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學識都 人氣:1.59W

一段充實而忙碌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都知道畢業前要通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計劃的、比較正規的檢驗大學學習成果的形式,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於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於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1

摘要:

航材佔用航空公司流動資產的份額比較大,這部分資產的流動性比較差,而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又以剛性成本爲主,航材成本正屬於這類可控成本。因此,加強航材庫存管理對制約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本文主要結合當前航材庫存管理的目前狀況,對航空公司庫存管理存在的理由進行了分析,並對航材庫存管理的優化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提高航材庫存管理水平,達到以最低航材成本確保航材保障率的目的。

關鍵詞:

航材;航空公司;庫存管理;優化策略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航材庫存通常要佔航空公司運營總成本的10%到20%,與國外航空公司相比,國內航空公司的航材庫存成本更高,大約要比國外高出35%。航材成本是確保航空公司航材庫存備件能夠滿足達到其預定的航材保障率,但是航材成本佔航空公司運營總成本的比重過高也會增加其經濟負擔。因此,航空公司在航材庫存管理過程中,要善於採用不同的庫存策略補充庫存,在保障正常需求單額前提下,儘可能降低航材訂購成本以及庫存成本。

一、航空公司庫存管理目前狀況

(一)航材積壓過於嚴重,庫存結構不盡合理

航空公司積壓航材的理由有很多,主要有突發故障、器材週轉慢、送修週期長、閒置器材滯留率高、過分強調航材保障率等,對於首批購進的器材,也可能存在訂貨經驗不足而大量購進造成了器材的積壓,此外,航材維修人員的責任意識不強會導致航材錯定、多定情況的發生,這也會造成航材的積壓。航材的大量積壓就會佔用航空公司的大量的流動資本,而首批訂貨經驗不足、航材維修人員的責任意識不強、過分強調航材保障率等情況使得航空公司航材庫存的結構不盡合理。[1]

(二)航材部門缺乏與其他部門的有效溝通

航材部門與財務、質量、技術、生產等部門之間的聯繫比較密切,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航材部門缺乏與其他部門的有效溝通,進而對航空公司的整體運轉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航材部門與財務部門缺乏必要的溝通,航空公司在財務出現困難時,就會出現付款不及時的理由,致使航空公司信譽受損,供應商也會因此理由而延期發貨,由於缺貨,航空公司的正常運營就會受到影響,而缺乏與生產部門的有效溝通,對航材的運轉狀態就難以及時掌握。此外,航材管理人員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技術和質量支持,也會影響到航材備件的預見性和準確性。

(三)維修人員缺乏成本意識,航材管理過於粗放

維修人員維修作業時航材庫領取航材,有時爲了省去領料程序,維修人員就會一次性多領取一些航材以備不時之需,而這些航材由於在維修現場保管不善,很容易損壞或丟失。爲了節省時間,維修人員有時會提高正點率而多要航材,實際上這些航材並未被使用。同時,航空公司對航材的管理也過於粗放,並未對航材資金效益理由進行認真考慮和解決,加之缺乏適用的航材信息管理系統,也無法及時、準確地獲得發料、故障等數據,分析決策缺乏參考依據。[2]

二、航材庫存管理策略的優化

(一)確定性航材庫存管理策略的優化

對於能夠確定消耗數量的航材,應結合飛機的維修計劃,根據飛行的時間和航材的使用率,通過對一定時期航材消耗量的掌握來預測接下來航材的合理需求量,然後採用最經濟的訂貨方式進行訂貨。一定時期的航材需求量取決於這一時期飛機的維修頻次和所消耗的航材數量,這些數據通過航空公司的維修方案和維修例行工卡數量就能獲知。訂貨方式的選擇是對確定性航材庫存管理策略進行優化的關鍵,通常航材的庫存成本主要包括航材的訂購成本、持有成本以及缺貨成本三部分內容。其中,缺貨成本的多少與航材庫存的數量有着直接關係,庫存數量越多,航材的缺貨成本就越低,反之,航材的缺貨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航空公司有限航材經費的約束下,應對航材的持有成本和缺件損失進行分析,從而確定航材

