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學生心理障礙解析及對策

學識都 人氣:3.14W

    論文關鍵詞:口語教學 障礙 對策

試論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學生心理障礙解析及對策

    論文摘要:目前,在口語教學中,學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障礙,如:焦慮心理,害羞心理,自卑心理及定勢心理等。本文從心視角出發,論述了教師應採取如培養口語表達的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利用“錯誤流利法”等對策進行更有效的教學。

     引言

    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現狀是: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控制之下,中學圍繞着繁瑣的語法教學,聽、說等基本技能培養幾乎被拋到一邊,教學方法停滯在填鴨式上,教學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處於從屬位置。經過十幾年寒窗苦讀,學生掌握的只是一些支離破碎的語法點,只會做一些語法題以應付高考。雖然有些學生在高考中英語筆試成績達到了一定的要求,但並不具備實際的應用能力,尤其是說的能力,“啞巴英語”的現象十分普遍。

    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口語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們這樣抱怨:“某某學生作業、考試都不錯,就是上課不喜歡發言。”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筆試成績好,口語卻很糟;在口語課上,有的學生心裏想的挺不錯,一要口頭表達,就抓耳弄腮,表達不完整;還有的學生自由會話時語言流暢,思維敏捷,可一到正式發言就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等等。諸如此類現象俯拾皆是,分析起來,除了“高考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學生在口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

     一 心理障礙解析

    語言教學離不開心理學的。心理學的基本觀點是各教學法理論基礎之一,也就是“學科交叉影響,互相滲透”  (桂詩春,2000)。因此,要想真正讓口語教學“活”起來,讓學生“說”起來,我們應該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析學生在口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在口語學習過程中“源語(sourcelanguage)是否對學習者的母語具有一種心理干擾作用從而造成學習者在源語轉換成目的語(target language)時,囿於源語的語法、語義結構,致使其產生目的語表達中的錯誤這一現象稱之爲‘逆抑制’或者借用林語堂(1988)心理障礙(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一詞來稱呼。”(姬玉珊,2000)

    筆者就此基點做了一項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口語教學中學生的心理障礙趨向。本項研究的調查對象爲在校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2004級),其中本科2個班,專科2個班;參加調查的學生總人數爲209人,其中本科112人,專科97人,平均年齡19歲。

    從上表可以看出,有112人次認爲自己在口語課上“欲說無語”是因爲存在焦慮心理,具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有100人次將自己在口語課上的“啞口無言”歸因爲害羞心理,他們害怕在大衆場合“暴露”自己,害怕引起他人注意;有57人次認爲自己害怕上口語課是因爲自卑心理,他們主要認爲自己英語基礎差,沒有表達自己的能力,更有甚者認爲自己沒這個天分;還有54人次認爲自己在口語課上“反應遲鈍”是因爲定勢心理,他們己經形成了思維習慣,很難改變原有的定勢心理。

    〔一)焦慮心理

    “學習中的焦慮主要指學習者用目標語(targetlanguage)進行表達時產生的恐懼或不安心理”(李炯英,2004)0 1986年Horwitz等人發表了《外語課堂焦慮》一文,設計了一個後來被廣泛應用的外語課堂焦慮量表(Foreign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簡稱FLCAS)。許多學者使用這一量表進行多次實驗後都得出了幾乎一致的結果:“焦慮與外語學習者的成績呈負相關關係”(王銀泉,萬玉書,2001)。行爲主義理論也認爲學習者焦慮的典型表現就是外語迴避行爲。其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學習者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避而不答,對其他的交際方式“不聞不問”。從表1即可看出,“焦慮是外語學習中最大的情感障礙”( Oxford,1999)。在口語課堂上,學生時常當衆“表演”及“演說”,自然經常當衆被人“觀看”和評價,而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來自老師與同學的眼光和評價都會引發焦慮情緒。其直接反應就是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大腦一片空白,進而說不出話。久而久之,學生害怕出錯,害怕丟面子的焦慮程度越來越高,“迴避行爲”便時而有之了。

      (二)害羞心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人們的學習中發揮着80%的作用”(張慶宗,2004)。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1982)繼承和發展了“情感過濾”學說。克拉申指出,語言學習者的動機,焦慮、害羞程度等情感因素,對語言輸入到大腦中的語言習得器官起着阻礙或促進作用。如果學習者動機水平高,焦慮及害羞程度低,即他們的情感過濾程度低,那麼他們的語言輸入量就大,並且輸入效果好。反之則不然。

      “口語是一種由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收者所組成的雙向語言交流活動,它要求口語學習者與他人共同合作完成”  (張慶宗,2004)。並且,口語會話要求說話者完全“凸現”在聽衆面前,口語交際中的這種人羣背景中“凸現”出來的特點,對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心理壓力和挑戰。再者,對中國人而言,英語作爲一種外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是陌生的,這又無形中影響了人們看待學習英語的態度。因此,在外語課尤其是口語課上,學生在講英語時往往有一種謹慎、膽怯、害羞和保守的心態。性格內向的學生羞於在別人面前說英語;性格外向的學生又覺得說英語很彆扭,怕招致別人的笑話,尤其怕別人取笑自己的錯誤。而表1的結果也充分證實了害羞心理在心理障礙中的“高姿態”,警示了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這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