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方法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3.02W

摘要:社會的發展不僅要求大學生具備計算機素養和數據意識, 而且還要具備過硬的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必須在大數據背景下積極思考教學改革, 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數據時代的需求。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可從教師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資源等方面着手。在實際的教改過程中,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進度的監督和指導, 學校也要不定期對教師的授課進行檢查考評, 只有這樣,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才能保質保量地順利進行。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方法研究論文

關鍵詞:大數據; 教學改革; 計算機應用基礎; 高職;

隨着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 加上各種終端設備的遍及, 大數據時代已經正式到來。這個新時代正影響着我們的方方面面, 它不只是擁有海量數據, 而且還影響着人們傳統的思維模式以及行爲習慣。

當前, 國外的很多高校已經開設大數據方向課程。課程開設的重點在於以項目的形式鍛鍊學生動手能力, 還有使用大數據技術解決問題的技能, 如使用大數據進行分佈式計算, 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統計, 對大數據進行挖掘和應用等[1]。這些課程的開設與國家人才培養的目標密切結合。

我國有部分高校也已經開設大數據相關課程, 但只是作爲全院的選修課來開設, 或者作爲計算機專業的限選課來開設。而時代的發展導致大數據面向的對象並不只是計算機從業者, 而是各行各業。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頂樑柱必然要具備數據分析與處理的技能, 這樣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國內鮮有高職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大數據課程,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必修課, 它對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起着引導作用。在這種先天優勢下, 針對全校學生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就特別適合當作依託的平臺, 既可以對剛入學的學生進行信息素養的培養, 又能與後期的專業學習結合起來, 打下一個優良的根基。那麼,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對於一線教師來說, 這既是重大的挑戰, 也是新時代給予的使命。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公共必修課, 現今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對於這門課的開設對象確定在除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之外其他專業的大一學生, 這樣的目的是讓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能學習到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 能夠用計算機處理問題, 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計算機的水平沒有明顯差距。

有一些高職院校出發點很好, 針對不同專業的需求, 在新生入學時就進行計算機水平摸底考試, 然後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實際上, 這些往往只能是想法, 無法付諸實際。當前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採取的還都是多媒體教理論+上機實踐的教學模式, 其中理論知識大部分還是傳統的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系統構成、操作系統概述、網絡技術概述、Office辦公軟件的基礎理論, 能夠做到融入大數據知識的高職院校少之甚少。

授課形式還是傳統的教師按照大綱備課、多媒體教室講授演示、學生上機完成實踐任務, 基本上都是教師演示一遍, 學生再去練習一遍的填鴨式教法。能夠真正讓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索, 教師再對疑難解答的情況很少出現, 這樣會大大削弱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主動性, 而且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僅僅是爲了通過考試, 很難深刻體會到這些知識的作用。因此, 爲了讓學生在大數據時代不落伍, 處於大數據背景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必須進行改革, 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着手。

二、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方案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作爲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普及課,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 這門課的教學改革一直在摸索前進, 探索的過程大體有三個階段:一是培育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二是創建優質的教學團體, 編纂優質教材, 設立精品課程;三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提高專業技能。在大數據背景下,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改革必然要結合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相關知識, 更好地培育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一) 教師角色的轉變

傳統的上課模式中, 教師是傳遞者, 負責把知識以自己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在大數據時代, 教師要變成引導者, 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思維,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己去發現、掌握知識, 教師實時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 並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解答和評價[2]。

處於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教師, 必須要培養自身的大數據思維, 積極應對新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的挑戰, 不斷學習新知識, 使自身的教學資源與大數據融合在一起, 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 使其既具有時代背景下的技術性, 也能在實際教學中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 教學內容的變革

當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計算機的基礎理論、基礎操作以及Office辦公軟件的基礎應用, 沒有關於大數據的內容, 我們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修改, 添加大數據知識, 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大數據, 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思維, 具備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的技能, 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去解決實際問題。

1. 增設大數據概述章節。

這部分主要內容是大數據的發展史、價值、概念、特點以及分類, 讓學生先了解什麼是大數據, 從而引起學習的興趣及激情。

2. 增設大數據分析技術及處理技術章節。

這部分主要詳細講解大數據的處理流程, 分爲四個步驟:數據採取、數據預處理、數據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大數據時代要求學生具備過硬的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能, 這部分內容需要深入淺出的給學生講明白, 這樣學生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潮流。

