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書筆記(通用8篇)

學識都 人氣:4.62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阿q正傳讀書筆記(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q正傳讀書筆記(通用8篇)

阿q正傳讀書筆記1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運用大量帶有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魯迅先生爲何會寫這篇文章呢?我想了很久,他不只是爲了想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同時更要警醒人們反抗舊制度的壓迫與欺凌,爭取一個自由民主的新生活!

從這篇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個“了不起“的想法,看後不禁暗暗感慨他那種超凡的“良好”心態。“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去解決問題,只能轉身就跑。

說到阿Q被踐踏的人權,是因爲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賣苦力才能生活,文章中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舂米,撐船什麼的,但阿Q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裏面落腳,還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及村裏人們的戲弄、侮辱,這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和氣憤!阿Q生活在黑暗的舊中國,生活在人吃人的社會中,是多麼不幸啊!但是他不敢勇敢地反抗那些欺壓他的人,不敢爲自己的尊嚴和自由放手一搏,又是多麼令人氣憤!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現實社會中有人想完全靠着精神勝利法來存活,我想這將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爲不可能有領導願意用這樣的員工,先不說工作,就說作爲一名學生,若在學習中有這種心態,估計在同學中是不可能站住腳的。舉例說明,考試失手的同學,有的會及時總結問題,並適度採用精神勝利法鼓勵自己,力爭下次考好成績;也有的同學完全依靠精神勝利法來麻痹欺騙自己,覺得無所謂,也就這樣子啦,那其結果肯定會越考越遭。正如文中的阿Q一樣,爲了減輕外力帶來的欺壓和凌辱,採用了自欺欺人的方式來逃避現實,選擇以自負來安慰自己,於是越陷越深,使得阿Q活在了自己的世界,很難真正瞭解除了他自己幻想的那個世界外的另一個人際交往復雜甚至說是危險重重的大世界。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生哲學吧,自己明明已處於劣勢,但又因爲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並不會真的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不過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

但有時,每個人又不得不使用阿Q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幫助調節自己的心態,就正如我們現在的社會,人人都在爲生活學習而忙忙碌碌,巨大的壓力侵蝕着我們每一個人,沒有本領,沒有手藝,沒有知識就不能在這社會上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弱肉強食的現象極爲嚴重。現在的人們,有時也正需要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遇到挫折時,能自我安慰,自我振作。社會上一些人就因不能進行自我精神的解放,從而選擇了自殺來結束那短暫的生命。這樣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不敢勇敢地面對自己,被社會淘汰了。或許過多的使用阿Q精神勝利法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封閉,但適時學會阿Q的那種精神,是會讓人們更好的適應生活,適應環境,適應整個社會的。

在看過這篇文章後,不禁暗暗佩服魯迅先生高超的寫作藝術和手中那杆神奇的筆,他既準確地刻畫了當時社會人們的腐敗與墮落,同時又生動地描寫了底層的勞動人民因沒錢而被有錢人欺辱耍弄的無助,既告誡每個人應勇敢地去面對生活和社會中的難題,靠自己能力在社會上生存,同時又警醒煩躁不安時的人要學會合理地調節自己。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阿q正傳讀書筆記2

《阿Q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爲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民形象。阿Q是一個農村的流浪者,沒有家,沒有固定的職業,只有給別人作短工,他除了能夠出賣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甚至連自我的姓名籍貫都不在意。在人們的侮辱、打罵中的他漸漸變得麻木不仁,遊手好閒。

雖然阿Q到處受到壓迫、排擠、侮辱,但是他總是“樂觀”。在受到侮辱時,他不是奮力反抗,正視事實,而是愚昧地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來爲自我奴隸地位和底下、屈辱處境辯護,用我看似可笑的瞞和編造出退路,自我安慰,取得精神上的勝利,在“苦中求樂”。

