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學識都 人氣:3.02W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1

“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2

鐘錶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家裏也有,但對於認讀鐘錶,畫指針,對學生卻是無從記起。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可取之處:

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藍貓入手,把大家帶入鐘錶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藍貓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藍貓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

學習鐘錶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讓數學應用於生活。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3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能夠生動又具體的去學習數學。因此一開始,我就直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在觀賞的過程中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及學習興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髮現鐘面的三個特點:

1、鐘面上有12個數字;

2、有兩條不同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接着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二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二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然後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整時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又感覺一堂課下來練習的形式有些過於單一,一直採取的是教師出示時間,然後學生去讀、去寫的一種形式。下課之後,就給學生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能轉動時針、分針的鐘!在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很明確的體會到鐘面上所顯示的信息。下節課中就可以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鐘,讓他們自己撥一撥鍾,讓學生的記憶能夠更爲深刻,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況出現,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生活經驗實際上對本節課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小朋友已經學會了看時間,因此上課時稍加點撥,就馬上能融會貫通。因此課堂上關注最多的還是那些沒有生活經驗的學生!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4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5

《認識鐘錶》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本週我們學校進行了“師徒同課”展示。我講解的是《認識鐘錶》這一節課,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去認鐘面、認時間、寫時間,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把本節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是分寸把握的不夠,沒有做到放手讓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於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節奏有些快,容易導致學生對重難點掌握不全面。應該把孩子作爲教學的主體,多引導學生髮現、思考、總結知識點。

2、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評價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平時在自己班級裏的上課,對每個孩子的情況比較瞭解,可以做到一些相應的課堂評價,表揚激勵他們,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級上課這方面我還是有所欠缺的,說明平時並沒有把課堂評價真正的形成自己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的語言比較匱乏,今後要加強表揚的方式和語言的總結能力。

3、鐘錶和時間一年級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觸,這節課應該儘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認識時間的有關知識,在鞏固練習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導學生學會完整的形容圖意,再書寫時間,並且讓學生明白合理時間的重要。

4、小組合作可以更豐富,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結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最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6

鐘錶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牀、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並不陌生。

設計課時,在研究了教材後,我希望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化爲有效教學資源,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數學問題,並在動手實踐之時掌握鐘面特徵和整點的標準,使原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伴隨着這種求知的過程,使學生在獨立思考時,學會廣汲博納,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學會合作。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積極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後概括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繫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後,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7

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其能力。本課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而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爲了讓學生能科學地認識鐘錶,在教學時我創設了一系列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學習,探索。

1.創設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生活情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我在課的一開始就學生創設了聽聲音猜猜看的問題情景,課中又爲學生創設了淘氣一天生活的場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認識鐘錶上的時間,並在自己的小鐘上撥出這些時刻,提高學生認識各種鐘錶的能力。最後,我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一說幾時你在幹什麼,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從而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設開放的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展,而開放的情境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發現學生獨特的見解。如在學生髮現了一天中有兩個6時時,我問學生:"你還知道一天中有兩個幾時?說說你分別在幹什麼?"它的答案是開放的,這就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空間。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發現,學生不僅認識了一天中的其它時刻,而且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性。

3.創設欣賞的情境,挖掘學生思維

在課的末尾,我創設了淘氣帶我們到世界各地遊覽的情景,本意只是讓學生感知時區差的存在,將鐘錶的認識再稍做引申,以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沒想到,當我問了一句:你知道爲什麼嗎?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意外,如今的小學生,知識面相當的廣,有時都讓我們感到吃驚。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8

《認識鐘錶》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老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安排到三年級纔開始學習的,通過家長開放日兩堂數學課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學生的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外界環境刺激的積極反應。

因此,作爲教師應結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採用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做遊戲等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在學習《認識鐘錶》時,上課伊始,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採取猜謎語導入,營造出一種輕鬆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同時各種各樣的鐘表在優美的音樂中展示出來,拓寬了學生對各種鐘錶的認識,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此外,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

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來。爲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數學活動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