3. 增設大數據的技術支撐、應用場景及發展趨勢章節。

龐大的數據資源只有經過分析處理, 才能應用在實際的生活工作中, 此章節就是闡述分析處理數據資源需要的一系列技術支撐, 比如, 數據存儲技術的支撐、雲計算技術的支撐、智能化數據理解技術的支撐等;還有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以及大數據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使學生在頭腦中對大數據有一個更清楚的認知。

(三) 教學模式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教師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時, 還是採用傳統的教師按照大綱備課、多媒體教室講授演示、學生上機完成實踐任務, 基本上都是教師演示一遍, 學生再去練習一遍的填鴨式教法。而且爲了提高學生考計算機證的通過率, 教師多會注重上機操作練習。再加上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 計算機水平差異較大。這些因素再結合大數據時代的背景, 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前注重實踐操作的教學模式, 要結合時代背景制定出更科學的教學模式, 這樣才能實際地提高教學質量。

1. 分層教學。

學生來自五湖四海, 受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 學生掌握的計算機水平會存在差異, 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按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把學生劃分出水平相近的羣體, 並採取不同的教學內容, 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羣體都能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 會用計算機去解決問題。

2.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 是指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進行互動, 開展輔導答疑、實踐應用等教學活動。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教學平臺上的課件、視頻等資源提前預習上課內容, 不用再佔用寶貴的課堂時間來學習理論知識。整個學習過程貫穿着探究性的實踐, 這種教學模式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因爲這門課程對於實踐操作有很高的要求。

3. 慕課 (MOOC) 。

慕課是一種大型在線授課形式, 它的優勢是擁有大量的高質量資源, 這些資源是公開的, 任何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去學習。教師可以把課程的相關資源放在慕課平臺上, 學生在課前能夠通過平臺預習上課內容, 自主完成作業, 在學習中產生的一些疑惑和問題, 還能通過平臺上的討論區互相討論解答, 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加強了對於知識的運用及理解。

4. 大數據教學。

在高職院校, 佔比最大的羣體是學生, 這個羣體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 比如, 學生的家庭狀況、高考的分數、高中階段學習情況、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水平、心理素質的情況、給人的第一印象等[3]。對於這些信息如果教師能夠認真分析, 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及發展方向, 給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規劃, 這樣就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5. 微課。

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數字化學習資源, 主要以教學活動中的短小視頻爲載體, 記錄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某個知識重點或難點所開展的講解示範活動, 這些視頻會被教師發到教學平臺上供學生學習、分享。微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 集中講解一個問題, 而且它的容量小, 一般十幾兆的大小, 學生通過手機就能觀看下載。

微課與MOOC相比較, 優勢在於細節化, 教學內容更加具體, 針對的知識點更加詳細。學生能通過微課更深入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 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四) 教學資源的改革

大數據具備的優點是擁有龐大的數據資源, 這些數據資源能夠通過互聯網快速的被用戶查看使用。大數據背景下, 我們要充分使用互聯網的便捷性, 從中搜索獲取我們想要的資源。教師要以大數據思維來思考, 在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上, 把一些國內外教師上傳到教學平臺上的優秀教學資源彙集起來, 也可以蒐集一些實用的針對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就能互相補充, 最終形成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一份自己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大體包含視頻、實踐素材、課件、教學文件等。

三、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應避免的問題

當前時代背景下,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能夠轉換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儘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但是, 這種“放權”必須要把握好度。沒有了教師的“緊追不捨”, 一些同學因爲自制力差的原因, 極易出現學習“開小差”的現象, 佈置的作業不積極完成, 教師答疑時只能“隨大流”, 對知識掌握與否, 自身根本不清楚。

而且, 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教學資源, 如課件、視頻等,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教師備課、授課的壓力, 一些教師正好借教學模式的改變, 濫用教學資源, 比如上課的時候直接播放一個視頻, 讓學生自學, 自己則輕鬆地等待下課。

在實際的教學改革中, 我們應注意兩點, 一是在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的條件下, 教師要強化對於學習進度的監督和指導;二是學校層面也要加強對教師授課的不定期檢查, 並進行考評。只有做到這兩點, 才能發揮改革的優勢,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才能保質保量地順利進行[4]。

四、結束語

任何課程的教學改革都不是一舉成功的,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也是同樣需要較長的過程。順應大數據時代潮流的教學改革, 才能把握時代的發展帶來的機遇, 讓學生真正從這門課中獲益, 對學生未來的專業學習、工作的發展規劃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芸.面向大數據素養培養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 2016 (33) :137-138.

[2]孫寧.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研究[J].創新教育, 2016 (45) :34.

[3]劉金金, 徐天賀, 賈美超.大數據助力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 2016 (1) :82-83.

[4]葛敏娜.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改革探索[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4) :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