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85W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

1、緊緊圍繞本人研究的子子課題《從主題圖入手——指導低年級學生自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課前我已經設計了本課內容的自學題目,並指導學生完成這些自學題目,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去自學,同時讓學生的“先學”走在老師“教”的前面,逐步實現“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

2、大量的遊戲、動手操作以及身體部位全方面都調動起來,不斷刺激學生的感知覺,迫使學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條件反射,在大腦中形成表象記憶,如出示5,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這幾組數的`組成,爲後一步加減法計算鋪設極堅實的基礎。

3、余文森教授說,“先學後教”是“指導——自主學習”的特徵,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學上,而是要體現數學獨特的魅力和思維價值。因此教學中,我儘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地進行教學,還有設計了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習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將“先學後教”提升到一個高度。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2

《6和7的認識》教學內容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我從主題圖導入,讓孩子觀察同學們打掃衛生的畫面,找出圖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這對於學生來說,還是比較簡單。接着,我讓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然後通過計數器和一把斷尺,讓學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關係。

指導書寫時,我利用課件和範寫知道學生寫正確和規範.寫得好地進行展示,學生有了自豪感成功感.

而對於重難點6、7的基數序數意義,這節課我呈現了圖中的金魚圖。讓孩子們數一數“一共有幾缸魚”,“第7缸魚有幾條魚”,“有7條魚的是第幾缸”,但是最終有個別學生也沒弄清楚“7缸魚”和“第7缸魚”的本質區別。謝老師的建議是換一個情境,如“把7個圈塗色,把第7個圈圈出來”,在塗和圈的過程中,思維碰撞,學生自覺考慮兩者的差異,弄清楚兩者之間的關係。6和7的比較大小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讓學生通過伸手指遊戲達到了鞏固的目的。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也較輕鬆,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