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

學識都 人氣:7.58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1

《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後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 一位機關幹部受到上級領導的批評,心中一定想:“總有一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會栽到我手裏……”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 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菸,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菸,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2

像我這種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看過一本書之後還要寫讀後感,感覺好奇怪,一定會有好多人笑,這我知道。從文字上就可以看出我所知道並會運用的詞語真是廖廖無幾,不過也沒有什麼丟臉的,勇氣可嘉。

《阿Q正傳》,如果沒有導讀,看完了這本書,我只會覺得阿Q這個人好讓人看不起,失敗都不敢承認,自己欺騙自己,真是一個既卑微又渺小的人物,這種人有什麼可寫的?還會因爲他而使這部短篇成爲魯迅先生的代表作,怪異。由此可見,我的大腦還真是有夠平滑的,只看到表面的東西,怪不得一天到晚能吃能睡的,原來是因爲想法太過簡單。

通過導讀的幫忙理解,我才知道,魯迅不愧是魯迅啊!像連環畫似的一部作品居然有這麼深層的含義,批判的是中國人的這種阿Q心態,不得不承認,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阿Q的影子。這部作品不只是一種揭示,更重要的是一種提醒,魯迅先生適時的給中國人打了預防針,消除阿Q心態,讓阿Q的形象僅僅是回憶中的典型。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3

《阿q正傳》是出悲劇,是個讓人發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悲劇。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根據它拍攝而成的電影《阿q正傳》更是影壇上不可多得的立體鑑賞素材。

影片中的阿q是個去過幾次城卻封閉落後的農村流浪漢。他有農民的憨厚﹑質樸的一面,但更明顯的具有無知﹑狹隘﹑愚昧﹑落後的一面。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甘屈辱﹑自輕自賤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和麻木的“精神勝利法”。無論別人怎麼說他,怎麼罵他,他都會以他獨特的方式戰勝別人。

那個社會很殘酷,這主要體現在酒店老闆和趙太爺對阿q態度的幾次轉變上。影片一開始阿q去酒店喝酒,老闆不讓他賒賬。當他調戲吳媽被大家知道後,便更讓人不拿他當回事,去喝酒時老闆及客人對他的態度十分冷漠。而因爲也姓“趙”去趙太爺家賀喜,被趙太爺呵斥“你也配姓趙!”可見他是多麼地被人瞧不起。後來阿q從城裏回來,有錢了,去喝酒老闆主動提出“可以記在賬上嘛”,客人們也主動和他套近乎。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4

阿Q是一個社會底層人物,沒有“行狀”沒有文化,不但無人可憐他、同情他,朱莊的人們還把他當作笑柄和欺負對象。即便如此,阿Q卻很自尊,一面人們瞧不起他,一面他反過來瞧不起人們,上至趙太爺,下至王胡,阿Q總感到自己高他們一等,這樣的態度發展到了極端,就衍生爲阿Q的獨門絕技——精神勝利法。該法的要訣就是爲自己被欺凌的遭遇尋找藉口,即使找不到,也要假裝自己高人一等,達到自我滿足的目的。

在優勝記略中,魯迅生動描述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從“兒子打老子”,到“第一個自輕自賤”,再到 “打自己兩個嘴巴,似乎打人的是自己”,阿Q的精神勝利法越來越可笑無解,可謂荒謬至極。作爲一個註定遭欺凌壓迫的社會底層人物,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他活命的法寶,要不然誰不抓狂崩潰呢?阿Q應當是值得同情的,雖然他的做法十分可笑,但這實再是迫不得已。因爲在那樣一個社會環境,沒有強大的精神等於宣告死亡。

然而在續優勝記略中,阿Q暴露了他的本性。在面對地位比他高的人面前,他是個靠精神勝利法苟活的羔羊;而在地位比他低的人面前,他是欺壓他人的餓狼。阿Q的同級和下級是王胡和尼姑,對待他們,阿Q絲毫不留情面地侮辱他們。這時的他不再需要精神勝利,而要通過武力和口舌來尋求現實的滿足感。事實上,對下級的欺凌纔是他生存的必需品,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不過是欺凌和被欺凌之間的過渡用品。當阿Q被王胡反抗後,他的行爲是“無可適從地站着”,而不是他慣用的虛想自己取勝。這就表明,阿Q的精神勝利法僅用於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他終究需要現實的勝利;當現實勝利也得不到時,阿Q就會“不知所措,無可適從”,因爲是現實的勝利維繫着他精神的穩定,而非精神勝利。

