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觀念與成本控制探析

學識都 人氣:1.66W

成本管理觀念是指人們對成本管理有關問題的認識。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爲競爭主體,應樹立怎樣的成本管理觀念來支配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個既有一定理論意義,又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問題。

成本管理觀念與成本控制探析

一、 成本效益觀念

傳統的成本管理是以企業是否節約爲依據,片面地從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費用的發生入手,強調節約和節省。傳統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簡單地歸納爲減少支出、降低成本。這就是成本論成本的狹隘觀念。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效益始終是企業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標,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也應該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實現由傳統的“節約、節省”觀念向現代效益觀念轉變。特別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業管理應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通過向市場提供質量儘可能高、功能儘可能完善的產品和服務,力求使企業獲取儘可能多的利潤。與企業管理的這一基本要求相適應,企業成本管理也就應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直接聯繫起來,以一種新的認識觀——成本效益觀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問題。

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觀念作爲支配思想,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儘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爲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這裏,值得注意的是:“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與“減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區別的。“儘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節省或減少成本支出。它是運用成本效益觀念來指導新產品的設計及老產品的改進工作。如在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認識到如在產品的原有功能基礎上新增某一功能,會使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儘管爲實現產品的新增功能會相應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最終爲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這種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觀念的。

又比如,企業推廣合理化建議,雖然要增加一定的費用開支,但能使企業獲取更好的收益;引進新設備要增加開支,但因此可節省設備維修費用和提高設備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爲減少廢次品數量而發生的檢驗費及改進產品質量等有關費用,雖然會使企業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生產效益卻會因此而逐步提高;爲充分論證決策備選方案的可行性及先進合理性而發生的費用開支,可保證決策的正確性,使企業獲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發生的損失。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這種成本觀念可以說是“花錢是爲了省錢”,都是成本效益觀的體現。

總之,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日常成本管理中,應對比“產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減與收益增減的關係,以確定最有利於提高效益的成本預測和決策方案。

二、多動因理論的成本管理觀念

庫珀和卡普蘭於1987年在一篇題爲《成本會計怎樣系統地歪曲了產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動因”(cost driver,成本驅動因子)的理論,認爲成本在本質上是一種函數,是各種獨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變量)合力驅動的結果。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驅動着成本,或者說成本的動因有哪些呢?傳統上把業務量(如產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動因(自變量),至少認爲它對成本分配起着決定性的制約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動因)撇開不論。按照這一成本動因思想,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爲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基於這一認識,形成了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於產量的彈性預算等在成本費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這雖不失爲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業務量並不是驅動成本的唯一因素。

按照庫珀和卡普蘭的“成功動因”理論,成本動因可歸納爲五類:數量動因、批次動因、產品動因、加工過程動因、工廠動因。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應在分析有關各種成本動因的基礎上,開闢和尋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徑。比如,按照作業成本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對成本動因的分析,企業成本可劃分爲由業務量動因驅動的短期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業量動因驅動的長期變動成本(主要是各種間接費用)。

基於此種認識,在企業成本管理中可考慮通過實現適度經營規模來有效地控制成本,因爲通常較大規模比較小規模更有利於降低單位產品成本。如採購費用支出不單純受採購數量所制約,還與採購次數有關,大量採購能降低單位採購成本;營銷費用支出不單純受銷售數量所制約,還與銷售批次有關,大量銷售能降低單位產品負擔的營銷費用。對這類問題,若能分析出各動因(自變量)與成本(因變量)之間的關係,建立起成本函數的具體模型,即可進一步運用數學方法確定最優經濟規模。管理會計中介紹的最優訂購批量決策模型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具體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