(二)隨機性航材庫存管理策略的優化

對於不能夠確定消耗數量的航材,常規的計算策略就不再適用,必須通過數理統計等策略建立隨機性航材消耗以及需求分析模型,根據分析模型來計算隨機性航材庫存量。針對不同航材的保障目標和需求特徵,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離散型和連續型兩種隨機變量。隨機性航材消耗量屬於隨機變量,飛機維修的實際需要只能依靠一定數量航材的某一概率來滿足,一定時期內的保障率必須制約在庫存量概率之下,通常情況下,航材的保障率要求越高,航材庫存量也就越多,而航材成本也隨之增高,這種情況甚至會超過因缺件損失而帶來的效益。換而言之,在有限保障經費約束下,航材庫存管理對保障率的要求必須結合缺件損失進行綜合分析,根據不同航材的重要程度來分別確定不同航材的保障率。[3]

三、結論

航材庫存能夠有效縮短訂貨提前期、平衡訂貨成本,避開因故障而造成生產運轉中斷,而且還能夠幫助航空公司規避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加強航材庫存管理,優化航材庫存管理的策略,對提高航材庫存管理水平,制約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都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

參考文獻:

[1]常建娥,劉國慶.淺談基於供應鏈的航材庫存管理[J].物流技術,2005,13(7):79-81.

[2]楊曉.淺談航材庫存管理策略[J].航空維修與工程,2005,14(2):38-39.

[3]姚紅光.可修復型航材庫存優化[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06,17(4):293-296.

[4]陳建華.我國航空公司航材週轉件計劃與庫存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2

摘要

隨着國內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品牌資產價值在諸如企業兼併、投資融資等經濟活動中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品牌作爲企業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反映了企業發展的潛力,決定了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如何合理量化品牌的價值,成爲急待解決的一個課題。品牌價值內涵和構成的複雜性及近似抽象性,導致評估方法多元化和評估結果差異化。現有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方法中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問題是導致品牌評估實踐不夠規範的主要原因。

本文對品牌資產概念進行系統的回顧和研究,可以使目前支離破碎的各種品牌資產概念更加系統化,使品牌資產的概念得以正確理解和深化,併爲品牌資產評估提供基礎。對主要的幾種品牌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分類,規範其使用依據與方法。對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進行介紹和評析,並重點研究了市場/顧客影響力評估法。通過對品牌資產管理的研究和對品牌資產的思考--案例分析,得出了幾點啓示。

關鍵詞:品牌資產;品牌資產管理;品牌資產測量;品牌資產評估

1 緒論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着市場的成熟和競爭的加劇。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更多地集中在品牌競爭上。品牌能夠爲企業、爲消費者帶來價值。如何衡量這一價值,成爲理論界面對的一個問題。品牌資產作爲一種測量品牌價值的工具被提出後,衆多的學者投入到品牌資產的研究中。品牌資產也因此成爲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最流行和最有潛在價值的營銷概念之一。

“品牌資產”一詞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得到美國廣告界的廣泛使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受到學術界的重視。此後,品牌資產一度成爲市場研究最爲熱門的主題,並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高峯。國內符國羣、範秀成、盧泰宏,趙平等著名學者對該時期的成果進行了整理、運用和發展。符國羣(1999)認爲品牌資產是附於品牌之上,能夠在未來爲企業帶來額外收益的顧客關係;於春玲和趙平(2003)認爲品牌資產是“消費者對企業營銷活動在認知、情感、行爲意向、行爲方面的差別化反應”;張傳忠(2002)認爲品牌資產能夠給顧客和企業帶來不同於產品的特別價值或利益;黃合水、彭聃齡(2002)從人類認知的角度對品牌資產進行定義,認爲品牌資產是在品牌名字的基礎上經過營銷活動和消費者產品購買、使用經驗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總的來看,我們對國外品牌資產研究的最新進展關注還有待深入。進人21世紀以後,國外對品牌資產的研究並沒有減弱。

