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3.17W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時間單位比較抽象,所以我認爲本節課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秒的具體概念、感受 1 分、 1 秒的時間觀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如:我讓學生隨着秒針走動時所發出的聲音一起感受1秒的長短;再如:我還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體驗1分鐘時間的長短——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22個漢字、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60個數字、……,在這一系列的親身體驗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對1分、1秒的時間長短有了體驗,而且也初步建立起來了1分、1秒的時間觀念。爲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我還在課堂上給他們補充了一些1分鐘之內所做的事情,如: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能播180個字,銀行點鈔機能點1500張人民幣、……這些課外知識的增加,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爲他們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奠定了基礎。

本節課我還增加估測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如:(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 )秒。(2)從教室前面走到後面用了( )秒。(3)你係紅領巾大約需要用( )秒。這些題目的設計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秒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珍惜時間的教育的力度不夠,多數學生雖然能從1分鐘可以做許多事中體驗時間的寶貴,但很明顯他們只認識到了,並沒有付諸實踐,這也是教師需要引起重視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主要是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結合具體的情境正確估算,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1.結合“送溫暖”的情境,讓學生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並提出問題,列出算式:576÷6。

2.引導估算。請學生估一估,每所希望小學大約能分到多少本書。讓學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如:把576看成是600,600÷6=100,每所學校分到的書 不足100本;或6×90=540,每所學校分到的書多於90本……綜合學生的分析,上面除法算式的商應該是一個兩位數,且大於90小於100。

3.求準確商。先請學生獨立試做,然後組織交流。在交流中着重解決:被除數百位上的“5”比除數“6”小怎麼辦?商“9”寫在什麼位上?

4.回答問題,並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

每節課我都會盡量突出重點,把複雜的東西摒棄,讓學生有一個更清晰的解題思路。這節課我就讓學生掌握方法,強調容易出錯的問題,效果還比較理想。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首先在第一個環節我是讓學生看圖然後問知道了什麼,這樣的效果就是學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現在想這樣的文字的解決問題,應該先讓學生讀題,只有讀懂了題的意思學生纔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後面的表格上,我將重點弄錯了,認爲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要有序,課後與大家討論才知道,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問題解決的方法。還有在討論的環節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如果開始就進行討論,這樣後進生就有偷懶的嫌疑,就不能達到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學生越來越好,後進生越來越落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會有一些同學就會對數學失去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班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注意這些問題,效果明顯要好一些。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萬以內數的減法》是新課程數學第五冊第二單元裏的三位數退位減法的一節課。在這堂課中,深刻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引導”。在新課開始,利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時,讓學生自主探究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勵算法多樣化及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1、在教學情境的設置上增加趣味性,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創設了三年級的學生到雲南旅遊,從昆明出發,到大理,還要到麗江這條旅遊線路,讓他們感覺到數學的緊密聯繫,教學隨時隨地伴隨在身邊,這樣就讓需要解決的問題變得生動了活潑了,易於學生接受,也符全學生的思維特點,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有探索的慾望,和情緒高昂的學習需求,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2、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使已掌握的知識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和影響,使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成爲學習新知的誘發劑,這是學習數學時經常採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單元教學中:將兩位數、減法的筆算知識,進行遷移學習三位數加、減法的筆算知識;將學生了解的加減的互逆關係,進行遷移學習加減法的驗算知識等。在教學時,可採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的內容,充分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重視學生的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化。小學數學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爲主動地構建方法。比如在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既要表揚使用口算方法的學生,也要表揚在腦中想豎式的學生,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展開思路,在交流、比較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算法進行思維提升,讓知識本身及其中包含的學習方法成爲學生後續學習的紮實基礎,並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算法進行優化。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第一節課是毫米,分米的認識,我們幾個商量試用“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教學。說實話“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對我和學生都是一種新的挑戰,我必須對這種模式有新的認識和重視。但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這需要我們更加下功夫才能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總結,不斷完善。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發展它,成爲自己的、新的教學方法。