如此看來,阿Q就並不值得可憐了。事實上,那個時代的所有人都是阿Q。魯迅在《燈下漫》一文中提到過“中國的人肉宴席”。他指出中國是一個層層剝削、層層壓迫的社會。每個人一方面受到上級社會的欺凌,一方面又對下級社會進行壓迫。這一環又一環的欺凌宴席,其享用者便是那西方帝國主義統治者。阿Q雖然生活在社會底層,但他也是這宴席中的一個人,只不過是受到的壓迫和欺凌更多罷了。精神勝利法是阿Q生存的法寶,它不但表面荒謬可笑,其本質也醜惡陰暗:它的存在是用以渡過自己受到的欺凌,以達到自己欺凌別人的過程。西方帝國主義者又是如何享用這一宴席的呢?在文中也有比喻,就是那觀看阿Q欺負尼姑的“酒店裏的人”,他們享受着物質的奢華,又從“中國的人肉宴席”中找到了精神的樂子。而水深火熱之中的中華民族卻絲毫沒有感知,反而“用力地一擰”,更加賣力地爲他們提供大餐。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5

魯迅先生喜歡嬉笑怒罵,諷刺是他常用的寫作武器。這讓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刻薄的人。他的嘲諷用在那些不識時務的政治家身上比較貼切,而用在那些本應在世間受到憐憫的可憐兒身上就不盡人情了。看看魯迅先生寫的每個章節的標題:優勝紀略,戀愛的悲劇,從中興到末路,大團圓……讓人看了只能趕到無奈而又無力的微笑。

他是一件工具,在家務繁忙的時候,人們纔會想起他的存在,他是一個被人遺忘在角落的社會最底層人物,他很可憐,但又不至於讓人們對他像對祥林嫂那般產生憐憫,因爲他也有可恨的一面。

他雖然會迫於生計去做短工,但也是得過且過,對於與他的命運那樣悲慘或比她更不幸的人們他採取的是其它人對他採取的態度——侮辱、欺凌,是個典型的流氓混混,其實在我看來阿q是未莊所有人的縮影,又或者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愚昧無知,階級思想嚴重,沒有人權意識,具有嘲笑別人的不幸從而達到自身心理平衡的精神勝利。但這又怪得了誰呢?當時的人們都沒有知識或思想上的覺悟作爲武器,來抵禦壓迫。

他是一個小丑,在人們空虛到百般無聊的時候,便去招惹他,將他僅有的自尊心都踩在了腳底下。俗話說,狗急也還會跳牆。阿q被羞辱後本能地與別人打了起來。他打不過而他也終究不是勇士,受了一肚子氣最後還是自取其辱。但他只是在形式上失敗了,在精神上,他還是個勝利者,以他的想法是: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這樣一句話就能讓他心滿意足地離開。

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又憐又恨的人,因爲小事丟了工作,賠了自己所有的家當,唯唯諾諾地受擺佈,受壓迫,還能麻木到將變賣家當所剩的幾文錢拿去若無其事地喝酒。我真懷疑這個人到底有沒有靈魂!他除了本能地吃、喝、拉、撒外,過的日子都是糊里糊塗,後來,他到城裏作了賊,偷了小東西回到未莊,身價就一下子漲了不少,但好景不長,因爲參加了“革命”被捕,成了殺雞儆猴的替罪羊。但魯迅先生終究是睿智的,他將阿q的愚昧藉着去殺頭又深刻地,血淋淋地刻畫了一番。最精彩莫過於文章最後兩段,將民衆的麻木地平淡描述了一番。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6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也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的優秀作品。那是個激情似火的年代,重讀《阿Q正傳》好象也讓我回到了那個年代,阿Q的形象也深刻印記在我的腦海中。

以前的我以爲,阿Q是個卑賤的,又可悲的中國農民,正如那時代的中國人民一樣,是封建思想的產物,應該被時代所拋棄。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想:“是兒子打老子。”這不正是那個時代的最好寫照嗎?那時的人們不會想我們爲什麼會落後,我們爲什麼要被帝國主義侵略,想的只是以前,曾經,我們的祖先多麼的風光~~~~~~~

如今,細細解讀《阿Q正傳》又讓我認識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過的地方。阿Q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既高傲卻又卑賤,在別人瞧不起他的同時,他卻又瞧不起自認爲比自己還低賤的人-----王胡、小D。阿Q是悲哀的。阿Q並不懶惰,他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阿Q想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