Berry(2000)認爲品牌資產是由品牌認知和品牌含義構成的,但是會受到外部品牌溝通的影響。汪福俊、陳懷超(2007)從顧客的心理能級出發提出品牌資產是由品牌認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譽度、品牌聯想度、品牌忠誠度構成。衛海英、王貴明(2003)從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資產首要的構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顧客價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創新能力和市場執行能力。王海忠等(2006)提出基於消費者的品牌資產由公司能力聯想、品牌知名度、品質認知、品牌共鳴四部分構成。

1.2 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品牌資產是品牌管理領域中一個認識未完全統一的重大問題,其概念的運用比較雜亂。對品牌資產進行深刻的分析與總結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

(1)對品牌資產概念進行系統的回顧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目前支離破碎的各種品牌資產概念更加系統化,使品牌資產的概念得以正確理解和深化,併爲品牌資產評估提供基礎;

(2)對主要的幾種品牌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分類,規範其使用依據與方法。

1.3 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

對品牌資產進行深刻的分析與總結不僅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同時也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1)引發營銷人員對於品牌管理的興趣和研究人員對於品牌研究的重視;

(2)有利於企業估算其產品或服務冠上品牌後所產生的額外收益,增加額外的現金流,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

(3)通過本文的描述,國內企業在實行品牌戰略和進行品牌資產評估的時候可以有所借鑑,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注重的方面。

2 品牌資產理論的研究

2.1 品牌資產概念概述

品牌資產(Brand Equity)這一概念是個舶來品。因此,在剖析品牌資產的概念之前,有必要說明其中文翻譯用語以及其英文原意。在國外,除了Brand Equity外,還存在着一個與Brand Equity相近的概念——Brand Asset。有人把Brand Equity譯爲“品牌權益”,卻將Brand Asset譯爲“品牌資產”,但Brand Asset是一個基於會計學的財務概念,保留着較強烈的財務意義色彩,將其理解爲“品牌財產”似乎更貼切。“品牌財產”(Brand Asset)一詞較早使用、含義較窄,在西方有關文獻中已越來越爲Brand Equity所替代。而國內有學者把Brand Equity譯作“品牌權益”(範秀成,2000)也並不貼切,“品牌權益”從字面上看則較強調自我利益爲中心,並不符合品牌資產理論的概念內涵,沒有體現品牌的實質是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難以用於品牌具體管理。將Brand Equity譯爲“品牌資產”(不主張“品牌資產”與Brand Asset對應)是較爲合適的:

(1)體現了品牌的財務價值;

(2)體現了品牌是會成長增值的;

(3)強調了品牌管理者的責任,有效地管理好品牌即處理好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才能使品牌增值。

爲了對“品牌資產”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首先來了解一下“品牌資產”(Brand Equity)的本義,即字面上的含義。根據韋氏詞典,“Equity”被定義爲“1.公平,公正;2.資產淨值或股東權益;3.在法律上,象徵着一種對等的原則”。從這些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Equity兩個主要的含義,第一,強調淨值或殘值;第二,公平。公平很顯然並非我們所關心的“Equity”的定義。同樣在韋氏詞典中,“Brand”則被定義爲“1.在盒子、桶等包裝外的標誌,主要是用來描述產品的名字或內容;2.獨特的東西”。因此,“Brand”主要是指生產商用來區別其產品的名字、標誌或者設計,“Brand”應該具有獨具體操作使用“品牌資產”這一概念時,不同的使用者仍然可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從而導致“品牌資產”形成不同的定義。因爲品牌本身雖然是有形的,但是它所提供的服務在本質上卻是無形的,因此品牌資產仍應歸入“無形資產”一類中(Cobb-Walgren,Rube, Donthu1995)。Dyson,Farr和Hollis(1996)在給“品牌資產”定義時曾說:“我們必須有一種方式把品牌這種無形的東西與從品牌獲得的收益相聯結起來”,他們認爲“當市場上交易(買或賣)發生時,這種聯結便得以實現”。對這種把“品牌”與“收益”相聯結的方式的討論便形成了品牌資產的種種概念模型。歸納起來,品牌資產定義主要存在着三種概念模型:財務會計概念模型、基於市場的品牌力概念模型、以及基於品牌———消費者關係的概念模型。

