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少兒舞蹈啓蒙教育教學法重要性論文

學識都 人氣:4.84K

摘要:隨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國民素質的提高,少兒舞蹈啓蒙已成爲少兒舞蹈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舞蹈啓蒙教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良好習慣,爲今後的舞蹈修養奠定基礎。通過舞蹈啓蒙訓練,有助於少兒的身、心、智、美、體的綜合發展,增強少兒的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身體的協調性和健康的體魄!

淺議少兒舞蹈啓蒙教育教學法重要性論文

關鍵詞:啓蒙的重要性;激發興趣;開拓創造力

一名舞蹈演員,需經過漫長的艱苦訓練和一整套系統的教學方法培育,才能夠成爲後天的舞蹈人才。少兒舞蹈啓蒙是在孩子零基礎的情況下,教師對其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傳授、指導學生,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學習舞蹈,激發興趣,感受舞蹈帶來的無窮魅力。6至10歲爲少兒骨骼的發育期和心智開發的重要時期,所以此階段堪稱少兒舞蹈啓蒙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思維是最純粹的,不受任何事物的約束和束縛。教師必須抓住這個重要時機,誘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切勿急於求成、拔苗助長,教師應強調科學訓練,追求質量,從而挖掘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無限的潛能。

一、激發興趣

舞蹈本身是一種表演藝術,帶有音樂和節奏,它生動、活潑、歡快。舞蹈之所以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正是因爲孩子可以在舞蹈中尋找自信和快樂。在實踐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們常常依靠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去表演和舞蹈,這是他們的天性,而這些天性又能激發、啓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在教學初期切勿強制性的進行軟開度訓練,過於追求技術技能,使舞蹈課堂變得機械、單一、乏味,缺乏其原本的意義。舞蹈啓蒙應以激發興趣、開拓創造力爲主,基本功訓練爲輔,但這不代表基本功就不重要了。在少兒啓蒙階段的基本功訓練是爲以後的舞蹈發展奠定基礎,少兒時期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都處於上升期,有很高的可塑性,所以課堂結構中不能沒有基本功的訓練。首先是要讓學生感受到舞蹈的快樂,釋放他們的天性,如果一開始就被高強度的基本功訓練給擊退的話,孩子們該如何在舞蹈中尋找自信和快樂?所以要先讓學生動起來、玩起來,再結合適度的基本訓練將會事半功倍。

二、舞蹈啓蒙教育的取材特點

舞蹈啓蒙課應從兒童生活天地取材進行教學,郎朗上口的兒歌結合生動活潑的舞蹈動作,使初學者所喜愛並且容易接受的練習。剛接觸舞蹈的學生,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動作模仿上,教師可以結合生動活潑的、形象感強的舞蹈來訓練孩子。如:《數鴨歌》孩子們一聽是自己熟息的歌曲,很快就能提高興趣,這時教師帶領着學生們一起模仿小鴨子的體態和神態。同時,教師可以加上豐富的語言解說,讓學生們更加形象地去理解動作,動作可以幽默詼諧,也可以像天鵝那樣優美高雅。又如舞蹈考級中《吹泡泡的小魚》結合傣族舞的動作、《剪羊毛》結合蒙古的動作,教師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喜好和能力,嘗試各種不同風格的舞蹈。總之,使孩子在學習中游戲,在遊戲中感受舞蹈,只要孩子喜歡、能接受,讓他們對其產生興趣,這便是啓蒙教學的意義。

三、強調規範性

(一)選擇教材及規範教材

選擇教材是開展舞蹈教學的前提,教材本身是集中了衆多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學科水平,它是學科知識的'精華、智慧的結晶。選擇教材不能止步於前者的智慧,應追求不斷的創新和規範教材,不能將古今中外的各種教材及觀點無序拼湊和任意羅列,而要顧及教學的循序漸進的要求,要給學生提供明晰的、條理清楚的、規範的專業知識框架,從理論到實踐,都要格外注重科學性和規範性。在選擇教材後,教師首先應自己解讀、參悟教材,結合所學總結後,把正確的、科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傳統教學中的傳道、授業、解惑,單方面強調教師的傳、授、解,而對學生的質疑和辯難則較少的給予鼓勵,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創造性教學的機會提供得較少。在啓蒙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和教師進行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創造思維和自信。

(二)規範動作

規範的基本功訓練對舞者在今後的表演生涯中的全面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中,強調動作的規範性,引導學生正確的練習方法。規範動作,也是好習慣的養成,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成爲學生行爲內在的一種動力,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去做正確的動作。所以在啓蒙時期,“規範”顯得極爲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悉心教導學生要不怕麻煩、不怕嘮叨,經常做示範動作和糾正學生的動作,引領孩子走好啓蒙的第一步。如:踢前腿訓練剛開始都是在地面練習,主要是訓練腿部的力量和韌帶的拉伸,這個看似最基本的動作,其實要求特別多,是要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和嚴苛的要求才能完成。學生在踢腿的過程中,要注意直膝、繃腳、胯擺正,大腿內側向外轉開的同時上身還要保持直立,踢腿時主力腿由腳尖發力引領向上踢腿至180°,對於韌帶比較緊的同學教師不要苛求學生踢腿的高度,哪怕只踢到90°也應保持正確的姿勢講究其動作的規範性。隨着日積月累的訓練,繃緊的韌帶會慢慢拉長,從而達到訓練的要求。如果教師急於求成、拔苗助長,將適得其反,將來再想糾正就很難了。