剛開始我們得一步一步的來,我們要先來精心設置預習作業,指導學生怎樣去看書,怎樣思考問題。“先學”不是讓學生自由、隨意、單純地看書,而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學。老師首先了解學習目標,而後老師根據學習目標提出一些問題,剛開始讓學生有一個扶手,必要時還要進行學前指導,佈置給學生自學相關的內容。

課堂上的“後教”,是學生在充分自學後,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通過老師巡問,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學生自學以後,老師能夠發現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質疑問難,相互交流等方式自己處理自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已會的學生來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之間相互的合作,互相幫助,達到了共同提高。

往往有一些問題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教學時,有時感覺手忙腳亂,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解決。說明自己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熟,需要繼續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把它融化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本課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五冊“萬以內數的加法”,本課教學中存在一些優點和缺點,我有如下反思。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提供的統計圖表提供了多個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動物種數和瀕危,受威脅的種數,根據教學需要,我在進行教學時,將這兩部分大膽捨棄,只保留中國特有的種數一欄,這樣避免了因爲信息多而導致學生無從下手的現象,不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創設了情景之後,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後交流彙報.整節課,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這也課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後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發覺學生多數喜歡用口算,在必算時不喜歡進位1,有先口算後筆算的嫌疑(部分學生都是先填寫橫式)錯誤時又發生。我強調算理,規範學生的表述: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多數學生的描述比預料中的有相當的差距,口算運用的教多,筆算能力有所退步呢?看來接下來幾課時的“進位加法”筆算,任務艱鉅。

2、雖然重視了小組合作,但小組合作還要注意在學生已經獨立思考後再展開,否則學困生會受到思維活躍的學生的限制或中懶於思考,要留出大塊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我在課上則有些急了。

3、課上在學生小組合作探討解決問題方法的時候,有個別學生的口算簡算

法比較獨特,因爲時間關係我在處理的時候採取了表揚並簡單重複的方式。要多關注孩子在課堂上思維的火花,有獨特的方法應該重視。

4、要有意識、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說完整話、大聲清晰的說話,儘快克服唱讀的現象。

5、在今後的教學中更重要的是突出重點,學生板演時讓他們說出計算過程。

6、還要多注意反饋,表揚好的,糾正錯誤。

在今後教學中我還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在課上多關注學生整體,課後及時反思。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一天的時間》就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在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和教學的。

1、重情境創設:創設情境,質疑引入:出示12時的鐘面,讓學生猜一猜12時老師在做什麼?爲什麼都是12時,老師做的事卻不同?從而明確一天有兩個12時,一個是中午12時,一個是晚上12時,也就是一天的時間,時針要在鐘面上走2圈,也就是24時。

2、重難點突破把握關鍵:教學新課時,讓學生觀察課件演示一天的變化,並說出幾個時刻,這個時刻你在做什麼?讓學生初步感受一天的變化。 讓學生明白晚上12時就是0時,它是一天的起點,從夜裏12時到中午12時再到夜裏12時的全過程,知道了24時是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24時就是0時,再通過教具演示,建立普通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繫,再讓學生運用學具鐘面,在鐘面上標出24時計時法,使學生對24時有了深刻的體驗。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24時記時法和普通時記時法的區別。引導學生把普通記時法轉化成24時記時法,把24記時法轉化成普通記時法的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探索出了24時記時法的一般規律、理解和發現了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聯繫和區別。

3、重生活與數學相結合:設計練習,讓學生明確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普遍運用。鞏固了24時計時法與12時計時法的轉換。

在教學中,我還重視培養學生完整的表述和學會運用數學語言。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在表述時間時會產生不規範現象。如:把7時說成7點,8時半說成8點半。我立刻給學生以引導,“在數學上,我們要說成“7時或者8時半。”學生的規範的數學用語得到了強化。

不足之處:

