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2.96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分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分析論文

摘要:在“人才強國”以及“科教興國”戰略的推動下,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發展成果。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各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人力資源戰略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措施,通過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能夠提升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加優秀的人才投入到區域建設之中,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實現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共同進步。基於此,本文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係,並就完善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區域經濟發展;關係;

引言: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的作用越來越顯著,通過人力資源管理,能夠對人才的分佈、人才的素質以及人才的儲量等進行協調管理,進而可以充分發揮出人才的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而區域經濟的發展,又可以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一)人力資源管理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區域經濟是指區域內所有人口通過智慧和勞動所創造出來的綜合經濟。而人力資源管理是指爲了提升區域內所有人口所創造的綜合經濟,而合理分配所有人的力量,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和勞動,創造更多的綜合經濟。由此可見,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之間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只有合理分配所有人口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創造更多的綜合經濟,才能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人力資源管理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通過提升知識存量,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創新企業的發展,需要注重加強對勞動力與資本的利用。而在綜合實力強的企業中便可以實現人口質量的強化。

通常情況下,在人力資本豐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研究結果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研究結果會呈多樣化的趨勢,通過人力資本豐富可以使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遞減效應降低。這會促進區域內的發展效率,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除此之外,儲存人力智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知識生產效率,促進發展效益與研究效益的提升。所以,針對產業中的培訓對象,應儘量針對文化程度高的員工進行培訓,以便實現人力資本的儲存,提升知識生產效率。

(二)人力資源結構會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目前,由於我國人口衆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因此,我國勞動力資源呈現出了勞動力多的情況。另外,由於我國義務教育開展相對較晚,因此,大部分勞動力的文化水平不高,尤其在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資源,普遍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這使得我國勞動力資源也會呈現出質量差的情況。這種質量差主要表現在知識儲備上的不足,同時在科技水平層面上的差距則更加明顯。

這種差距的存在,會影響到區域內部人力資源成本的積累量。人力資源差距越大,則區域內部人力資源成本積累量下滑的程度越明顯,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這種情況充分證明了提升人力資源勞動力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應給予提升勞動力文化水平以更多的關注,不斷優化人力資源整體結構,爲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三)人力資源管理有助於拉動區域消費的增長

拉動內需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之一,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而言,拉動區域消費的增長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可以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創造出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可以帶動區域的投資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能夠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增加人們的消費能力,拉動區域消費的增長。與此同時,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可以提升區域消費水平,而且還能推動區域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實現投資與消費的共同發展。人口消費能力的提升可以拉動消費增長,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發展,又可以提升區域人口的經濟收入,增加區域人口的消費能力,進而會進一步的拉動消費需求。如此一來,便形成了良性循環,實現了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共同進步。

二、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開發意識不強,人力資源開發措施不合理

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往往會錯誤的認爲我國的人力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識不強,沒有充分的認識到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這種錯誤的觀點和想法會嚴重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果,導致企業的人才隊伍素質不高,並且長時間得不到提升,使員工的工作能力無法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無法高質量的完成崗位工作,這必將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即使一些企業認識到了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並且積極進行人力資源開發,但是所採用的開發措施往往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很多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實,難以發揮出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導致人力資源開發效果不理想。

(二)人才結構不合理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我國比較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會給經濟建設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而隨着我國“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以來,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使得高校每年都能夠爲社會輸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這爲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對於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得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高校畢業生,再加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降低,導致人才出現了飽和現象。很多高素質人才得不到適合的工作崗位,轉而從事一些要求較低的工作,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除此之外,我國還面臨着專業性人才不足的問題。很多高校畢業生在校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的工作崗位需求不符,並且在校期間實踐經驗不足,短時間內難以適合工作崗位的需求,這也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人才區域需求差異大

在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由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再加之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更能吸引高素質的人才,這使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人才比較密集。而對於經濟發展相對比較緩慢的中西部地區而言,該地區的建設更加需要高素質人才的支持,但是由於受到經濟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該地區的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使得企業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人才,導致高素質人才的流失。高素質人才的流失又會使該區域出現人才短缺問題,進而影響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如此一來,便會形成惡性循環,勢必會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完善人力資源管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

(一)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意識

企業招聘優秀的員工並不等同於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開發的概念更加廣泛。要想提升人力資源開發的效果,管理人員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什麼是人力資源開發以及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管理人員還應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狀況,挖掘企業現有人力資源的潛力,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開發方案,提升人力資源開發的效果。企業需要在引進高素質人才的同時,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培訓,幫助員工提升綜合素質,促進企業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企業的人才優勢,使其更好的爲企業發展服務,推動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只有企業得到健康發展,才能爲區域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改善人才結構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針對目前我國人才趨於飽和的狀態,企業應積極引進專業性人才,這樣可以爲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尤其要注重對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應給予更多的教育經費支持,大力培養經濟管理人才,提升經濟管理人才的素質和專業水平,使其能夠更好的爲企業的發展服務,推動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除此之外,國家還應加大對職業院校的支持,加大力氣培養技術型人才。這樣才能使我國的人才結構更加合理,才能提升人才的利用率,做到人盡其才,實現人才結構的優化。

(三)引導人才的合理流動

在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因此吸引了大批人才投入到該區域的建設之中。而在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下,中西部地區的建設同樣重要,並且中西部地區的建設同樣需要高素質人才的支持。因此需要引導人才的合理流動,使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投入到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建設之中,促進中西部的發展。爲此,國家應出臺相應的優惠和鼓勵政策,積極改善中西部地區的就業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我國中西部地區建設之中,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人才優勢,並提升人才的利用率。

四、結束語

人力資源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二者之間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需要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五、參考文獻

[1]王雅潔,戴景新,高素英,張金.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特徵與企業績效-基於中國企業的經驗數據[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04):163-168.

[2]廖慧.廊坊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分析與建議[A].河北省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京津冀協同發展(廊坊·北京副中心)論文集[C].河北省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2016:8.

[3]張亞琴.淺議政企合作開發人力資源的經濟新模式[A].《建築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2年5月建築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建築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2:2.

[4]李寶生,傅永泉,章穎,邱靜藝.依託產學合作提升高職專業建設水平-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爲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0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