他十分貧窮,還自欺欺人地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麼東西!”他充分表現了辛亥革命時人們的心理——自欺欺人,妄自尊大但又自輕自賤,麻木輕信的半殖民地人民。看了《阿Q正傳》我感到了一種憤慨,但是卻無從得知那感覺的來源,在我們這個年代,我們身處的環境,對於魯迅的這中篇小說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我仍從中理解到一些東西,並從父母那兒得到了一些證實。他受了委屈,反而要透過自我打自我來排解,轉而還很得意。覺得自我是世界第一自輕自賤的人。被人用棍子打,常用“兒子打老子”就心滿意足地得勝了來辯解,然後竟然就像忘了剛纔的一切,去喝酒去了。阿Q就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反敗爲勝,反辱爲榮。

阿Q是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先估量對手。不會說話的他便罵,力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對抵抗力稍爲薄弱的小D,則揚起拳頭擺出挑戰的態度,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大肆輕保這些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現。魯迅先生說中國人的大毛病是聽天任命與中庸,這毛病是由於卑怯性而來的。“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以自-慰,倘他有了權力別人奈何他不得時,則兇殘橫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並不中庸。”我認爲其實這一點和後面的精神勝利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不一樣是精神勝利法只是對自我,而這種卑怯性卻使很多弱小者受到欺負。

魯迅正是以阿Q這個不朽的典型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字裏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作者也集中描述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透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和杯具命運,深刻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杯具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齊,組合得十分成功。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封建,就應剷除封建思想的毒瘤,才能獲取真正的勝利。

阿q正傳讀書筆記3

上回說了阿Q既可氣還可恨又可笑,這天我讀了《阿Q正傳》的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

這章講了:阿Q剛從城裏回到未莊,卻一言不發。天快黑了。他穿着新棉襖,走進櫃檯,從腰間抓了一大把銅的和銀的,說,打酒來!阿Q給掌櫃說,他去城裏了。然後,全村人都明白了。他給白老爺幫忙。他似乎對城裏人不太滿意。阿Q開始表演殺革命黨,嚇得王胡和別人好幾天都不敢走近他身邊。阿Q從城裏帶回許多舊東西,鄒七嫂、趙太爺都想要,阿Q卻說“沒有、沒有,只剩門幕了”,他只好把門幕賣給了有權有勢的趙太爺。阿Q的態度讓秀才、鄒七嫂十分氣憤,然而,鄒七嫂將阿Q的可疑之點傳了出去,從此,村人對他的敬畏忽而變相了。

我最喜歡文中描述阿Q吹噓、炫耀,不知羞恥地表演殺革命黨那一段了:“‘你們可看見過殺頭麼?’阿Q說‘咳,好看。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他搖了搖頭,將唾沫飛在正對面的趙司晨臉上。這一節,聽的人都凜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揚起右手,照着伸長脖子聽的出神的王胡的後項窩上直劈下去道:‘嚓!’王胡嚇了一跳,同時電光石火似地趕快縮回了頭,而聽的人悚然而且欣然了。從此,王胡和其他的人再也不敢走近阿Q身邊了。”因爲作者用不一樣的手法把這一段寫的淋漓精緻,讓人讀了還想再讀一遍,還把阿Q的炫耀、自作聰明寫了出來,所以我喜歡這一段。我想:阿Q不明白革命黨是幫窮人解除困難,是讓受壓迫的農民能夠解放出來,能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而慘遭殺害的吧!我真爲阿Q的無知而感到氣憤、也深深爲當時民衆的愚昧而感到難過!這一段也充分說明了當時的革命者脫離了人民羣衆,革命思想不能爲民衆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層的、受壓迫的、沒有進過城的農民以能看到殺害革命黨爲榮,並深深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哀痛與喚醒民衆的強烈心聲!

