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獨立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學識都 人氣:4.75K

【論文關鍵詞】 獨立院校 基礎 教學方法

試論獨立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論文摘要】 針對獨立院校的學生偏向於應用的特點,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分別從理論教學、實踐操作、科學考評等幾個方面闡述如何培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能力。 
  
  一、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意義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接受計算機基礎的入門課程,也是基礎必修課程。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佔全體學生數量的85%,高等學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面對的主體就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使其掌握計算機操作系統知識、應用軟件和網絡等相關知識,利用計算機知識解決自己生活、學習實際問題,爲以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獨立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者)與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機構。獨立院校作爲高等教育的一個層次,不僅耍培養理論性人才,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培養出既有理論有實踐能力的實用人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是本科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主要是適應地方和區域社會、發展需要的特點,應該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應用技術能力。在教學上要體現應用性、創新性、開放性、適應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從學生的學習來看,獨立學院的學生不善於鑽研枯燥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的社會活動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並不差。要服務、應用於社會,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綜合能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不斷積累知識,更需要在實踐中鍛鍊,學校和教師一定要爲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實踐機會。獨立學院的辦學目標和學生的素質等特點使得獨立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有着自身的特點。
  (1)學生方面。獨立學院的學生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整體水平相對較差,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自學能力差,缺少明確個人目標等特點,學習熱情相對不高,面對複雜的科目會消極對待,甚至自暴自棄,生活重心放在課外活動中。對計算機文化基礎初始熱情很高,但慢慢認爲計算機知識太繁瑣、枯燥,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更樂於練習打字、遊戲等簡單的娛樂活動中。此外,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重視不夠。許多有過計算機方面知識的同學認爲計算機基礎知識過於簡單,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以至於不求甚解,導致基礎不牢。於此對應,部分完全沒有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學因爲自卑、害羞的不敢積極提問,加上練習機會不多,以至於計算機應用能力提高程度不大,趕不上課程進度。
  (2)教師方面。計算機文化基礎講解的是最基礎和最常用的計算機概念和操作,教師可以會想當然的認爲學生已經知道了,沒有進行細緻深入的講解,沒有督促檢查學生練習,可能有相當學生並沒有真正掌握。在以教科書爲依據,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照本宣科,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這樣就成了單方面的講述,學生參與不到課程中,自然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理論課實際意義也就失去了。
  (3)教材方面。目前還沒有使用與獨立院校的統編教材,所用教材都是由教師挑選,選教材時教師習慣挑選更高層次學生使用的計算機教材,導致獨立院校的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使用教材的時候出現聽不懂課,教師上課吃力的情況,影響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三、獨立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1)理論教學改革。目前教學中普遍採用將課堂教授和上機操作分開,一般是上完一次理論才上一次實驗課,對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實驗課時過少,比例不理想,教學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學允許的話,採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法,講述理論之後,給學生演示一下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注意力,也能加深學生的記憶。針對學生計算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在講課之前把需要本次課的重點難點先演示。在講課前示例幾個有趣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着疑問和好奇學習,以此提高教學效果。如此基礎好的學生注意到以前未留意的細節,沒有基礎的學生能夠在明確課程學習目的的前提下學習,從而達到兼顧兩面的學生。
  (2)實踐教學改革。通過具體問題的提出,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制定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學生對專業理論和技巧的掌握程度,通過對他們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考察來讓學生切實感知到自身知識的欠缺和不足之處,從而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推動力和學習過程中具體的目標,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性教學將學生置身於貼近實戰的環境中,面對具體而又現實的問題,迫使學生綜合以往所學的專業知識並自己學會探求和摸索新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也使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使學習質量達到新的高度,有利於培養獨立學院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實現教學分組,以組爲單位進行教學,組中基礎好的同學幫助基礎差的學生。這樣基礎好的學生進一步加深課程知識,基礎差的學生又能很快入門,同時也減輕了任課老師的輔導壓力。實基礎好的因爲上機操作起來的速度比較快,所以會把需要問的難點都提前一步問到,教師可以統一解答,然後讓其充當“小老師”,去幫助其他同學,既減輕了教師的壓力,又鍛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能夠儘量多加輔導。針對計算機文化中OFFICE軟件操作部分(如WORD等)準備綜合案例,如畢業論文的格式調整等,讓學生脫離課本,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鞏固知識的同時對未來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了基礎。同時進行班級內部的競賽,在相互競爭中提高學生學習和操作的熱情。爲保證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軟件對學生進行局部或統一解答。上機課的時候可以對班級學生進行抽查,一則督促組長,二來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可以對重複的錯誤或難點統一講解。
  (3)網上教學。網絡教學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地域上和時間上的限制。爲學生提供更深、更廣的教學內容,從而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寬知識面。建立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對應的網站,有詳盡的學習資料,包括視頻演示、課後習題解答、以及模擬試題等,讓學生自我檢測學習水平,發揮學習的自主性。
  (4)科學考評改革。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主要目標,因此應該逐步淡化理論考試,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檢驗。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單一的理論考覈形式,相當不合適。考試分數由平時考勤成績+上機操作成績+作業成績+考試成績組成,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成績的比重。對於獨立院校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認證考試,並作爲考試成績的衡量標準。認證考試可以爲就業添加砝碼,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社會認可,使自身能力供給與社會需求接軌。教師應向學生講解認證考試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兼顧考試大綱的要求,學生應該學好計算機知識並接受社會的檢驗。如果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或全國計算機水平考試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考試成功過級的話,算通過期末考試。對於學校的實驗環境,希望開發對應的無紙化考試系統,強調該課程的實踐性。
  (5)教材改革。編寫出適合獨立院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材。高校相同專業使用一樣的教材,談不上是因材施教了。教材的趨同化對各自的教學都有不利的一面。明確了教學目的,組織編委會,讓更多的一線老師加入到編寫教材中來,讓老師與出版社的策劃編輯密切配合,就能編寫出適合各自學校學生的教材。
  參考文獻
  [1]杜萍,何月順,劉光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研究[J].2007(2):115
  [2]趙嵐蔚.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心理探究重慶教育學院學報[J].2007( 1):116~118
  [3]朱偉忠,鄔建平.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