在教學24時是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沒有結合當天來說一說:20號晚上的12時,也就是24時,是20號的結束,也是21號的開始,21號的0時。如果強指出學生會更加明確。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之所以選擇這節課,主要得益於前些天從光盤上聽到張齊華版的《平均數》,並深深的被他所折服。設計巧妙、穿插自如,將這一內容延伸到了最大化而又不露痕跡,一切似乎都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曾經也想把他的作品翻版,可多少有些不甘心,再加之現在是用導學案上課,而他所設計的課更注重於教師的步步引導。雖不能複製,但仍有許多可以借鑑的地方,如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分等等。

接着,我從網上找到了一些教學設計,但總感覺不太理想。每天都絞盡腦汁的在想,創設一個怎樣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呢?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想到了可以用班裏同學得到紅星的數量導入,而且人數不同,在質疑中使學生感受平均數產生的必要性。以此作爲切入點,必能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處處皆有數學,只是我們不曾去發現它、思考它。思路一通百通,隨後我又想到了在練習題中統計班裏一部分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及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等。思路有了,怎樣進行呢?導案、學案自已可以慢慢去完善。最困難的,也是我的短板課件的製作。因爲都是本班學生真實的名字,而不再是小明、小華、小麗。下載的課件根本不能用,尤其是還要繪製條形統計圖,更是難上加難。求助於微機老師吧。趙媛老師試着從 excel中輸入數據後轉化成圖表,但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沒辦法,從word中畫吧。我也就跟着學會了從視圖中先畫出網格線後,再畫橫、縱座標軸以及打格子,選中矩形畫出長條,改變顏色,添加名字、組合,真的是收穫多多。後來,又在李傑老師的幫助下把課件進行了整理完善。一切準備好後,已是週二了,抓緊時間印學案吧。

週四第一節課,我對前面的自主學習部分進行了檢查,孩子們太浮躁了,和我當初的設想大相徑庭。我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自信心大打折扣,我精心準備的課,難道真的要這樣收場。正式上課了,在多媒體教室裏,有大屏幕,有投影儀。同學們的情緒已不再像第一節課那麼躁了。個個精神抖擻,發言積極。不但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能錦上添花。如最後一道拓展題,張嘉銘就想出了與衆不同的方法,不得不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我知道,所有的這一切,除了我課前的精心準備,還和多媒體課件密不可分。鮮豔的顏色有效的刺激了學生的視覺神經,再加上學生熟悉的統計內容,讓孩子們變被動爲主動,大大激發了他們的潛能。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的遺憾,比如我說的太多,不敢放手,以至於一節課下來口乾舌燥;還有由於整節課的內容較多,時間把握的不好,拖堂了幾分鐘等等。

課後,我一直在想,我們總是在埋怨學生不注意聽講,其實是我們的心思花的還不夠,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我們也就能與學生同快樂,並從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陽光總在風雨後,當付出終有回報,曾經的風雨也變得那樣美麗,那樣難忘。風雨兼程,一路成長------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認識方向》是在認識了東、南、西、北,知道了平面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在現實的情境或者平面圖上辨認上述幾個方向。

通過課前預習調查,我發現學生中對這四個方向瞭解的同學約60%。於是我通過複習舊知入手,試圖找到學生的知識生長點,通過複習,我發現學生對東、南、西、北這四個主要方向掌握的還挺不錯,全班只有兩三位個同學不能正確指出圖中的東、南、西、北,所以學生都能夠說出平面圖上的方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這四個方向)。於是我開始引入新課,問:右上角、右下角、左上角、左下角是什麼方向?(請同學們用學過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進行對應。)下面比比誰能夠通過一節課就學會,好嗎?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方向的信心。

