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發展工作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4.38K

近年來,我區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爲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大舉措,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契機,緊緊圍繞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在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社會發展、維護穩定等方面,堅持城鄉統籌,有力地推進了我區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到2008年底,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億元,增長15.3%,人均達到19999元;財政總收入10628萬元,增長21.2%,人均爲662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4.1億元,增長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增長20.2%;農民人均純收入4736元,增長18.6%;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3.7平方米。

城鄉統籌發展工作調研報告

我區城鄉統籌發展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最近,結合區上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採取實際調研和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深入瞭解我區城鄉統籌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現就調研情況,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我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現狀

(一)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1、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今年以來,按照“現代農業看楊凌”的目標規劃,區政府把發展現代農業確定爲我區產業發展重點,啓動了以“五個萬”爲重點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工程。先後分四次組織幹部羣衆800多人赴山東壽光等地學習現代農業發展先進經驗,制定實施了《楊陵區促進標準化生產園設施農業發展(試行)辦法》《楊陵無公害農產品實施方案》,推動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無公害產品認證。

抽調21名單位領導,處級領導任工作組組長,組成設施農業和小麥良種、20萬頭生豬基地、萬頭奶肉牛基地和萬畝苗木花卉基地建設等五個包抓組,督促和推進“五個萬”建設工程。截止目前,設施農業大棚完成2274座牆體建設,中棚246畝。苗木花卉基地引進企業3家,高酸蘋果項目完成投資150萬元,栽植樹苗12萬株,中華紅葉楊項目栽植樹苗1.3萬株,育苗10萬株。20萬頭生豬基地已完成水電路等配套設施,正在進行一期200畝豬舍建設。萬頭奶肉牛養殖基地完成了圍牆圈砌和道路、高壓線路等規劃。

今年設施農業2550座大棚的建設,單就此項給農民轉移性投入達到5000多萬元。隨着設施農業、生豬、奶肉牛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的建成,涉農企業的介入帶動,使我區農民收入將在今後一段時期有穩定、可持續增長的保證。初步測算,農業園區的全面建成,使農民從事此項生產人均收入達到2000元左右。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工業化進程。

按照工業富區戰略,規劃建設了城北工業園區、城東物流園和城西住宅區。目前,入駐園區企業51個,建成投產企業35個,正在建設16個,有入駐意向5個;城西住宅區內西農大16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種子公司舊址開發和柳林馬場職工住宅等項目已啓動,其他房地產開發企業已有意向投入。確定招商局、工業園區辦、物流園、創業園、中小企業局等5個單位爲招商專業團隊,走出去請進來,加大招商力度,目前招商洽談積極活躍。2009年確定10大在建工業項目,建立區級領導聯繫點,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促使其抓緊建設,儘快投產達效。

3、開展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解決好農民問題,特別是農民的素質提高、轉移就業和收入增長。區人勞社保局等相關工作部門,結合我區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積極開展設施農業種植技術培訓、失地農民就業再就業培訓及創業培訓等。從2008年開始累計開展創業培訓、技能培訓3654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10223人。2008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1768.8元,比上年增長33.8%。

(二)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1、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確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

區政府高度重視項目策劃包裝和資金爭取工作,結合我區實際,緊抓國家實施民生工程、災後重建、擴大內需等投資方向和重點,多次赴省進京,多方聯繫,各部門及時跟進,項目爭取工作取得很大進展。2005年以來,共爭取到位項目資金近4億元,實施項目200多個,其中2008年爭取項目資金1.7億元,創歷史新高。這些項目的實施推進,爲我區城鄉統籌發展奠定了基礎。

2、強化項目建設和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

每年年初,區政府在充分考慮我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出項目建設計劃,並實行項目包抓責任制,落實項目管理責任單位和包抓領導,建立健全了項目建設月統計和考覈制度。定期對計劃內項目進展及民生、災後重建等項目進行監督檢查,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2008年我區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億多元,2009年計劃投資8.8億元。制定了《楊陵區財政性投資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範了項目的立項審批、招投標、資金管理、竣工驗收、資產移交等程序,確保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