這正如我們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爲生活而忙忙碌碌,巨大的壓力侵蝕着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沒有本事,沒有手藝,沒有知識就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達爾文的《進化論》殘酷的說明了這一切。現在的我們,需要的正是阿Q的這種精神勝利法,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能自我安慰,自我振作。很多的人就是不能進行自我精神的解放,從而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他們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社會淘汰了他們。我們應該學會阿Q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生活。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7

近日,我讀了我國現代大文豪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小說中塑造了一個處於舊社會最底層,備受欺凌,卻用“自我安慰”來麻醉自己的人物形象――阿Q。阿Q雖可能並非某個具體的人,但卻是當時封建社會中舊農民生活、思想的真實寫照。他狹隘地將“革命”一詞理解爲一種小我似的個人主義行動,他飽受x辱卻又故作勝利姿態;他進城與盜賊爲伍,卻騙鄉人說找到了好差事;他看到革命黨也盲目“跟風”,卻稀裏糊塗被清軍抓走,又莫名其妙被當衆殺害……

總之,阿Q是一個愚昧無知的人,是一個“無知者無畏”的人,是一個可嘆可憐的封建思想者。

我認爲,阿Q其人以及其思想,大致可以分爲以下幾方面:

其一,是阿Q的革命觀。阿Q十分狹隘片面地將革命理解成了一種個人的謀私利行爲。在他的眼中,革命等於報仇、搶劫和女人!這在現在看來當然幼稚得可笑,但在那個封建思想統治人精神的時代,其他農民,甚至其他一切普通人,何嘗不是象阿Q一樣看待革命呢?即使不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極端,他們對革命的認識也無非就是“改朝換代”。

其二,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所謂“精神勝利法”不過象xxx和毒藥一樣,是受屈辱者麻痹自己的一種手段。例如,閒人對啊Q進行挑釁,甚至毆打,在苦悶過後,阿Q卻往往安慰到:“兒子打老子”。還有,清兵將阿Q抓進衙門,讓他畫花押,他不認字,便畫了個圓圈,誰知卻畫成了“瓜子”。他起先十分鬱悶,但不一會兒,他卻想“孫子才畫得很圓呢”。在賭博輸錢時,他想:“就當讓兒子拿去了吧”。其實,阿Q的這種思想,恰恰暴露了他懦弱的性格特點。如果阿Q很敢於抗爭,他就不會用這種“精神毒藥”來強迫自己退縮,而只是在心裏憑空編出一些理由來求得所謂“精神勝利法”。

其三,阿Q是一個“無知者無畏”的文化弱者。他認爲城裏人稱“長凳”爲“條凳”、用切細的蔥絲做煎魚“是錯的、可笑”,卻不知是自己沒有見識,沒有文化導致了這些對不同文化的錯誤認識!他在被害前最後一刻還在迷信人可以“起死回生”,“過了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卻不知自己早已陷入了迷信的泥潭!在舊社會,這種迷信風氣卻不足爲奇,正如魯迅在《藥》中所描寫的“人血饅頭”一樣。

阿Q的思想世界,概況地說就是這三點。作者用他的妙筆,將這一個舊社會農民的象徵描繪得淋漓盡致,這實在是中國的教訓啊!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8

初識魯迅的時候是在今年語文書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一開始,我並不怎麼欣賞他。後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魯迅兒童文學選集》,因爲對阿Q這個名字好奇,所以《阿Q正傳》是我讀的第一篇文章,在《阿Q正傳》的字裏行間都刻有他的情緒和對社會的滿腔悲傖。阿Q是辛亥革命前後生活在江南未莊的流浪僱農。

阿Q深受剝削、壓迫和凌辱,這本已是十分悲慘了,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對這些竟然麻木健忘,並且養成自卑自賤自欺自輕自慰的惡習,甚至靠那些凌弱的小者來發泄被人欺壓之氣,以讓自己獲得平衡。阿Q的性格之所以形成這樣惡習是基於他所生活的環境和人生遭遇。阿Q最喜歡與人吵嘴打架。見到不會說話的人他便罵,見到力氣小的人他便打。與王胡打架打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經伸出頭來等待了。對小D,則是揚起了拳頭向小D擺出了一副挑戰的態度,對沒有抵抗力的尼姑則動手動腳。

阿Q臨死之前感到最遺憾的兩件事是:一是畫押的圓圈畫的不圓。二是遊街時,沒能唱出幾句戲來。這兩件遺憾的事是多麼的可笑啊,又是多麼的可悲。這絕對不是臨死前的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阿Q是沒有靈魂的,就是死了也沒辦法上天。因爲他只有一副以大欺小的軀殼,他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多他一個少他一個都沒有關係。阿Q死後,人們對阿Q的死態度各不一樣,有人說:“阿Q是壞人,被槍斃就是有力的證據。”有人說:“槍斃沒有殺頭好看。”還有人說:“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跑了一趟。”這些語言就是人們對阿Q的“臨死祝福”。

