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就近城鎮化助推城鄉統籌發展

學識都 人氣:2.02W

摘要:就地就近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和必然選擇,在發展農村經濟、醫治大城市病、化解社會問題等方面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作用顯著。在分析就地就近城鎮化面臨問題與挑戰的基礎上,從轉變理念、尋求特色發展和提高綜合承載力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爲進一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助力。

就地就近城鎮化助推城鄉統籌發展

關鍵詞:就地就近城鎮化;發展;城鄉統籌

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來說,讓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更符合實際要求和農民的發展願望,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和必然選擇,更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實施就地就近城鎮化的意義及作用

(1)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助推器

從農村發展角度來看,首先,能有效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快速實現農民增收。通過就地就近城鎮化後形成的小城鎮,其經濟技術結構、職業結構等與農村勞動力的文化技術狀況較接近,降低了就業難度,利於農民快速增收。其次,能加快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隨着城鎮化的推進,大量人口從農村流向城鎮,利於土地集中,爲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條件;同時,非農人員增加,農產品市場需求必然增大,將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第三,能推進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發展和農業結構升級。城鎮化可以科學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不僅可以優化農業內部的種養殖業、畜牧業以及副業結構,還可以發展壯大二三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產業結構升級。

(2)是醫治“大城市病”的良方

從城市發展角度來看,其可以減輕大城市壓力,有效緩解“城市病”。通過就地就近城鎮化,一方面可以建立衆多適宜人居的村鎮,就地消化轉移當地農村剩餘勞動力,起到截流作用,從而減輕大城市的人口壓力,緩解因人口過度膨脹帶來的系列“城市病”問題;另一方面,就地就近城鎮化還可通過城市羣的建設,以功能、職能分化來爲大城市瘦身,既可以帶動輻射周圍城市經濟的發展,又能夠有效改善大城市的環境,從而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同發展的局面。

(3)是化解社會問題的有效手段

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其能有效緩解異地城鎮化所帶來各種社會問題。2014年全國農民工達2.74億,外出農民工1.68億,舉家進城務工的僅有3578萬,這就誘發了各種社會問題,例如農村中出現留守老人和兒童、土地資源浪費、勞動力缺乏、空心村和空置房現象;城市中出現城中村、貧民窟,不僅影響城市美觀、帶來治安隱患,也阻礙城市化進程。就地就近城鎮化,強調就地就近實現非農就業和市民化,可減少大規模人口異地流動帶來的社會代價,既減輕農民外出務工成本,消除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土地資源浪費和空心村等問題;也爲城市的健康發展清除隱患、創造良好環境。

二、就地就近城鎮化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推動理念存在誤區

單純以基礎設施改善爲目標的理念誤區較爲突出:有的認爲城鎮化就是大興土木、造城運動,導致部分地區的“小城鎮化浪潮”,在侵佔農地而修建的樓堂館所、高樓大廈的繁榮景象下,農民變身“市民”後,卻面臨失地又失業的困境,各種社會問題突出。有的認爲村莊如果要加入到城鎮化進程中,唯一路徑就是拆、毀、建,把農村建設得和城市一樣就是實現了城鎮化。這些都不是我們需要的城鎮化,就地就近城鎮化強調的是因境而成,不是毀境而就,是把城市文明延伸到農村,讓農村既有“鄉土風情、田園風光”,又有“現代文明、舒適生活”。

(2)發展方式缺乏特色

一是對資源條件、文化形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把握不準,缺乏體現本地優勢的科學規劃,導致功能定位、發展戰略無特色;二是忽視挖掘城鎮自身文化底蘊,盲目模仿“克隆”,甚至照搬大城市模式,脫離本地資源環境特色,造成“千城一面”,毫無特點;三是許多地方仍把“工業化”作爲“城鎮化”的主要路徑,片面強調工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紛紛興建工業園區,不顧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盲目爭搶企業入駐,形成惡性競爭。

(3)綜合承載能力低下

一是部分城鎮資源稟賦較差、生態環境脆弱,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弱;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數量少、水平低、配套不完善、運行狀態差等問題較爲突出,更有極個別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城鎮建設造成“鬼鎮”“空鎮”等現象;三是就業機會不充分,提供就業的能力是衡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的重要指標,目前許多城鎮產業發展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水平均較低,無法提供充分就業機會。四是公共資源配置較差,城鄉教育、醫療等資源配置極不均衡,爲了子女教育、醫療,許多農民寧願在大城市爲蟻族而不願返鄉定居。

三、推進就地就近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

(1)轉變發展理念,加強規劃與佈局

首先,要摒棄單純以基礎設施改善的思想,就地就近城鎮化的實質是農民職業非農化、生活方式城鎮化和思想觀念現代化,而非簡單的基礎設施和房屋建設。其次,要做好科學規劃,應將農村就地就近城鎮化納入總體城鎮化建設體系中,構建以中心城區、重點鄉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爲基礎的三級城鎮體系,統一規劃,與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規劃相銜接,做到“一盤棋”發展。第三,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在推進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小城鎮的現有發展水平、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根據自然、資源環境條件來謀劃城鎮發展,特別要注意保護好文明古蹟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自然景觀,促進城鎮資源、文化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2)立足優勢資源,實現特色化發展

1、以適宜的發展戰略爲指導

俗話說,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目標不對努力白費。在制定城鎮化戰略及發展目標時,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一方面,要根據各地區的不同特點,統籌考慮資源、環境、產業發展等要素,來制定城鎮化戰略及相關政策措施,要突出本地特色。另一方面,要根據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處的區位特點、所擁有的資源稟賦、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當地羣衆的實際需要來合理確定發展目標,不能盲目追大求全、脫離實際,造成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