3、積極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

實施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按照城區東擴西移的戰略規劃,先後改造拓寬了康樂路、西農路、公園路、后稷路等主幹道路,啓動實施梁氏窯、徐西灣八組、李臺村等城中村改造工程,建成2.58萬平方米的李臺鄉農民新村和3.96萬平方米的梁氏窯村民住宅小區,建成了后稷、鄉園、金鑫、銀鑫、書香名邸等一批居民小區,新建、改建了梁氏窯建材、蔬菜果品批發等專業市場和銀鑫商貿中心、國貿購物中心等商貿區,建成了公園路休閒廣場,市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佈局更加合理,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城市綠化率達到40%以上,並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區和省級文明城區創建驗收。

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287公里,其中近三年完成公路建設110公里,完成投資6850萬元。2009年,加大揉谷鄉道路建設力度,計劃建設道路26公里。2008年實施官村等村街道硬化15.8公里。2009年計劃實施揉谷鄉村莊街道和崔西溝環村路24公里,目前完成街道硬化1258米。

實施安全飲水、小型農田水利和基本農田整理工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解決了58個村,7.4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安全飲水人口占總人口85.6%。新打機井53眼,維修機井90多眼,增加灌溉面積3萬多畝,建設良種基地0.9畝。2009年啓動實施了揉谷鄉光明村飲水安全工程和新集、陵灣等5個村的農田水利工程。

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公益區建設。2007-2008年共實施了23個村以“六室一中心”爲主要內容的公益區建設,完成建築面積3.57萬平方米,補助資金220萬元。2009年,結合農村社區建設,計劃完成20個村的建設任務,目前已完成了村莊和建設地點的確定工作。

實施農村環境衛生治理。近年來,累計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6361口,佔全區農戶總數的33.8%。2009年啓動揉谷鄉戶用沼氣池建設工程,目前已建成主體35座。實施衛生改廁1萬多口,完成投資530多萬元。在村莊、道路兩旁栽植綠化樹苗1萬多株,摺合綠化面積1600畝。積極推行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長效管理機制,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三)統籌城鄉社會事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

1、教育文化設施明顯改善。

統籌城鄉教育事業,促進教育資源向城鎮轉移。全面實施農村合校並點工作,農村中小學由原來的47所調整到現在的26所。今年啓動揉谷鄉合校並點工作。積極實施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建成“新農村衛生新校園”18所。全面推行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逐步理順了“以區爲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實行教師工資、津貼由區財政統發,建立健全了“保工資、保安全、保運轉”農村教育保障機制,推行中小學校長聘任制,加大教師培訓、職務選聘等力度,提高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合格率達到100%,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標準。

積極參與教育強區創建活動,實施楊陵中學標準化建設改造,建設綜合試驗樓、學生餐廳及學生公寓樓等,截止目前,綜合實驗樓已主體封頂,學生餐廳建設接近尾聲,累計完成投資900多萬元。完成了邰城中學整體遷建,積極籌備職教中心遷建項目,確定了區幼兒園搬遷改造方案,近日即將啓動實施。2007年我區順利通過國家“兩基”達標驗收,區電教中心標準化建設和李臺鄉、大寨鄉、楊村鄉教育強鄉鎮創建工作先後通過了省級驗收。

積極實施危漏校舍改造工程,累計投資650萬元,完成了姚安中學綜合實驗樓、西大寨中學及小學教學樓建設。災後重建工程,首批李臺中心小學已完成教學樓主體工程,第二批大寨中心小學已經完成了地質勘察、平面規劃、立項批覆等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圖紙設計。

文化體育設施明顯改善。2005年以來,累計投資400多萬元,完成“兩館一中心”建設,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廣場40個,建成農家書屋17個。落實了揉谷鄉15個農民體育健身廣場和10個農家書屋建設任務。

