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內部往來業務審計的啓示

學識都 人氣:5.17K
集團公司內部往來業務審計的啓示

  【論文關鍵詞】內部往來 賬齡分析 調節損益

  【論文摘要】
現在,在許多較大的集團公司內部,都經常設置“內部往來”科目來覈算公司內部以及和子公司的交易、往來。而且,較多的集團公司似乎都“熱衷”於通過內部往來業務進行一些“特別的處理”達到企業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筆者針對自己所過的中內部往來會計處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審計業務的實際情況,剖析了企業集團內部往來的種種奧祕。
  
  
  一、某股份有限公司內部往來審計案例簡介
  
  1.公司相關情況介紹
  某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該公司)1978年成立,註冊地:福建沿海某城市,總資產153億,淨資產49億;主要經營範圍:進出口和代理業務、加工貿易業務、轉口貿易業務、房地產開發與經營、高科技產業、、酒店、實業投資、高科技產品的研製及生產銷售等業務。
  2.審計事項簡述
  該公司由若干個業務部門組成,各部門實行獨立覈算,部門之間的往來、交易均通過內部劃賬進行,內部往來款通過“內部往來”科目進行覈算。該公司還有衆多子公司,還有一個未上市的母公司-集團公司,我們將上市的股份公司和母公司(集團公司)以及與子公司的所有關聯往來,均定義爲“內部往來”。
  在審計中該公司的以下問題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注意:在記錄相關內部交易事項時,其所使用的記賬憑證附件中通常只有一張“內部劃賬通知單”,衆所周知,會計分錄的生成必須以具備實質的原始憑證爲依據,而在該公司,充當原始憑證角色卻是“內部劃賬通知單”顯然不具備“經濟實質”這一原始憑證的基本特質,這是其一;其二,該公司以“內部往來”爲紐帶,以“內部劃賬通知單”爲“依據”的會計分錄常常關聯到兩個以上的部門,由於“內部往來”發生頻繁,數量較大,因此給審計人員對其會計處理正確性的核實以及理解該會計事項所反映的經濟實質造成了較大的困難。
  例如,審計人員在對2007年度該公司禮品部的應收款項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審計人員發現今年該部門的應收款項通過內部往來在各個部門頻繁的進行劃轉,每筆金額雖然都不是很大,但其合計的金額卻相當可觀,經過向禮品部門人員詢問,禮品部的財務解釋,由於今年公司的外貿業務員有部分調整部門,所以,屬於該業務員負責的應收款項也就相應的.劃轉到其所調入的部門;審計人員對財務的解釋有所懷疑,因爲,根據以前同該公司打交道經驗,審計人員發現該公司的層對某些會計事項的處理方式很靈活,於是,審計人員就抱着懷疑的態度,追查了幾筆款項劃轉到對應部門本年的全部“流動情況”,經審計,審計人員發現,這些款項除了本年部門間劃轉這一變動外,再無其他增減變動,即本年該些項目都沒有實質的銷售和收款的業務發生,並且這些款項的賬齡都是一年以上,該公司具有較爲嚴格的壞賬準備政策:應收款項賬齡1年以內的按10%計提,1~2年的按20%計提,2~3年的按50%計提,3~4年的按80%計提, 4年以上全額計提壞賬準備,該公司主營業務爲進出口業務,有鉅額的應收款項,而該公司自己申報的應收款項的賬齡分析表與去年相比,無重大差異,本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爲-21.00萬元,即應沖銷管理費用21.00萬元,若審計人員按“先進先出法”對企業的應收款項進行賬齡分析,得出的結果與企業提供的賬齡分析表相似,但若追查通過內部往來劃轉款項的實際賬齡,則得出了企業要補計提2,583萬的壞賬準備,即審計人員改變了賬齡分析的方法,對於內部劃轉的應收款項,採用“具體辨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