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玄學發展史

學識都 人氣:1.9W

  論文關鍵詞:貴無論  自然論  崇有論  獨化論 

魏晉玄學發展史

  論文摘要:就理論層次而言,玄學家們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正反合的過程。正始年間,何晏王弼根據名教本於自然的命題對儒道之所同作了肯定的論證,這是正題。魏晉禪代之際,嵇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號,崇道而反儒;西晉初年,裴頠爲了糾正虛無放蕩之風以維護名教,崇儒而反道,於是儒道形成了對立,這是反題。到了元康年間,郭象論證了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把儒道說成是一種圓融無滯體用相即的關係,在更高的程度回到玄學的起點,成爲合題。從思辨的角度看,合題既高於正題,也高於反題。玄學自此告一段落,其後雖有東晉的佛玄合流,因爲篇幅所限且其以佛家爲主,玄學爲輔,略去不論。

  本文分爲五個部分,分別是引語,貴無論,崇有論,獨化論,後記。下面開始分作闡述。

  引語:從大體上引述玄學的產生髮展

  玄學作爲一門學問,簡言之是處理自然和名教的關係。貴名教,法自然,因而如何協調儒道使之能更好的爲現實服務成了玄學家們的執着追求。自東漢末年以來,由董仲舒創立的天人感應的經學已無法調和矛盾,所以人們基於這個事實進行了不斷探索,到了正始年間何晏王弼首創貴無論。之後歷代玄學家們帶着自己對和現實的真切感受全身心投入到玄學研究中。他們圍繞這個話題所闡述的獨特見解,與其說是對純粹思辨的一種冷靜的思考,不如說是對合理的社會存在的一種熱烈追求。在那個悲苦的年代,他們站在由歷史積澱而成的價值理想的高度來審視現實,試圖去克服自由與必然,應然與實然之間的背離,把時代所面臨的困境轉化爲自然與名教,儒與道能否結合的玄學問題,無論他們對這個命題是持肯定還是否定,都蘊含着極爲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表現了那個特定時代的時代精神。

  就理論層次而言,玄學家們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正反合的過程。正始年間,何晏王弼根據名教本於自然的命題對儒道之所同作了肯定的論證,這是正題。魏晉禪代之際,嵇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號,崇道而反儒;西晉初年,裴頠爲了糾正虛無放蕩之風以維護名教,崇儒而反道,於是儒道形成了對立,這是反題。到了元康年間,郭象論證了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把儒道說成是一種圓融無滯體用相即的關係,在更高的程度回到玄學的起點,成爲合題。從思辨的角度看,合題既高於正題,也高於反題。玄學自此告一段落,其後雖有東晉的佛玄合流,因爲篇幅所限且其以佛家爲主,玄學爲輔,略去不論。

  郭象雖然作爲玄學的集大成者,但他那套理論並沒有真正解決儒道會通問題。理有固然,勢無必至,理論的並不一定能推演於現實中。八王之亂和石勒之亂的接連發生把他剛剛出爐的理論碾了個粉碎,從而使名教和自然重新陷於對立。這也表明,玄學作爲一種思想理論,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在此之後,雖然清談放蕩之風仍在世家大族中盛行,但求真務實之風正在庶族中興起,最終在隋唐之際埋葬了玄學,代之以佛家的清靜無爲。至此,玄學連一種個人修養都算不上了,更不要說被統治階級的思想貫徹執行了。我們講玄學,就如歐美研究拉丁文一樣,學術價值大一些,現實意義已被抹去的差不多了。

  正式玄學:何晏王弼的貴無論玄學。

  我們今天研究一位哲學家,主要應該着重於他的著作而不是生平。因爲著作是他思想的記錄,是他把自己的個性完全融化在普遍性的結局,也是他之所以成爲“理性思維的英雄”的本質所在。而生平則不過是體現了他的非本質特徵,一種無法超越的特殊的境遇。關於何晏王弼的生平略去不論,總之暗淡無光。但是他們獨創性的思想卻影響深遠,甚至改變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興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玄學思潮,完全有資格配得上黑格爾在《哲學講演錄》導言中說的“理想思維的英雄”的稱號。

  在貴無論玄學的建立過程中,何晏作爲倡導者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提出了一種不同於漢代神學目的論和元氣自然論的本體論的。例如他在《道論》說:

  有之爲有,恃無以生;事而爲事,由無以成。夫道之而無語,名之而無名,視之而無形,聽之而無聲,則道之全焉。故能昭音響而出氣物,包形神而章光影;玄之以黑,素之以白,矩之以方,規之以員。員方得形而此無形,白黑得名而此無名也。

  “有之爲有,恃無以生”,這個命題承襲了漢代宇宙生成論的傳統說法,而以“無”作爲“道之全”則是玄學獨創性的命題,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從宇宙生成論到玄學本體論的關係。

  何晏及後來的王弼都特別強調天下殊途同歸,百慮而一致,他在解釋的“予以一貫之”時說:

  善有元,事有會。天下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知其元,則衆善舉矣。故不待多學,而一知之。(《論語集解·衛靈公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