這篇文章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和他自欺自賤自輕自慰不肯面對當今現實的性格,反映出當時我們中國人民的軟弱。這種性格不僅是阿Q,還有許多僱農和他一樣。阿Q給了我們一個不可自欺自賤自輕自慰的很好例子,使我們懂得了應該面對現實,不要被困難所嚇倒。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9

衆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秀的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上最傑出的小說,所謂“曠代文章數阿q”。小說集中塑造了一個充滿精神勝利的阿q形象,這一形象不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時期落後農民的共同特徵,而且概括了當時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無論從藝術概括的深度和廣度來說,阿q這一形象都是高居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當高明的,其精當的環境描繪,精彩的對話描寫,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現,冷峻峭拔、含蓄精練又飽含諷刺的語言都讓人讚歎。可以說,《阿q正傳》已經成爲後人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峯,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學習的一個典範。

但是,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陽也難免有黑子一樣,《阿q正傳》也不是白璧無暇,在它第九章《大團圓》的最後寫阿q臨刑前看到衆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繪,在藝術上就存在明顯的硬傷。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10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吶喊》這本書,全書15篇小說中記憶最深刻得一篇小說是《阿Q正傳》。

《阿Q正傳》主要講了阿Q由於自身的缺點與生活並不寬裕,經常被別人欺負。他吃了虧後並不難過,自言自語來安慰自我“我總算被兒子打了,此刻的世界真不像樣……”經自我一安慰,阿Q就像贏家一樣高興地走了,繼續過他那歡樂的生活去了……生活中,人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總有無奈的時候,關鍵是有沒有樂觀地應對無奈和及時安慰自我,這就是阿Q一精一神所提倡的。不要爲無法改變的無奈而難受持久,否則會誤了今後成功的喜悅。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葡萄》這個故事,大家都笑話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一笑後反思狐狸這種樂觀的心態?如果它不是這樣安慰自我,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們會在葡萄園外會看到一隻力竭而亡的狐狸的。

就說我吧,別看我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裏長的、水裏遊得能吃都吃,卻因爲過敏體質而對羊肉敬而遠之。每當與別人一齊去吃火鍋時,看別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響時,我眼巴巴看着別人手中的羊肉串,心裏很羨慕,口水都要滴到碗裏了,那無奈感覺就像強大的獅子被蚊子叮死了一樣。看完這本書後,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景,我也會用阿Q一精一神安慰自我“羊肉串有什麼好吃的?還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讓我們不妨學學阿Q,以樂觀的心態去應對生活中的無奈,相信你會受益匪淺。

《阿Q正傳》讀書筆記450字11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有很多的經典著作,至今都廣爲流傳。這個星期,我閱讀了他的經典作品《阿Q正傳》。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舊社會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的典型,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羣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它是阿Q在生活中經歷了種種磨難,挫折後發明出來的。這種方法說的好聽一點叫做“精神勝利法”,其實只是在遇到困難時給自己的心理一個安慰,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其實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只是逃避,並不能使一個人變得更好。

在文章中,阿Q被閒人打了之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這就是典型的“精神勝利法”。但這只是阿Q在自我麻痹,自欺欺人,最終只能導致他永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並且越陷越深,這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所以說,這個“精神勝利法”表達了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的現狀的一種諷刺。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也時常能夠聽到“阿Q精神”這個詞,其實它更多的是指一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敢於和命運作鬥爭。就比如說馬雲,在他年輕的時候,甚至找不到一份工作,連酒店都不肯讓他去當保安,但他卻在那時立下了自己的志向——要改變全世界。在當時,肯定會有許多人暗自嘲笑他,覺得他很傻,然而,每當他一次次遇到困難,挫折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放棄,而總是用“阿Q精神”勉勵自己,總是相信明天會更好,自己終有一天一定會成功。終於,他憑靠着不屈的意志,以及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在所有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壯舉,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成爲了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大人物。

阿Q身上有許多的缺點,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一種正面的精神,雖然他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甚至還被身邊的人嘲笑,然而,他依舊活的昂起他的頭,活的意氣風發,我覺得這就是“阿Q精神”的力量。在這一點,我們應該向阿Q學習,做一個不輕易被命運所擊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