出示課件後,我先是引導學生觀察這幅圖上有些什麼地方,要求學生說說汽車站、火車站、電影院、少年宮分別在學校的哪面?再要求學生像老師一樣提出誰在誰的哪面這樣的問題,當學生提到如“超市在學校的哪面”的問題時,我及時評價,這個問題提的好,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下像這樣不是正對着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超市是在哪兩個方向的中間,接着介紹這是右上角(東北方向,並畫箭頭板書出這個方向),用右上是東北面幫助學生記憶這個方向。然後再提出你還能提出一個也不是正對着的問題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都能仿照前面的同學提出問題,這個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說是什麼方向,如果有學生說是“北西”、“南西”等說法時及時糾正(先橫着讀在豎着讀,簡記先橫後豎)。在這個環節後,我又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說方向,如:電影院在少年宮的哪面?學校在超市的哪面等,通過多認多說進行鞏固,最後再進行練習。

在練習的環節,最後一道練習情況並不良好,我忽略了學生層次的差異和方向板的合理利用。因爲生活中的方向與平面圖上的方向不相吻合,如何將平面圖上的方向正確引入到生活中,這是一個關鍵。學生習慣上知道上北下南,於是教學生面對實際方向,按“東南西北”四個字的順序沿順時針方向90度90度的轉動。這樣仍然有一部分同學難以掌握,需以後解決。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現代教學論認爲:學生學習知識不是一個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

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並構建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整堂課以“大賣場”爲背景,用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運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飲食與健康”話題引入教學,讓學生不僅瞭解了一些健康生活小常識,又激起學生很高的學習慾望。從琳琅滿目的大賣場中選擇自己想了解的商品信息,進而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學得自然、輕鬆。有探究的樂趣、有成功的體驗;有學習的機會,有展示的舞臺。讓學生了解本單元即將學習的內容,激發自主探究的慾望。

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知識劇增,學校的學習,只能選取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它更多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的新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或終生學習。有關專家認爲:21世紀的教育,要培養學生四種本領:即學會求知,學會實踐、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從小培養起探究精神,義不容辭。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在學習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而這節課是研究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考慮到這一點,我在教學例題之前,出示了一個準備題:“猴王把一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目的是複習已有的知識,爲學習新知識做鋪墊。教學實踐證明,這確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當出示例題時,學生就能準確說出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這節課另一個設計比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題。在學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後,請學生說說爲什麼這麼拿,並且上臺來展示分的過程(其實這裏有兩種思考的方法:一種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分好之後,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種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後直接拿出6 根小棒。顯然,後一種方法更快。)。通過分法的交流,在進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時候,絕大多數孩子能迅速而準確的拿出來。最後,我把每個分數和對應的根數列成一個表格,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得份數越多,每份數就越少,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上完課後,聽課教師進行了評課,讓我對這節課有了新的認識。

1、板書應圖文並茂,突出重點。

今天,我板書的核心內容是三句完整的話。我的初衷是通過這些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難點,並能完整的說出幾分之一的含義。而事實上,這樣做並不好。學生在說幾分之一的含義時,就有依賴思想,會看着黑板上的文字讀,沒有真正去思考。而如果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的話,只要寫出重點的幾個字就可以了。 “圖文並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寫重點”,能迫使學生去思考,將黑板上的重要信息連成一句完整的話,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表揚”、“糾正”、“示範”。

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明確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調動其他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養成注意傾聽其他學生髮言的習慣。例如:①表揚:學生說得很到位,可以說:“他說得真好!誰能象他這樣說一說。”②糾正:學生說得不正確或不完整時,可以說:“他說得對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③示範:如果請了幾個學生說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師要先示範說一遍,然後說:“誰能向老師這樣說一說。”

3、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

以想想做做1爲例。做完4小題填空之後,可以先比較①—④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共同點:都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然後說說①②兩題的相同點(每份都是1個);再比較③④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把 6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數也不同);最後可以問:“你還能發現什麼?”(這些分數都是幾分之一,每份是1個也可以是幾個等等)這就是所謂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這節課帶給我的啓示是豐富的,在總結與反思中不斷前行……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藉助實物、圖形、直觀認識幾分之幾,認識分數各部分組成的名稱,並且知道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發展分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就是幾分之幾的認識。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傳授新知識之前,我先進行復習導入,讓學生溫故幾分之一的內容: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從而爲學習新知識做鋪墊。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我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讓學生說說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它底表示什麼意思。然後通過適當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仍然讓學生思考每道題的意圖和如何解答。力求做到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當然,這節課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學重點基本上把握,但花的力氣不夠,需要反覆強調和講解。學習分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平均分”,做好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到“平均分”,並且驗證自己的觀點,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這些方面的缺憾都值得我今後思考和改進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有意識地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你會覺得數學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當它運用到生活中的時候,要注意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們的數學!