2.1.1 基於企業從財務角度進行品牌資產的定義

財務會計概念模型主要着眼於對公司品牌提供一個可衡量的價值指標。這種概念模型認爲品牌資產本質上是一種無形資產,因此必須爲這種無形資產提供一個財務價值。這種概念模型認爲一個強勢品牌是非常有價值的,應該被視爲具有巨大價值的可交易資產。英國Interbrand執行董事Paul Stobart是該概念模型的典型代表,他曾認爲:“關於品牌的一個重要問題不是如何創建、營銷,而是如何使人看到它們的成功以及在財務上的價值。”

這種概念模型的產生背景是:公司必須對股東負責,一家規範的企業必須在一定的時期內向股東報告其所有資產的價值,包括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價值。因此如果不給每一個品牌賦予貨幣價值,公司管理人員及公司股東就無法知道其公司的真正總價值,甚至會導致價值的低估,從而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尤其是在收購或兼併行動中,就更需要知道品牌的價值。(Cobb-Walgren, Ruble, Donthu, 1995)。品牌資產的財務會計模型有許多品牌資產的評估方法,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狹義的完全財務意義方法;另一類是在財務評估基礎上再考慮使用非財務因素進行調整的更爲廣義的財務評估方法。現在全世界比較著名的品牌評估機構Interbrand和Financial World以及我國北京的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所使用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都是建立在財務會計概念模型基礎上。

由此,品牌資產的財務會計概念模型主要可用於以下目的:

(1)向企業的投資者或股東提交財務報告,說明企業經營績效;

(2)便於企業資金募集;

(3)幫助企業制定併購決策。財務會計概念模型把品牌資產貨幣價值化。迎合了公司財務人員把品牌作爲資本進行運作的需要。

但是這一概念模型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最大不足是過於關心股東的利益,集中於短期利益,很可能導致公司短期利益最大化,從而犧牲品牌的長期增長;

(2)過於簡單化和片面化,因爲品牌資產的內容十分豐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價值指標所能概括的;

(3)會計財務概念模型對於品牌管理沒有任何幫助,它只能提供品牌的一個總體績效指標,但卻沒有明確品牌資產的內部運行機制。

2.1.2 基於市場的品牌力對品牌資產的定義

基於市場的品牌力概念模型認爲一個強勢的品牌應該具有強勁的品牌力,在市場上是可以迅速成長的,從而把品牌資產與品牌成長戰略相聯繫起來(Pitta,Katsanis,1995;Baldinger,1990)。這種概念模型認爲,財務的方法只是在考慮品牌收購或兼併時才很重要,只應是評估品牌價值的第二位的指標,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於未來的成長。品牌資產的大小應體現在品牌自身的成長與擴張能力上,例如品牌延伸能力。品牌延伸能力是體現品牌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正如Aaker (1996)與Keller (1990)所指出的,現在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引入一個全新品牌的成本要比品牌延伸的啓動成本高得多,而且失敗的機率也要高,因此品牌延伸已爲絕大多數企業所使用。而品牌延伸可以把現有品牌資產中的貢獻因素也向新的產品實現延伸,這些因素包括:品牌名稱;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對現有品牌的忠誠度;現有產品與延伸產品之間的適應性;品牌形象等等(Barwise 1993,Aaker&Keller 1990)。

基於市場的品牌力概念模型是順應品牌的不斷擴張和成長而提出的,該模型與財務會計概念模型最大的不同在於,財務會計概念模型着眼於品牌的短期利益,而基於市場的品牌力概念模型研究的重心則轉移到品牌的長遠發展潛力(Barwise,1993)。該模型中的學者開始比較深入地研究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並第一次把品牌資產與消費者態度、品牌忠誠度、消費者行爲等指標聯繫起來(Aaker,Keller,1990;Pitta,Katsanis 1995)。

