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學識都 人氣:1.4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1

《阿Q正傳》是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寫的,其中插圖更是好玩,插圖由豐子愷繪,《阿Q正傳》的主人公是阿Q,他的原名阿Quei。

阿Q及可悲、可憐、看不起人等特點融於他一身。他好玩:當別人打他時,別人捏着他的黃辮子往牆上撞,雖然在形式上輸了,但他心裏想的卻是“兒子打老子,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於是就得意地走了,第二天打他的人知道了他說兒子打老子,又去找他算帳說:“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家禽”,又打了一陣子,阿Q又說:“我是豸蟲,別打了,我是豸蟲!”“是豸蟲也不行!”他可憐:他被誤認爲是盜賊被殺了時我覺得他很可憐。他看不起王胡,但他找出來的蝨子沒有王胡多,咬起來沒有王胡的響,就不服氣,要跟他打架,打又打不過他。

這篇小說反應當時社會的人太愚昧無知,沒有覺醒,不能起來革命。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2

平衡的現象很常見,平衡的圖畫、平衡的文字、平衡的建築……天平是平衡的,世界唯有平衡才能穩定,平衡是不可缺少的。事物需要平衡,心理也需要平衡,看見的東西需要平衡,看不見的更缺不了平衡。可是,這種平衡一旦被扭曲,就不再是原先的平衡了。

我看過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雖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對主人公阿Q卻留有很深的印象。阿Q的“一精一神勝利法”,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阿Q一精一神就是一種心理平衡的扭曲形態。

阿Q經常到處惹麻煩,總被別人打,但他並不悲痛沮喪,並沒有感受到失敗的痛苦。被打之後,總是笑着說:“兒子打老子”,然後很快地將這件事忘記。一般來說,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到酒店去喝幾口酒,下次還不改,仍是被打。有一次他又招惹上了一個人,那人叫王胡,王胡打了他之後說:“這不是兒子是打老子,是人打畜牲。”阿Q連連答應,可是王胡一走,他又說兒子打老子了。這種一精一神勝利法倒也好處不少,整天笑口常開。可是他的處理方法不對,不應當將事忘記,而是應當記住,不去再做類似的事了,這樣,偶爾用用這種方法,也其樂無窮。

阿Q被比他厲害的人打過之後,不服氣。這時候,若過來的比他弱小的人,那就倒黴了,那個人就要被阿Q好好欺負一番了。那次被那個假洋鬼子打了一下,不快活。正好一個小尼姑過來了,阿Q就將她打了一頓解氣。那個小尼姑氣憤地跑了,罵他,他反倒哈哈大笑。這樣阿Q就獲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嚐到了勝利的喜悅。

像阿Q這樣的人,此刻也有,異常是欺負弱者這一行爲,在學生中是常見的。可是,阿Q這樣與那時候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是時代創造了阿Q,是時代造就了“一精一神勝利法”,是時代扭曲了人的心理。

魯迅的這本書,真實的反應了那個時代人民的生活,阿Q的杯具想必是千千萬萬人的結局吧。難怪魯迅先生要“棄醫學文”來矯正國人“扭曲的平衡”。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3

阿Q雖說很自尊,但他也像其他農民一樣,不能脫俗,喜歡欺侮婦女,認爲“女人是禍水”,儘管四處流浪,沒有固定的住所,可也想傳宗接代。因爲調戲趙家的吳媽而找不到工作,餓得他除了褲子都賣了,被迫去了城裏。

阿Q經常被人欺負。有一回,他被別人欺負了,看見一個小尼姑,就拿她來出氣,說了一些很粗魯的話,別人都鼓掌。他以爲是別人爲他喝彩,實際上是別人在譏笑他的無知與愚昧,更反映了他不敢面對現實的性格特點。

魯迅先生是借阿Q這個人物的性格,反映了舊中國病態社會人們的病苦,和對舊社會的批判。像阿Q這樣的人物現在還有,也許你就是。2008年奧運會馬上開幕了,我們應該三省吾身,杜絕阿Q現象,爲奧運,爲中國樹立新風!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4

《阿q正傳》是出悲劇,是個讓人發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悲劇。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根據它拍攝而成的電影《阿q正傳》更是影壇上不可多得的立體鑑賞素材。

影片中的阿q是個去過幾次城卻封閉落後的農村流浪漢。他有農民的憨厚﹑質樸的一面,但更明顯的具有無知﹑狹隘﹑愚昧﹑落後的一面。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甘屈辱﹑自輕自賤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和麻木的“精神勝利法”。無論別人怎麼說他,怎麼罵他,他都會以他獨特的方式戰勝別人。

