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認識圓柱》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38W

本節課通過“引圓柱——學圓柱——探圓柱——用圓柱以及悟圓柱”這五個環節,引領學生經歷了回憶對比、看書自學、實踐探究、欣賞感悟的過程,認識了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本節課有以下幾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

小學數學《認識圓柱》教學反思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

我經常思考: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前,絕不是“一張白紙”,他們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經驗,有着不同的知識基礎。所以,教師的“教”應服務於學生的“學”。

對於圓柱,學生在生活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認識。因此,我把新知的引入瞄準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確定本課的教學起點。由最初的回憶圓到引出圓柱,再由想圓柱到充滿神祕感的摸圓柱,這一個個滿載思維的過程都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圓柱的與衆不同,從而產生認識圓柱的強烈慾望。

而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性特徵是我確定教學方式的重要前提。對於圓柱各部分名稱,書中已有明確的介紹,引導他們拿起圓柱看書自學,這種實實在在的學習方式,不僅拉近了課本與現實的距離,而且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經過自己努力獲得知識的成功感。終生受用的自學能力也隨之得到提高。

《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數學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需要上的,在新的教學理念倡導下,學生不再是活生生的容器,被動等待着教師照本宣科的澆灌和枯燥無味的填塞。他們需要的是親身感受、親自體驗知識的“再創造”和“再發現”的過程。因此,對於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教學,我創設了一個製作圓柱的話題,用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出探索圓柱側面特徵的需要。學生圍繞着“製作一個圓柱需要剪出什麼材料”的問題,自然探索起圓柱的底面和側面的特徵。在這過程中,學生的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也因需要而生成。而在進行側面展開圖的探索時,作爲引導者的我選擇了先讓學生重點探索側面沿高展開得到長方形的一般情況,然後再通過“選材做圓柱”的活動,將側面展開得到正方形的特殊情況以及平行四邊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其他情況加以滲透。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的前提下,做到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的有益拓展,讓每個學生 “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實”。

二、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學習生活化。

圓柱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立體圖形。所以我選擇了利用課件,演示從生活中的圓柱形實物到數學中的圓柱的抽象過程,讓學生體會到生活數學化的過程。此外,我爲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個圓柱模型,學生可以在自學、探索等等的'活動中親手摸一摸、剪一剪、看一看,生活實物與數學學習相輔相成,這有利於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後,藉助多媒體又讓數學學習走向生活化,引領學生走進圓柱的世界,看看圓柱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生產中的存在,並直觀、巧妙地介紹了圓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使學生 活學活用,由心發出“圓柱的作用可真大啊”、“我還要繼續探究圓柱”等等的感嘆。

三、立足課堂,爲學生的發展而教。

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積極參與,開啓智慧,是我力求做到的。通過設計填空、判斷、選擇、做圓柱,這樣有梯度的練習,有利於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新知並形成技能。爲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益,我別具匠心地設計板書,不僅突出了重難點,還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我精心設計的課後延伸——可樂罐的奧祕,開放性地向學生注入生活現實的鮮活信息,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而看到剛纔學生的眼神,我感受到他們將越來越喜歡上數學……

本着以學定教、爲學生髮展而教的理念,我和學生在和諧、充實的教學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但同時,在剛纔的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比如,對於每個教學環節的處理,還得繼續細化和優化,以達到更高更好的教學效益。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處理老師預設以外的突發問題等等,都是我要繼續學習、繼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