Pitta和Katsanis是把品牌資產純粹作爲長期計劃工具的主要提倡者,他們在1995年曾經提出了一項《九十年代品牌資產管理計劃》,論述了品牌管理人員應該把重心從短期目標轉移到長期目標。該計劃分爲4步:第一步是Brand-Picture,即一個企業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品牌藍圖,勾勒一個品牌的5年發展戰略;第二步是Brand-Persona,企業應該從消費者角度來評估品牌的現狀,並發現和識別品牌戰略目標(第一步)與品牌發展現狀(第二步)之間的差距;第三步是Brand-Life,爲了縮小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間的差距,必須對品牌原有的策略進行調整,制定品牌生存策略;第四步是Brand-Initiative,評估品牌所有的收益。該項計劃重點強調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以及如何制定公司的營銷戰略以體現消費者的觀點。

2.1.3 基於消費者與品牌資產關係的定義

基於品牌——消費者關係的概念模型儘管也開始注意到消費者與品牌資產的關係,但是該模型主要重心還是在於品牌的長期成長及計劃。迄今爲止,絕大部分學者都是從消費者角度來定義品牌資產。他們意識到:如果品牌對於消費者而言沒有任何意義(價值),那麼它對於投資者、生產商或零售商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Cobb-Walgren,Ruble,Donthu 1995)。因此品牌資產的核心便成爲如何爲消費者建立品牌的內涵(Keller 1993,Blackston 1995)。Pokorny(1995)認爲,消費者看待品牌資產的關鍵首先在於建立一個持久的積極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事實上是一個品牌本身或生產品牌的企業的個性體現,消費者可以用形容詞來描述其對品牌或企業的感覺和認識。

Keller(1993)和Krishnan(1996)則認爲長期顧客忠誠度關鍵在於讓消費者瞭解品牌,讓消費者掌握更多品牌知識。消費者對品牌知識的瞭解可以分幾個階段進行,首先是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Keller(1993)認爲品牌知名度又分爲品牌認知和品牌回憶,品牌形象又可分爲態度的和行爲的;如果建立一個好的品牌聯想,消費者就可以建立一個積極的品牌態度。品牌能夠越多地滿足消費者,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就越積極,也就有越多的品牌知識可以進入消費者的腦海。一旦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品牌的知識,品牌管理者就要確定品牌的核心利益——即品牌能夠滿足消費者哪一方面的'核心需要。

Dyson,Farr與Hollis也提出了一個Brand-Dynamics Pyramid模型,他們認爲,首先,一個品牌必須擁有提示前知名度;其次,必須建立與消費者需求的聯繫,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核心需要;第三,品牌的產品功能和績效必須達到消費者的要求;第四,品牌必須表現出相對於競爭對手獨特的優勢,與競爭對手相區別。在最後一個階段,品牌必須與其最終消費者建立某種情感聯結。只有知道品牌處於金字塔的哪一位置,品牌經理才能制定適宜的戰略和策略來維持或提高顧客忠誠度。Aaker在綜合前人的基礎上,又提煉出品牌資產的“五星”概念模型,即認爲品牌資產是由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的感知質量、品牌忠誠度以及其它品牌專有資產5部分所組成。這一基於品牌消費者關係的品牌資產概念模型把品牌資產的組成模塊化,有利於品牌資產的管理。

2.1.4 品牌資產概念在我國的使用以及出現的問題

品牌資產的概念影響到我國是在90年代初。當時《經濟日報》舉行“中國馳名商標”評選活動,以及後來比較有影響的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借鑑Financial World公司方法,從1995年開始每年開始發佈和提供《中國品牌價值研究報告》,都表明品牌資產已開始爲中國企業所重視。然而品牌資產的概念引入我國後,由於對該概念缺乏一個全面系統的瞭解,在使用過程中更是出現了種種混亂與問題。具體表現在:

(1)品牌資產評估方法的不統一。由於對於品牌資產概念理解的不統一,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種權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品估方法。

