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探討

學識都 人氣:7.59K
    摘 要:後發優勢是後發國家或地區後起地位所致的特殊利益,既不是先發國家或地區同樣擁有的,也不是後發國家或地區自身努力創造的,而完全是與其經濟相對落後性共生的。從介紹西部的後發優勢形成機理着手,探析西部欠發達地區打造後發優勢的傳統思路及其侷限性,進而研究西部的具體的後發優勢,最後立足實際,考慮如何發揮西部的後發優勢。?
  關鍵詞:後發優勢;西部;改革?
  
  1 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優勢的形成機理?
  
  關於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優勢的理論很多,如“雁型發展”論、“後發性利益”論、“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論、“梯度推移”論與“發展極—— 增長點”論等。上述理論都是從某一個視角來建立欠發達地區區域經濟理論的,未能從實證分析上闡明後發優勢的形成機理。其實,欠發達地區後發優勢的形成機理可以用以下的圖1來說明:?
  
  圖1表明,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後發優勢最終體現在地區經濟優勢上,地區經濟優勢取決於地區的產業優勢,地區產業優勢取決於地區的企業優勢,企業優勢又取決於地區的企業家資源與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資源與企業家精神取決於地區的機制創新,機制創新又受制於地區的制度變革, 地區的制度變革在根本上取決於地區的觀念變革, 觀念變革既要從外部吸收新觀念,又要消除自身存在的舊觀念。圖1各個環節都是緊扣相連,每一環都是以其前一環爲基礎的,並且相互作用的。如產業優勢決定地區優勢,反過來,地區優勢又進一步強化產業優勢;機制創新催生出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反過來,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又會促進發展機制的更大創新。?
  
  2 西部欠發達地區打造後發優勢的傳統思路及其侷限性?
  
  當前,我國欠發達地區在打造後發優勢時往往沿着兩條基本思路展開,第一條是打造投資環境,全力對外招商引資;第二條是理順地方資源,從資源優勢出發或發展現狀出發,規劃優勢產業,尋找能夠成爲優勢產業的“良種”企業,然後對這些“良種”企業採取傾斜政策,打造出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企業與企業羣體,形成地區經濟的先導與支柱。仔細考慮並結合實際思考一下這兩條道路都存在着明顯的弊端:?
  (1)第一條道路可歸納爲:“招商引資、借力發展”。有的地區提出“要有2/3的幹部、2/3的時間用在招商引資上”,其招商引資的決心可見一斑。這種“大躍進”式的招商結果往往是:協議項目簽得多,落實少,真正有效的項目更少。結果是“勞命傷財”,不僅沒發展,反而適得其反。?
  
  (2)第二條道路,歸納爲“選拔良種,傾斜發展”。 選拔“良種”企業依據的是比較優勢原理,或具有潛在優勢,或具有現實優勢,但實際操作起來其實更加複雜,有時候還會束縛一個地區的創新能力。?   3 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具體的表現?
  
  3.1 資本的後發優勢?
  主要指由資本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產生的後發優勢。在資本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下,資本富裕的先發國、地區的投資收益率,要低於資本貧乏的西部地區。如果資本是自由流動的,受資本逐利本性的驅使,這種投資收益率的差異將導致先發國,地區—— 發達國家,地區、國內東部、中部地區的資本向西部地區轉移,由此促進了西部地區更快的經濟增長。?
  3.2 技術的後發優勢?
  主要源於技術的準公共物品特性產生的技術轉移和溢出效應。先發國、地區通常是技術創造與發明的主導力量,因爲此舉耗資巨大、耗時漫長、風險過大。對於後發的.西部地區而言,無力且不必重複這一過程,而是利用先發國、地區的技術的準公共物品特性,實現技術轉移。?
  3.3 人力資本的後發優勢?
  主要歸因於知識的非排他性和共享性。知識是一種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同時,知識又具有相當的時效性,總在不斷的更新與進步。所以,對後發的西部地區來說,對過時和現有的知識進行再投資是不可取的;其理性選擇應該是,充分利用先發國、地區的知識的溢出效應,跳過他們經歷的漫長、曲折的知識創造和積累階段,迅速實現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提升,直接進入知識的較高層次與較高階段。?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我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