阿q正傳讀書筆記4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之作。這篇小說十分的短,但從幾個方面寫出了當時我們國人的靈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於投機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個落後的僱農。作爲一個落後的流浪的僱農。他的個性是十分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僅與趙太爺迥然不一樣,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着“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遊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僅正面說明了阿Q作爲一個流浪僱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了阿Q從本質上說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當然,阿Q也有一些流氣,但這除了社會的影響以外,就應說主要是受了壓迫的結果。這些地方都很簡單,也很明顯,一般人也都承認的。一個難於解決的問題是:阿Q是一個農民,但阿Q精神卻是一個消極的可恥的現象,就應如何理解呢?這確實是一個矛盾。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爲要從當時的現實社會和阿Q本身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上去找答案。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期望大家能批評!!《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我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此刻,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阿q正傳讀書筆記5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這是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思想和藝術的創造力是驚人的,其影響也是巨大的。在中國現代小說的人物畫廊裏,魯迅筆下的阿Q可謂大名鼎鼎。長期以來,幾代讀者對《阿Q正傳》這部作品的興趣不減,呈現出人人競鄉議論阿Q的'文化奇觀。《阿Q正傳》對國民性弱點的揭示,至今仍然發人深省,振聾發聵;作者所概括阿Q的精神勝利法,已經成了一個世界性話題,小說以其巨大的思想價值,穿越時空,激盪着讀者的心靈。

通過《阿Q正傳》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力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熱鬧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境的麼,我以爲在喜歡條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便是魯迅的感嘆。通過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理解小說深刻的思想內涵,透過小說表層的風趣幽默,體會作者深層的嚴肅與悲哀。小說意義十分重大,小說所描寫的阿Q、趙大爺、王胡。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是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合理的、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係難道合理的、正常的人際關係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是他們彼此之間也是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辱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泄自己受壓迫,受欺辱時鬱積的怨憤之氣。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這是一個多麼冷酷無情的世界!這是怎樣一種扭曲的人生!可想而知,當時的中國爲什麼會從富強走向衰落,甚至被外國侵略者隨意蹂躪。從魯迅的小說中就能找到一切答案。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爲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爲了想要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從這篇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正常的精神安慰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從失落中走出來,都必須學會調節心理,使它獲得某種平衡。否則,我們將長期處在名利的斤斤計較中而痛苦。阿Q的錯在於他沒有任何的原則,凡事都計較,凡失敗都要求得到某種程度的超越。而他又不是通過現實的奮鬥來實現,只是作一番精神上的假想,求得虛妄的勝利。這種精神勝利法,只會麻痹人的鬥志,爲我們的苟且偷生找到心安理得的藉口,不利於現實的改造,不利於人類的進步,是我們應該揚棄的,是與正常的精神安慰有着本質的區別:面對生活內容的不同。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敗,面對這種處境,怎麼辦呢?當我們事業失敗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當我們受人欺侮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我們失戀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爲只有以積極的、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我們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

阿q正傳讀書筆記6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有很多的經典著作,至今都廣爲流傳。這個星期,我閱讀了他的經典作品《阿Q正傳》。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舊社會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的典型,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羣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它是阿Q在生活中經歷了種種磨難,挫折後發明出來的。這種方法說的好聽一點叫做“精神勝利法”,其實只是在遇到困難時給自己的心理一個安慰,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其實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只是逃避,並不能使一個人變得更好。

在文章中,阿Q被閒人打了之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這就是典型的“精神勝利法”。但這只是阿Q在自我麻痹,自欺欺人,最終只能導致他永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並且越陷越深,這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所以說,這個“精神勝利法”表達了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的現狀的一種諷刺。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也時常能夠聽到“阿Q精神”這個詞,其實它更多的是指一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敢於和命運作鬥爭。就比如說馬雲,在他年輕的時候,甚至找不到一份工作,連酒店都不肯讓他去當保安,但他卻在那時立下了自己的志向——要改變全世界。在當時,肯定會有許多人暗自嘲笑他,覺得他很傻,然而,每當他一次次遇到困難,挫折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放棄,而總是用“阿Q精神”勉勵自己,總是相信明天會更好,自己終有一天一定會成功。終於,他憑靠着不屈的意志,以及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在所有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壯舉,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成爲了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大人物。

阿Q身上有許多的缺點,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一種正面的精神,雖然他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甚至還被身邊的人嘲笑,然而,他依舊活的昂起他的頭,活的意氣風發,我覺得這就是“阿Q精神”的力量。在這一點,我們應該向阿Q學習,做一個不輕易被命運所擊倒的人。

