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學識都 人氣:1.32W

學習目標: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1、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傳神的細節描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父子深情。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目標事實上就是三維目標,最好不要超過四條。

教學重點:有感情誦讀課文,在品詞析句中,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父子深情。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傳神的細節描寫。

課時:一課時

如果題目沒有涉及,這個課時可以不寫出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父親》(低聲地),渲染氣氛。在音樂的節奏聲中,教師絮語般地導入:父親是一顆星,陪我放飛童年的夢想;父親是一把傘,爲我撐起無雨的晴空;父親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無知和嬌嗔;父親是一座橋,渡我從悲傷飛向快樂。是啊,深情的話語飽含着我們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實的寫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設計意圖:以歌曲《父親》爲引子,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從而引發學生深入地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父愛的真諦,收到蓄情的效果。]

正常的教學設計其實不需要意圖,放在這裏便於大家的理解

二、簡介作者,激發興趣。

1、學生交流作者資料。

2、師生共同交流所蒐集的作者資料。

朱自清,中國散文家,詩人。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救濟糧,貧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等。

3、學生齊讀“作者簡介”。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一方面讓學生對本文作者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閱讀朱自清先生這篇散文的興趣,爲下面的學習奠定較好的心理基礎。]

三、整體感知,感受親情。

過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個主題。現在,請你談談讀完這篇文章後,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是啊,《背影》是一支愛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牽夢繞,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文中處處都凝聚着愛,一種細緻入微、無處不在的深沉而熱烈的愛。

1、言行中看父親

速讀課文,並作圈點勾畫,思考:從父親的角度出發,體會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愛。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發言,教師點撥歸納:

[設計意圖: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往往按知識點肢解課文,以求得“逐點落實”。而“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有着內在的牽引力,是經過高度概括與提煉的,是一種能引動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從父親言行的角度出發,體會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愛。”這一環節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條感情線索,以這樣一個主問題,促使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從而引導學生在讀中求得對課文的初步理解。這樣的閱讀由學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師的講解灌輸所無法企及的。]

過渡:父親的一個眼神,一個細微動作,一句質樸的話語,一個孤立的背影,一處離別時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在這些細緻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動的一處是什麼,爲什麼?

2、感動中談父愛

學生交流最感動的一處,教師總結過渡:的確,文中的父愛堆積如山,處處可見,而其中“爲子買橘”可謂是經典之筆,讓我們一起走進父愛的世界。

3、細節中悟父愛

(1)看視頻片段“爲子買橘”,聽讀。

(2)出示刪改後的語段,比較讀,問:你認爲文中哪一個細節特別打動你,爲什麼?請再用你的朗讀感染其他同學,讓他們和你產生共鳴。

原文刪改後的語段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要費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腳向上縮;他身子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流下來了。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3)同桌相互交流,說一說最打動你的細節。

(4)學生自由讀,爲個別讀蓄情。

(5)配樂個別讀,在音樂聲中讓全班同學得到薰陶。(輕音樂:《月光》)

(6)配樂齊讀,體會文中的細節描寫。

(師總結:在那個禍不單行的日子裏,年老體衰的父親,吃力地爬月臺爲兒子買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中。這歸功於父愛的細膩、作者傳神的描寫。於是,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的父愛,打動了作者,打動了同學,也打動了我。作者流淚了,我們也是。)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詞語、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有些詞語句子在文本中看起來很普通、平實,但如果仔細思考揣摩就會發現深刻的內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們理解了關鍵的一詞一句後,纔會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設計通過比較閱讀,把精彩的細節刪掉,換成無感情的敘事文字,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平實的語言、傳神的細節描寫中所滲透出的真摯的感情。本設計摒棄了煩瑣的基礎知識與詞典意義的詞語解釋等形式,着眼於對文本的人文內涵與思想精髓的整體挖掘。]

四、賞讀課文,理解親情。

1、感受中看兒子

面對父親的言行,兒子有着怎樣的感受?請在文中作圈點勾畫。

2、變化中談兒子

出示感受的句子,齊讀,思考:兒子對父愛的理解有什麼變化?

(學生讀句子,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兒子對父親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後深深地自責,真切的感受,細微的變化讓我們感悟到作者對父親真摯的愛。)

3、美讀中悟兒子

美讀文章結尾部分,學生配樂讀。 (輕音樂:《奇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是從“我”的角度提出來的,目的是研討作者對父親態度的變化,通過變化來尋找作者感情變化的細微之處,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愛。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更深刻了。學生已經完全理解了“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這一主題時,具備了鮮明的道德標準,這一點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

過渡: 淚眼婆娑中,一切都變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艱難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親最好的詮釋,於是《背影》也成了最動人的篇章。看到這篇文章,我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你也一定被父親深深地打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份特別的禮物。

五、敞開心扉,釋放親情。

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寫一寫你的經歷,談一談你對父愛的理解。(可以用一個關於父親的故事,可以用一首膾炙人口的歌,也可以用一首雋永的小詩……)

[設計意圖:在寫作過程中,輕聲播放薩克斯音樂《奇蹟》,創設情境,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諧的氣氛中練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寫作水平;在作品展示過程中,教師積極地鼓勵,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

師總結:難以忘記

凜冽寒風中你送來的厚厚冬衣

難以忘記

遠行時你那不經意的回頭

更難以忘記

買橘時你那蹣跚的背影

同學們,我們不應該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從現在起,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優異的成績去安慰父母那顆“可憐”的心,因爲面對父母的養育和愛護,一切豪言壯語都顯得如此的蒼白與無力。

[設計意圖:總結部分是教師對學生表述的概括和總結,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父母對子女是無所求的,但是,作爲子女應該明白自己對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從而達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六、遷移訓練,內化親情。

以“父愛”爲題,寫一個片段。(要求:注意細節描寫的運用。)

[設計意圖:佈置作業是趁熱打鐵,讓這種感受變成學生富有創造性地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