學識都 人氣:2.06W

摘 要:港口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港口以其便利的地理位置,作爲對外往來的樞紐,以其獨特的基礎資源推進區域內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以其集聚、擴散等效應帶動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淺析港口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關鍵詞:港口經濟;區域經濟;優化策略;論文下載

港口經濟是由港航運輸、工業地帶、商貿、旅遊等相關產業組成的一種小範圍經濟,有明顯的運輸低成本、強流動性、外向型等特性。亞洲“四小龍”、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等區域經濟的飛躍發展,都顯示了港口經濟在其經濟發展中的巨大貢獻和推動力。

一、港口經濟效應闡述

首先,港口地帶的低運輸成本是吸引商貿的最大誘惑因素。便捷的港口運輸和貨物的規模化流動成爲國際經貿企業的首選因素之一,吸引了大量外來投資,推動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口就業,進地區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其次,是港口經濟對區域經濟的物流整合效應。港口不但可提供貨物裝卸、中轉和倉儲等物流服務,還可以利用其信息通訊以及信息網絡,爲用戶提供所需市場信息與決策信息。再者,聚合區際經濟,強化區域一體化發展。港口可以在區域內實現產業優勢互補,降低產業成本,產生巨大的聚合效應,強化區域一體化發展。最後,港口經濟的投資乘數效應和全局性效應。港口經濟肯定直接推動本區域的基礎設施發展。另外,數據顯示港口生產經營與其他相關產業及間接誘發的經濟貢獻爲1:5,提供就業比值爲1:9。

二、港口經濟模型處理——以南部沿海城市爲例

爲了定量研究港口對區域經濟的'促進效應,我們對某沿海省份的港口吞吐量與GDP運用線性迴歸函數表達並進行迴歸模擬。建立如下計量經濟模型:

各字母代表如下:

Y——沿海某省國內生產總值GDP,用來度量該省區域經濟的發展;

X——沿海某省省內港口吞吐量,用來度量該省港口經濟的發展;

c2——港口吞吐量對於GDP的平均影響,, u爲隨機誤差。

根據某省份2000年到2011國內生產總值與省內港口吞吐量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得到表2-l:

表2-1 (Y單位億元,X單位千噸)

將表3-1導入Eviews軟件進行OLS估計,檢驗結果合理。經過eviews輔助分析,我們得到以下模型:

Y=0.04420114036*X+1073. 272641

【36. 13056】 【3. 076984】

(0. 0000) (0. 0105)

其中,【】內爲t值,()內爲P值

R^2=0.990884 F=1305.417

該模型的經濟意義可解釋爲:該省港口吞吐量每增長1%,則其省內GDP平均增長4. 42% 。從圖3-1也可以看出,原始數據與擬合數據的擬合度比較好,計算涉及的兩個變量之間可近似擬合爲線性,即我們可以使用原來的模型進行迴歸估計。由此說明:港口經濟通過這種大約爲1: 4的乘數關係對該省區域經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區域經濟融合下優化港口經濟的策略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港口經濟有效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總體發扎,但其涵蓋的地域和發展程度仍顯不足,其綜合服務功能比較薄弱,經濟效應輻射範圍仍有較大開發潛力,國際中轉樞紐地位尚未穩固,甚至更有來自日韓等國外港口的激勵競爭,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優化港口經濟發展,從來帶動國內區域經濟提升顯得尤爲重要。

3.1大力發展臨港工業羣,把腹地經濟的發展作爲港口建設的有效支撐,腹地經濟以港口的大運量、大吞吐量的特點爲支點,形成優勢互補,生態共存。如日本的“三灣一海”就是成功的典範。

3.2構建區域協調的集疏交通網絡體系。圍繞港口經濟的運輸優勢,集中力量搞好區域範圍內的鐵路、公路及航空建設,形成一個以港口爲起點,以高速公路和鐵路爲主骨架,以省級幹線公路、農村公路爲補充的水陸互補、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港口集疏運網絡,充分發揮港口在人流、物流運輸中的主渠道作用。

3.3全方位開放,進行體制創新,有效整合資源,推行自由港政策。自由港政策爲港口發展帶來了大量的過境轉運船舶和集裝箱貨源。

參考文獻:

[1]喬婷婷,周良毅,我國港口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物流技術,2006 (9)

[2]丁汝民,發揮港口優勢促進區域經濟整合,港口經濟,2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