那個社會很殘酷,這主要體現在酒店老闆和趙太爺對阿q態度的幾次轉變上。影片一開始阿q去酒店喝酒,老闆不讓他賒賬。當他調戲吳媽被大家知道後,便更讓人不拿他當回事,去喝酒時老闆及客人對他的態度十分冷漠。而因爲也姓“趙”去趙太爺家賀喜,被趙太爺呵斥“你也配姓趙!”可見他是多麼地被人瞧不起。後來阿q從城裏回來,有錢了,去喝酒老闆主動提出“可以記在賬上嘛”,客人們也主動和他套近乎。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5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爲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爲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爲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實社會出發,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爲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並且着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爲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具有深刻的典型好處。從這個好處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穀祠裏,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治者應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應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禮貌”的安慰中,鼓吹中國禮貌“爲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爲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我能夠妻妾成羣,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爲“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鑽營,成爲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十分講究情節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述得繁,在城裏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個性工於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着眼於啓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後的人生,期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衆。

《阿Q正傳》思想內涵博大精深,藝術手法精湛絕倫,是魯迅先生最傑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化長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

魯迅先生在荊天棘地的艱苦環境裏運用小說這一藝術形式進行戰鬥,爲我們留下了《吶喊》和《彷徨》兩個集子(歷史小說《故事新編》除外)。《吶喊》收集了從1918年到1922年創作的小說14篇,於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集了從1924年至1925年創作的小說11篇,於1926年8月出版。

《阿Q正傳》享有世界聲譽,當它一收筆,便被介紹到美、法、日、俄等十多個國家,至今已有四十種不一樣文字的譯本。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這部諷刺寫實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不了阿Q那副苦惱的面孔。”

《阿Q正傳》從它誕生至今,已過去七十多個年頭,“阿Q”已成了常掛大中國人民口上的一個常用名詞,“阿Q精神”也成了自潮或諷刺他人的用語。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6

《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後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一位機關幹部受到上級領導的批評,心中一定想:“總有一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會栽到我手裏……”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菸,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菸,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7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運用大量帶有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魯迅先生爲何會寫這篇文章呢?我想了很久,他不只是爲了想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同時更要警醒人們反抗舊制度的壓迫與欺凌,爭取一個自由民主的新生活!

從這篇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個“了不起“的想法,看後不禁暗暗感慨他那種超凡的“良好”心態。“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去解決問題,只能轉身就跑。

說到阿Q被踐踏的人權,是因爲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賣苦力才能生活,文章中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舂米,撐船什麼的,但阿Q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裏面落腳,還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及村裏人們的戲弄、侮辱,這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和氣憤!阿Q生活在黑暗的舊中國,生活在人吃人的社會中,是多麼不幸啊!但是他不敢勇敢地反抗那些欺壓他的人,不敢爲自己的尊嚴和自由放手一搏,又是多麼令人氣憤!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現實社會中有人想完全靠着精神勝利法來存活,我想這將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爲不可能有領導願意用這樣的員工,先不說工作,就說作爲一名學生,若在學習中有這種心態,估計在同學中是不可能站住腳的。舉例說明,考試失手的同學,有的會及時總結問題,並適度採用精神勝利法鼓勵自己,力爭下次考好成績;也有的同學完全依靠精神勝利法來麻痹欺騙自己,覺得無所謂,也就這樣子啦,那其結果肯定會越考越遭。正如文中的阿Q一樣,爲了減輕外力帶來的欺壓和凌辱,採用了自欺欺人的方式來逃避現實,選擇以自負來安慰自己,於是越陷越深,使得阿Q活在了自己的世界,很難真正瞭解除了他自己幻想的那個世界外的另一個人際交往復雜甚至說是危險重重的大世界。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生哲學吧,自己明明已處於劣勢,但又因爲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並不會真的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不過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

但有時,每個人又不得不使用阿Q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幫助調節自己的心態,就正如我們現在的社會,人人都在爲生活學習而忙忙碌碌,巨大的壓力侵蝕着我們每一個人,沒有本領,沒有手藝,沒有知識就不能在這社會上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弱肉強食的現象極爲嚴重。現在的人們,有時也正需要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遇到挫折時,能自我安慰,自我振作。社會上一些人就因不能進行自我精神的解放,從而選擇了自殺來結束那短暫的生命。這樣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不敢勇敢地面對自己,被社會淘汰了。或許過多的使用阿Q精神勝利法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封閉,但適時學會阿Q的那種精神,是會讓人們更好的適應生活,適應環境,適應整個社會的。