2、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積極實施衛生計生三級網絡建設。在原楊村、李臺衛生院的基礎上改擴建,成立了楊陵區醫院和楊陵區中醫醫院。新建、改建完成了李臺鄉、楊村鄉衛生院,五泉鎮、大寨鄉、揉谷鄉衛生院新建擴建工程已爭取到國家項目資金支持,投資計劃已下達,正在積極籌備建設。啓動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2009年計劃完成60%的村衛生室,2010年全面完成。完成了區計生服務中心綜合服務樓,五泉、大寨和李臺鄉計生服務站和20個村的計生服務室建設,累計完成投資700多萬元。投資272萬元,建成楊陵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9年計劃將原計生服務站進行改建成立區婦幼保健院,逐步使我區衛生服務水平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強。

3、社會保障能力明顯加強。

積極實施城鄉醫療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除揉谷鄉參合率爲81%以外,其餘鄉鎮及街道辦參合率均達到98%。2009年區政府將結合實際,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簡化報銷程序,保證農民羣衆得到更多實惠。全區城鎮居民應參加醫療保險人數1.67萬人,截止2008年底,登記參保人數1.4萬人,繳費9150人,籌集醫保資金130多萬元。從 2009年5月1日起,啓動實施了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補助。

加大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實施力度。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對失地農民提供基本生活補助、醫療補助、學歷教育補助、養老補助和喪葬補助。截止目前,爲2795人失地農民發放社保補助資金310多萬元。

提高救助保障能力和標準。實施社會福利中心建設項目,投資400萬元,建成2660平方米,可容納100多名五保戶入住的區敬老院;投資300多萬元,建設2330平方米的兒童福利院,目前完成大樓主體工程建設;計劃投資150萬元,啓動救助管理站建設。2008年開始,城市低保標準從200元提高到了220元,農村低保標準從1000元提高到了1100元,全區共納入城鄉低保對象近900戶2200多人。2009年開始,五保標準從原來的1660元/年提高到了2200元/年。

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教材費和雜費。2008年開始啓動貧困生補助項目,共計資助學生65人,發放資助款項33萬多元。

加強計劃生育管理,擴大補助獎勵資金髮放,2005年以來,全區共發放計生補助獎勵資金60多萬元,對11754名農村已婚育齡婦女免費進行了健康檢查。

二、存在的問題

1、缺乏總體規劃指導。

我區城鄉統籌發展工作規劃制定比較欠缺,普遍存在只注重眼前工作和具體項目的實施,沒有很好地做長遠打算,致使各部門對城鄉統籌發展工作方向、框架和思路認識不清,工作安排不夠科學合理,造成反覆和浪費,進而影響總體工作進程。

2、工業化程度不夠高。

城鄉統籌發展要實現以工促農,就要求當地工業發展達到一定水平,而我區現有工業普遍規模較小,並且多爲涉農企業,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吸納就業和增加利稅的能力和水平有限。

3、涉農資金投入尚有缺口。

近年來,我區雖然高度重視項目資金爭取工作,並且取得實效,但要充分發揮自身在農業科研、教育、推廣領域的優勢,擴大示範效應,加快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實現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尚需巨大的資金投入,資金缺口依然較大。

4、政策、體制不夠完善。

社會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步伐緩慢,農村綜合改革進展不大,如村改居、農村戶籍改城鎮戶籍,多是名改實不改,農民真正意義地變爲市民還受到土地、住房和社會保障等問題的制約和困擾。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養老、醫療保險參保情況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區經濟發展速度和城鎮化進程。個別職能部門觀念相對落後,工作職能和服務範圍沒有真正落實到支持服務農村,促進城鎮化建設中。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全面推進城鄉發展工作,必須把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產業發展作爲主要任務,做好一下幾方面工作:

1、做好統籌城鄉規劃制定工作。

2、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3、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4、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

5、統籌城鄉社會保障。

6、統籌城鄉勞動就業。

具體實施好以下“十大工程”,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工作。

1、工業集聚工程

2、“一村一品”工程

3、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工程

4、城鄉環境整治工程

5、農村社區建設工程

6、人口轉移工程

7、公共服務提升工程

8、平安和諧工程

9、社會保障建設工程

10、中心城市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