四、磨練堅強意志,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當今社會下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寵愛,很容易以自我爲中心,缺乏與他人協作的意識,而舞蹈的表現形式往往決定了舞者之間的協作關係。在課堂訓練中,教師要求學生的動作整齊劃一;在舞蹈表演中,要求學生相互之間的隊形配合、動作配合,這都是相互合作的一種精神體現。舞臺上所呈現的每一個作品也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並且這種合作不僅僅侷限於舞者之間,還必須擴展到完成一個舞蹈作品所需配合的其他部門,如服裝、道具、燈光、音響、舞臺、舞美等。只有通過和所有人的合作才能完成一個作品,可見團結於舞蹈藝術的重要性。“團結就是力量”,在舞蹈世界同樣是必然真理。所以,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也作爲舞蹈訓練中不可忽視的環節,保持良好的協作關係既互動互學是其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五、提升氣質,塑造形體

爲什麼學舞蹈的孩子們都具有獨特的氣質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其實這跟她們從小的舞蹈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注重的就是自身的精神面貌,即髮型和服裝的統一整潔。整齊的形象和統一的着裝,有助於提高舞者的精神面貌和自信心也可增強班級的集體感和動作的整齊感。其次,舞蹈訓練也是身體素質的訓練,是對頭、頸、肩、臂、手、腰、臀、胯、腿、腳等部位的綜合訓練,其訓練要求舞者在肢體訓練時進行“開、繃、直”“圓、曲、收”和“氣息的運用”等一系列基本形態的訓練,是強化舞者氣質和體形塑造的關鍵所在。

六、少兒舞蹈啓蒙教學法

(一)口傳身受法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對於啓蒙的孩子來說是從零開始的,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做到鼓勵與誘導相結合。如何提高舞蹈教學,那就必須是通過感官、視覺、聽覺、知覺傳授給學生。如何理解“口傳身受法”?字面理解爲教師口頭講解和以身示範兩個方面。由於舞蹈藝術是一種有韻律的人體運動,用語言是不可能作出全面的解釋的,它具有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特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承認。因此舞蹈教學從古至今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口傳身受法”,只是在具體內容上不斷地向科學化、系統化拓展,使之更加完善。在普通的教學中,強調的是理論聯繫實際,避免從書本到書本的弊端。而在舞蹈教學中優美多變的舞姿形態、流暢的舞段內容、豐富的舞蹈情感變化等,有的可以用言語表達,有的只有通過老師親自示範學生才能理解。如果教師光說不做,學生缺乏立體的動作形象,只有教師身臨其境般的將所授的教學內容示範給學生,讓學生直觀的目睹舞蹈的姿態、要領、情感,腦海裏留下一個完整的形態,學起來纔會事半功倍,領會起來會更加便捷。

(二)興趣教學

興趣教學是啓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想辦法讓學生對舞蹈課產生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他們就會樂意與老師合作,努力克服訓練中的困難並落在實際行動上。軟開度訓練是舞蹈中的要素之一,一般提到練軟開度訓練,學生普遍都會感到害怕,尤其是韌帶較緊的學生。對此,在啓蒙教育中筆者不進行強制訓練,而是引導學生們循序漸進的的朝這方面努力。訓練時,用兒歌結合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的方式進行興趣教學,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加強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三)鼓勵教學

鼓勵式教學模式有助於挖掘學生的潛力,俗話說: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聰明伶俐的,他們有着不同的潛質特點,關鍵在於你如何去挖掘和發現他們,給予他們肯定和自信,使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有計劃有目標的克服困難,用自己的長處來彌補短處。在舞蹈訓練中,難免需要忍受體能壓力和進行無數次機械的重複動作,很容易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和消極情緒。學生們在訓練疲憊和動作不協調時,教師作爲課堂的主體,應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克服困難,並針對學生的優點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其學舞蹈的勇氣,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關注。尤其表的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展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陝西拴馬樁石刻藝術源遠流長,流傳至今,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這種厚重而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通過創新的方式,將傳統的石刻用現代的思維進行設計重組,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現代景觀及生活中,締造出既與景觀設計標準相符,又兼具地域文化特色與民族風俗,還具備美學意義的非凡而又突出的景觀設計作品。拴馬樁石刻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就真正做到了融入生活、展示、保護、傳承等作用,實現爲現代人服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晶.晉南拴馬樁石刻藝術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2]陳華.關中傳統民居石雕拴馬樁審美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4年.

[3]竹曉翠.拴馬樁形成與發展的歷史文化內涵研究[D].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8年.

[4]張江花.拴馬樁功能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5年.

[5]楊爽.渭北民間石刻在陝西關中地區現代景觀中的應用[D].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4年.

[6]陳麗萍,周潔樺.渭北拴馬樁樁頸紋樣與藝術特色[J].現代裝飾(理論),2014,(01).

[7]潘晶,苗祥瑞.陝西渭北地區拴馬樁的審美文化內涵探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5,(06).

[8]熊瑞源.陝西渭北拴馬樁石獅雕刻的符號內涵及形態研究[J].陝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