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0的認識》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82W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0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0的認識》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0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童話情景、生活情景、遊戲情景三方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數字、運算,而在童話世界、遊戲和生活中,也可學到許多數學知識。

一、創設童話情景,給數學插上五彩的雙翼

孩童時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時代,在童話中,學生能找到現實中沒有的東西,神祕、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這裏,孩子們的眼裏平凡的現象往往會變得非同尋常。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小兔採蘑菇”、“四弟採蘿蔔”的故事,學生們激情投入。

1.從“小兔採蘑菇”的故事中,他們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們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樣做事三心兩意就“一無所有”了,有的學生還聯繫到學習上,如果學習不專心也會什麼知識也學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創設應該貫穿在探究的過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關0的計算時設計了“四弟採蘿蔔”的故事,學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並通過對具體事例的研究發現數學的內涵。在此,教師進一步滲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錯能改的`心。

這樣,運用現代代技術手段,把學生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內容,整合到一個連貫的、生動的故事情節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播放出來,學生邊看邊思考,邊捕捉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將知識的邏輯發展順序與故事的發展順序緊密聯繫起來,並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對學生的啓發多麼大呀。

二、創設生活情景,讓數學走進現實的生活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課中可以有意識地爲學生創造感受生活的機會。

因此,在課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找生活中的0,然後老師利用課件顯示生活片斷,和大家一起尋找0的足跡。有的找到電話、遙控、住房號碼、計算機……,還有同學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學生越找越多,像開了鍋似的,不願意停下來。

學生身臨現實情景,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就會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在課堂上,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毫無倦意。

三、創設遊戲情景,讓數學成爲快樂的驛站

一年級孩子剛入學,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的認識,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因此創設遊戲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設計遊戲的練習“小貓釣魚”。老師把得數是0.5.4的小揹簍貼在黑板上,把寫着算式的小魚送給上課認真的同學,請他們把小魚貼在對應得數的小揹簍下面。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爲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遊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實際上,創設情景的途徑是各種各樣的。還有角色扮演情景、電腦模擬情景、圖畫再現情景等等,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情景創設就在我們的身邊。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0的認識》教學反思2

《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0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此之前,學生對“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0的含義,並能正確書寫。難點: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想通過多種情景來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認數過程,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基礎上,營造情境氛圍,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具體事物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樑,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0的含義。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能主動探索,學習0的有關加減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與學生共同收穫着成功的喜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快樂學習。

例如:引導學生理解“0”表示沒有這一含義,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三毛掉毛”這一動畫情境讓學生從視覺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個含義,表示什麼也沒有;接着,讓學生猜罐子裏的硬幣加深對印象;最後,還讓學生舉例說明,用放磁鐵強調。這樣,學生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認識了0表示沒有的含義。

二、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有關0的加減法,爲了讓學生髮現兩個相同的數相減,結果等於0;一個數加0,結果等於這個數本身;一個數減0,結果也等於這個數本身的規律。我先讓學生看圖列出有關算式,再舉生活中例子讓學生列有關算式,最後讓學生自己舉出類似的算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到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課堂上的組織教學還不夠到位。由於學生首次到學校五樓多媒體教室上課對周邊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體教室相對教室大得多我沒帶擴音器,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紀律較渙散、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減少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做到一手抓組織教學,一手抓學科教學,兩手都不能誤。

二、調控課堂的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教學預案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時進行調整,從而更好地爲學生獲取知識服務。但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爲考慮到課件的問題,所以在個別環節顯得囉嗦。如,“三毛掉毛”環節,學生說三根毛都掉了,頭上沒有一根頭髮,成了光頭,我應該順勢引出:沒有一根頭髮用哪個數來表示。可考慮到下一張課件,卻做到一再囉嗦三毛頭上有三根頭髮用幾來表示,二根頭髮用幾表示,一根頭髮用幾來表示,而後才問沒有一根頭髮用幾來表示,致使教學顯得囉嗦。

學無止境,在今後教學中我將把有效組織課堂教學、隨機調整預案,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作爲努力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