在看過這篇文章後,不禁暗暗佩服魯迅先生高超的寫作藝術和手中那杆神奇的筆,他既準確地刻畫了當時社會人們的腐敗與墮落,同時又生動地描寫了底層的勞動人民因沒錢而被有錢人欺辱耍弄的無助,既告誡每個人應勇敢地去面對生活和社會中的難題,靠自己能力在社會上生存,同時又警醒煩躁不安時的人要學會合理地調節自己。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8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吶喊》這本書,全書15篇小說中記憶最深刻得一篇小說是《阿Q正傳》。

《阿Q正傳》主要講了阿Q由於自身的缺點與生活並不寬裕,經常被別人欺負。他吃了虧後並不難過,自言自語來安慰自我“我總算被兒子打了,此刻的世界真不像樣……”經自我一安慰,阿Q就像贏家一樣高興地走了,繼續過他那歡樂的生活去了……生活中,人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總有無奈的時候,關鍵是有沒有樂觀地應對無奈和及時安慰自我,這就是阿Q一精一神所提倡的。不要爲無法改變的無奈而難受持久,否則會誤了今後成功的喜悅。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葡萄》這個故事,大家都笑話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一笑後反思狐狸這種樂觀的心態?如果它不是這樣安慰自我,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們會在葡萄園外會看到一隻力竭而亡的狐狸的。

就說我吧,別看我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裏長的、水裏遊得能吃都吃,卻因爲過敏體質而對羊肉敬而遠之。每當與別人一齊去吃火鍋時,看別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響時,我眼巴巴看着別人手中的羊肉串,心裏很羨慕,口水都要滴到碗裏了,那無奈感覺就像強大的獅子被蚊子叮死了一樣。看完這本書後,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景,我也會用阿Q一精一神安慰自我“羊肉串有什麼好吃的?還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讓我們不妨學學阿Q,以樂觀的心態去應對生活中的無奈,相信你會受益匪淺。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9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有很多的經典著作,至今都廣爲流傳。這個星期,我閱讀了他的經典作品《阿Q正傳》。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舊社會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的典型,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羣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它是阿Q在生活中經歷了種種磨難,挫折後發明出來的。這種方法說的好聽一點叫做“精神勝利法”,其實只是在遇到困難時給自己的心理一個安慰,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其實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只是逃避,並不能使一個人變得更好。

在文章中,阿Q被閒人打了之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這就是典型的“精神勝利法”。但這只是阿Q在自我麻痹,自欺欺人,最終只能導致他永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並且越陷越深,這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所以說,這個“精神勝利法”表達了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的現狀的一種諷刺。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也時常能夠聽到“阿Q精神”這個詞,其實它更多的是指一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敢於和命運作鬥爭。就比如說馬雲,在他年輕的時候,甚至找不到一份工作,連酒店都不肯讓他去當保安,但他卻在那時立下了自己的志向——要改變全世界。在當時,肯定會有許多人暗自嘲笑他,覺得他很傻,然而,每當他一次次遇到困難,挫折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放棄,而總是用“阿Q精神”勉勵自己,總是相信明天會更好,自己終有一天一定會成功。終於,他憑靠着不屈的意志,以及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在所有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壯舉,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成爲了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大人物。

阿Q身上有許多的缺點,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一種正面的精神,雖然他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甚至還被身邊的人嘲笑,然而,他依舊活的昂起他的頭,活的意氣風發,我覺得這就是“阿Q精神”的力量。在這一點,我們應該向阿Q學習,做一個不輕易被命運所擊倒的人。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10

像我這種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看過一本書之後還要寫讀後感,感覺好奇怪,一定會有好多人笑,這我知道。從文字上就可以看出我所知道並會運用的詞語真是廖廖無幾,不過也沒有什麼丟臉的,勇氣可嘉。

《阿Q正傳》,如果沒有導讀,看完了這本書,我只會覺得阿Q這個人好讓人看不起,失敗都不敢承認,自己欺騙自己,真是一個既卑微又渺小的人物,這種人有什麼可寫的?還會因爲他而使這部短篇成爲魯迅先生的代表作,怪異。由此可見,我的大腦還真是有夠平滑的,只看到表面的東西,怪不得一天到晚能吃能睡的,原來是因爲想法太過簡單。

通過導讀的幫忙理解,我才知道,魯迅不愧是魯迅啊!像連環畫似的一部作品居然有這麼深層的含義,批判的是中國人的這種阿Q心態,不得不承認,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阿Q的影子。這部作品不只是一種揭示,更重要的是一種提醒,魯迅先生適時的給中國人打了預防針,消除阿Q心態,讓阿Q的形象僅僅是回憶中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