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當前中學語文課程改革所存在的問題

學識都 人氣:3.22W

論文關鍵詞:語文課程改革;問題;探討;語文知識

論析當前中學語文課程改革所存在的問題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自啓動以來,迄今已有七個年頭了,其間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我們固然無法抹煞,但是在一幕幕看似繁花似錦的課改熱潮背後,卻隱藏着不少令人憂心的問題:熱鬧、自主、合作、探究背後隱藏着的放任、隨意、浮躁;“淡化語文知識”後的語文教學,非但沒有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事實上,學生的語文水平相對以往反而呈整體下滑的趨勢。語文課程改革由此而進入了高原期,課程標準中缺失課程內容(語文知識)這一問題也逐漸暴露在語文教學的實踐和研究者面前,這迫使我們不得不對當前的語文課程改革進行反思,並尋求解決當前語文知識缺失這一重要問題的途徑。

2001年開始實施的語文新課程改革,迄今已有七個年頭了,綜觀這些年的語文課程教學實踐與研究,不難發現,在看似一派生機,如火如茶的現象後面,卻隱藏着不少令人憂心的問題:熱鬧、自主、合作、探究背後隱藏着的放任、隨意、浮躁:“淡化語文知識”後的語文教學,非但沒有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事實上,學生的語文水平相對以往反而呈整體下滑的趨勢。爲什麼會這樣?我國當前的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在反思當前課程改革進入高原區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之餘所重新提到議事日程重要位置上的“語文知識”問題到底應該怎樣解決?圍繞以上問題,本文試圖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問題之源

當前的語文教育其實呈現出的是一派虛假繁榮的景象。語文教育的這種虛假繁榮現象,可以從相關報刊和文獻資料上顯示出來:

“上個月底,上海復旦大學舉行漢語言文字大賽,奪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留學生隊,讓許多人大跌眼鏡。”“而今年中國的高考,廣東考生在作文中得到50分的不足7%。一些學生照抄某些流行歌曲的歌詞或作文說明中的文字了事,而在古文翻譯題中有1萬多人得零分。在一道採用比喻手法仿寫句子的試題中,有25,也就是10萬多考生得零分。”“漢語正陷入‘牆外開花牆內不紅’的怪圈。”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一切新生事物在產生伊始都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景的,但同時也包含着不少不成熟的因素。我們的.語文新課程改革亦如是,在剛實施時,確實顯示了它強於以往中學語文教學那種填鴨式、支解式教學模式的一面,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非常嚴重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一直伴隨至今,未能解決。當前中學生語文能力的現狀,可從相關人士曾做的調查結果中窺見一斑:

根據楊海明、毛宇在《世界母語教育發展趨勢與重慶母語教育現狀的考察和思考—一文學啓蒙教育的母語學習專題研究之一》一文中對重慶市部分中學生及語文教師進行的相關調查可以看出當前中學生母語能力的最大不足表現在:

(一)學生的理解能力方面

(1)不少中學生對母語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在口語中有的不能聽出弦外之音。(2)相關的知識欠缺,對句子的理解比較表面化,沒有深度,只能“達意”而不能“領情”。(3)詞彙的貧乏導致思維的貧乏,思維的貧乏導致詞彙的單一,理解缺乏多項性和發散性。

(二)母語表達能力方面

口語方面存在的問題:(1)口語表達能力差,詞彙貧乏,語病較多,is錯誤突出,搭配不當、指稱不明、歧義句、語序混亂等是最常見的語法錯誤。(2)口語表達中方言較重,且常常生造只有“圈內”人才懂的詞語,外人難以理解。(3)說話不加思考,無中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禮貌用語少,對話過程中明知故問多,表達能力不強。(4)表達不準確,說話中亂用詞語,感情色彩把握不準,上下脫節,條理不清,語氣不順。(5)對抽象思維不感興趣,兒童語言成人化,亂用人稱現象嚴重,語言重複多。

書面語方面存在的問題(1)書面語病句較多,語法錯誤突出,搭配不當、重複、殘缺、指稱不明、雜揉、歧義、語序混亂等是最常見的語法錯誤。(2)書面語表達老套,內容陳舊,語言枯燥,學生相關知識不豐富。(3)文章中心不突出,條理不清晰,論據不充分,缺乏歸納和分析能力,詞彙力量不足,接觸的素材不多,語言不生動形象,幽默語言很少體現。 (4)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修辭手段,表達不生動、豐富,比喻不貼切,寫作能力較差。有的堆砌名言警句諺語,在末尾亂抒情,無病呻吟現象嚴重。(5)作文時語言平淡,多數是平鋪直敘,表達能力不強、句子結構不完整、不合理、不簡練,隨心所欲,怎麼想就怎麼寫。(6)語言平淡、枯燥,生硬,不會潤色,傳統文化底蘊不深。缺乏興趣,生造詞語,作文材料不新穎,在聽或閱讀時不能提綱掣領。(7)錯別字多,亂簡化字,標點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