阿q正傳讀書筆記7

魯迅的《阿Q正傳》我已經讀過許多次了,至今依然還沒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大概是我自我頭腦異常笨的緣故吧,不像有些人那樣,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奧妙,一眼就能挖掘出它的現實意義來,並讓它創造出價值,帶來豐厚的社會財富(其實就是他自我的財富),同時也宣傳了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爲我們的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大廈的建設壘了塊磚,加了片瓦。我實在是十分佩服這些高明人士的頭腦和眼光的。

也許是因爲我以往讀了幾本古書,中了舊思想的毒,思想比較保守,屬於呆子一類,故從來只明白有爲聖人立祠(如武侯祠——武侯可能是“智聖”),爲鬼神立廟(如文昌廟、藥王廟等),而從不知竟會有人爲阿Q這樣的不知名氏不知行狀更無豐功偉績且曾被拉到十字路口槍斃示衆的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建祠立廟的。然而,在我國的靈秀山水地紹興,卻有一家“土穀祠”專門爲阿Q建立起來了。土穀祠是魯迅小說裏阿Q住過的地方,是在未莊的。它何以會出此刻紹興,我不得而知,也許這是分店或者連鎖店吧。但我又太孤陋寡聞了,沒聽說過哪裏還有一家土穀祠,這到此刻爲止應當還是隻此一家,別無分號的。也許未莊就是紹興,紹興就是未莊吧,但我又不懂考古,也沒有考證過。究竟土穀祠爲什麼會開在紹興,那就只好等淵博的學者們來考證考證了。總之,此刻紹興就是有這樣一家土穀祠。

那麼土穀祠裏供奉的是什麼呢?我沒去過,不大清楚,大概就是社神穀神吧,好保佑當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而,我們精明的商家,好像還沒這麼博愛,眷顧到上至神只,下及黎民。但裏面又不供奉阿Q,因爲他不是聖人,他們爲阿Q立這一家土穀祠,只是因爲這是阿Q以往“下榻”的地方。就這問題我想來想去,最終總算想通了:所謂的“土谷”者,土地和稻穀者也。而此刻保佑土地和稻穀之神,就是錢爺爺、孔方兄,亦即財神爺。試想那土穀祠的老闆、廟祝,不就是在這萬能之神的保佑之下獲得建屋買房的土地和吃飽肚子的稻穀嗎?至於阿Q和魯迅,只可是是財神爺香案上的香爐罷了,就專門等待那些熱愛魯迅、熱愛文化、熱愛旅遊的“香客”們前來上一炷香。想通了這些,我就更是對那些老闆和廟祝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他們既保佑了自我的土谷,也給當地帶來了土谷,並且讓“香客”們獲得了無價的精神享受,就像是善男信女們禮拜禱告完畢之後的精神上的舒坦一樣。他們建立了這土穀祠,真是利己利人,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真真足可爲聖人矣!

上頭說了這麼多,彷彿都是從“耳聽爲虛”的東西上引發的。紹興土穀祠的情景,我只是從那些寫得繪聲繪色的旅遊指南中的介紹和遊人的敘述中得知的,自我並未去過,看什麼時候去瞻仰瞻仰吧。然而,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卻是“眼見爲實”的。阿Q有一些名言,那就是“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或者是“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可是阿Q先前是不是很闊,他的兒子(不明白他有沒有兒子)會不會更闊,我不得而知,我只明白阿Q的現狀很糟,這從小說中就能看出來,不用多說。阿Q的這些名言我好像不只是在小說裏看過,彷彿在現實的世界裏也能經常看到、聽到過。也許是人們引用了阿Q的名言,併發揚了阿Q的精神吧。有時候,我很覺得咱們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很像阿Q對未莊人的態度,很落實了他名言裏的精神。每當我們提起——尤其是在外國人面前提起——我們祖先的豐功偉績和他們所創造的燦爛的華夏禮貌,我們都總會禁不住油然而生起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因爲我們的祖先繁榮起來之時,外國“諸夷”還處在蠻荒落後的時代——這種遙遙領先於外國的局面,從秦漢一向持續到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所以,此刻我們能很自豪地在老外面前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鑑於友好和禮貌,我們省略了“你算是什麼東西”,但有衝突時,這不客氣的話仍然是不會省略的)。所以,我們老是炫耀我們祖先的“四大發明”。然而,此刻,我們卻總是對外國人——不管是哪一國的——青眼有加,幾乎到了諂媚討好的地步了;而對本國的同胞,卻動輒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就像阿Q對小D和王胡。也許他們都學過阮籍發明的特殊眼球運動,或者這早就成了一種遺傳功能了。