關於估算的幾點思考:《乘法估算》,從三年級開始,一直覺得最難上的便是估算課,沒有標準的答案可言。有些學生甚至先算出標準答案然後再進行估算,我不知道對這些學生說什麼好。

從三年級開始,幾乎每個學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學目標和學生所要達成的知識點卻不一。我找了一些資料,將區別羅列如下: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估算:

大綱要求:

重視估算的教學,注意各種算法的結合,加強算法選擇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並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於數感的培養。因此估算教學不能走過場。學好估算的方法並不難,關鍵在於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恆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

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麼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裏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範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什麼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因此,估算教學不能走過場,學好估算的方法並不難,關鍵在於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要靠老師持之以恆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除了讓學生學習如何用估算解決問題,形成合理選擇估算策略的意識外,在計算教學中也要重視讓學生養成運用估算檢驗計算結果的習慣。例如,在教學精確計算之前,讓學生先估一估計算結果的範圍;在精確計算之後與估算結果對比,判斷計算是否正確等。長此以往,培養學生用估算來檢驗精確計算結果的習慣,體會估算的價值。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時間單位時、分、秒,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

《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時間單位:時、分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爲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時間計算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感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點:

教學方法:

1、設疑激情: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入時我利用新年到,大家歡天喜地,喜迎午夜新年到了的場景,通過學生們的倒記時導入新課,在舊知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下,由學生自己引出“秒”,學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揭示課題“秒的認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七個環節:認識秒針和1秒、體驗1秒的長短、1秒的價值、教1分=60秒、體驗1分的長短、小結。目的是爲了調動學生已有的數學感知,激勵學生再課堂上認真思考,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個性,學生通過觀察,經歷了認識角的過程。正是因爲有了教師的放手,纔有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學生真正會成爲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索秒針的走動情況;組織學生體驗1秒與60秒,觀察分針走動情況,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通過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小組活動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續時間。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秒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秒這一時間單位應用的廣泛性。練習中,我加入了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如:閱讀短文《小宇的一天》幫助學生理解,實際是綜合考察了學生對時間單位的應用能力。

4、交流評價: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

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爲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爲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學生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鐘面,認識秒針與分針、時針的區別;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走動,抽象出1分=60秒。

2、活動實踐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體驗秒。爲了學生能更有效地學會用各種方式估測活動的時間,集體活動時我用鐘錶記時,來看看學生60秒能做些什麼事情,加強學生對1分=60秒的認識,從而感知60秒。

3、獨立思考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把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方法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機會。如:教學中,認識秒針和1秒、體驗1秒的長短、1秒的價值、教學1分=60秒、體驗1分的長短、小結,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給學生留出時間想一想,然後再與同桌學生交流,最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說出來。

4、指導學生傾聽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課堂上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幾個人。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複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學生往往認爲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就是最好的,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總想辯解。這時,我就會對學生說:“比一比,看誰最懂得尊敬別人,能安靜地聽完別人的發言。”這樣不僅使急於辯解的同學靜下來聽,更促進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具體,說完整。同時,讓學生明白並不是所有的意見都是正確的。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當在課堂上意見有分歧的時候,我們常常常會留給學生們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會用“大家想不想聽聽老師的想法”來平息他們之間沒有結果的爭論。這時候學生往往聽得最認真。從整個教學設計來看,我能做到: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到的,我決不設計包辦代替。努力設計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地思維。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穫: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後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把眼睛稍微眯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藉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麼?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麼?……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後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