可是,儘管我們習慣了炫耀過去,陶醉於n年前的繁榮昌盛,習慣於今日對外國人點頭哈腰,但我們畢竟還是自強不息的,這看我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勢頭就明白了——如果連這點也沒有,那距離亡國就不遠了。所以,我們有些樂觀的預言家便斷言:“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或曰:“未來的全球化就是中國化!”我聽了這些偉大的預言,感覺好像是聽着阿Q在喊:“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可是既然那些預言是出於那些思維清晰頭腦聰明的分析家、預言家之口,我彷彿就沒理由不相信了。因爲我沒有他們那樣的清晰的思維、聰明的頭腦和敏銳並且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並且我看着國家確實是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這彷彿也就印證了那些偉大的預言了。是的,我們的兒子會闊得多!然而,這又像是以前有些同樣偉大的預言家看着這世界一天比一天壞,就預言1999年某一日(忘了是哪一日了)是世界末日一樣,那時也確實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我是從上世紀走過來的,也經歷了1999年的那一天。而我到此刻居然還沒有死,世界居然也還在。

話說了這麼多,不知有沒有掃了各位遊客的雅興;或者妨礙別人眯縫着眼睛享受幾百年前的繁榮盛世和夢想着幾十年後一統天下的大同世界;或者打擾了諸君做眼球運動。所以我還是儘快閉嘴吧,否則要該槍斃的就不是阿Q,而是我了——而我是明白我死了之後是沒有機會在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女)的。並且我也要學得聰明一點了,與人們一齊高唱:“土穀祠不倒,阿Q萬歲!”;也只能與人們一齊陶醉於我們祖先的繁榮盛世,並神往於那些偉大的預言了。

可是,我只想說:“魯迅精神萬歲!”

阿q正傳讀書筆記8

平衡的現象很常見,平衡的圖畫、平衡的文字、平衡的建築……天平是平衡的,世界唯有平衡才能穩定,平衡是不可缺少的。事物需要平衡,心理也需要平衡,看見的東西需要平衡,看不見的更缺不了平衡。可是,這種平衡一旦被扭曲,就不再是原先的平衡了。

我看過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雖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對主人公阿Q卻留有很深的印象。阿Q的“一精一神勝利法”,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阿Q一精一神就是一種心理平衡的扭曲形態。

阿Q經常到處惹麻煩,總被別人打,但他並不悲痛沮喪,並沒有感受到失敗的痛苦。被打之後,總是笑着說:“兒子打老子”,然後很快地將這件事忘記。一般來說,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到酒店去喝幾口酒,下次還不改,仍是被打。有一次他又招惹上了一個人,那人叫王胡,王胡打了他之後說:“這不是兒子是打老子,是人打畜牲。”阿Q連連答應,可是王胡一走,他又說兒子打老子了。這種一精一神勝利法倒也好處不少,整天笑口常開。可是他的處理方法不對,不應當將事忘記,而是應當記住,不去再做類似的事了,這樣,偶爾用用這種方法,也其樂無窮。

阿Q被比他厲害的人打過之後,不服氣。這時候,若過來的比他弱小的人,那就倒黴了,那個人就要被阿Q好好欺負一番了。那次被那個假洋鬼子打了一下,不快活。正好一個小尼姑過來了,阿Q就將她打了一頓解氣。那個小尼姑氣憤地跑了,罵他,他反倒哈哈大笑。這樣阿Q就獲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嚐到了勝利的喜悅。

像阿Q這樣的人,此刻也有,異常是欺負弱者這一行爲,在學生中是常見的。可是,阿Q這樣與那時候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是時代創造了阿Q,是時代造就了“一精一神勝利法”,是時代扭曲了人的心理。

魯迅的這本書,真實的反應了那個時代人民的生活,阿Q的杯具想必是千千萬萬人的結局吧。難怪魯迅先生要“棄醫學文”來矯正國人“扭曲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