(2)使用品牌資產概念的動機複雜。品牌資產概念的誕生主要是爲了便於企業更好地瞭解企業品牌的價值和更好地管理品牌。然而中國企業使用品牌資產的動機卻十分複雜,而且更糟糕的是,有些企業或品牌資產評估公司爲利益所驅動,所發佈的品牌資產評估報告具有較強烈的商業色彩,缺乏其應有的中立性和客觀性。而這種非中立或客觀的評估甚至會激化企業之間的矛盾,並最終導致對品牌資產評估的反感。

(3)短期利益導向。現在中國許多國內企業對於品牌資產概念的使用都僅僅着眼於品牌財務價值的評估或者只關心品牌的知名度,但很少企業把品牌資產的概念真正用於品牌與消費者關係的管理,着眼於品牌價值的長期增長。中國品牌資產概念使用過程中所出現的以上種種問題的根源是品牌資產概念的不統一。

2.2 品牌資產維度的研究

相關學者在對品牌資產的概念進行界定的同時,對品牌資產維度也進行了界定。主要學者及其相關模型有:Aaker的模型(1991)認爲品牌資產的維度是由品牌忠誠、品牌意識、可見質量、品牌聯想和其他品牌資產等五個維度組成。Keller(1996)強調品牌資產有兩個維度:品牌知識和品牌反應。品牌知識包括了品牌認同和品牌的回想率;品牌反應是顧客對品牌的感知,這種感知由顧客記憶中的聯想來反映。Srivasta和Shixker認爲品牌資產包括品牌力量和品牌價值兩個維度。品牌力量是指購買品牌的顧客、渠道成員及母公司產生的一組聯想和行爲,它使得品牌能夠獲取持續和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品牌價值是指藉助戰略和戰術性行動提升品牌力量的管理能力的財務結果,從而提供更多的當前和未來利潤並降低風險。Berry(2000)認爲品牌資產是由品牌認知和品牌含義構成的,但是會受到外部品牌溝通的影響。汪福俊、陳懷超(2007)從顧客的心理能級出發提出品牌資產是由品牌認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譽度、品牌聯想度、品牌忠誠度構成。衛海英、王貴明(2003)從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資產首要的構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顧客價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創新能力和市場執行能力。王海忠等(2006)提出基於消費者的品牌資產由公司能力聯想、品牌知名度、品質認知、品牌共鳴四維構成。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3

摘要:

由於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才已經在行業發展中發揮出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由於時代在不斷進步,目前我國的應用型人才已然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所以工商管理人員必須不斷加大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將培養專業型人才作爲管理工作的重點任務。本文以工商管理作爲此次研究的主題,重點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式進行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應用型;模式研究

我國的工商管理部門擔任着培養優秀的、應用型等市場服務性人員的重大責任,可是由於市場經濟不斷髮展,人們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對工商管理的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不能更好的滿足有關人員的需求,無法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因此需要根據目前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通過充分考慮市場發展的需求,從而對其培養方式進行改進與創新,從而更好的適應新時期下企業發展的要求。

一、對目前工商管理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問題的相關分析

我國的工商管理部門不斷提高對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工作的關注與重視,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有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工商管理部門已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專業性、高素質的人才,儘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目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是出現一些問題,接下來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研究。

1、有關人員的人才培養觀念較爲落後

由於工商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僅需要擁有專業的技術,還要有豐富的相關工作經驗,不但要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因爲只有這樣纔可以成爲適應社會不斷髮展的新型、應用型人才。例如在某市的工商管理部門中存在負責人的人才培養觀念落後、素質低等情況,使得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工商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將工作重點都放在對人員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環節,從而忽略了對人員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做,使得接受培訓的人員綜合素質低,因爲掌握的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技能,以至於在就業中無法很好勝任工商管理崗位,不僅自身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且對相關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2、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夠合理

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有關的工作人員需要認真考慮目前市場的需求,將人們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作爲課程設置的出發點,重點要考慮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因爲這些問題是人才培養工作的核心任務。但是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部門還存在對人才培訓相關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合理的情況,某些人員在人才培訓過程中仍然採用口頭表述、講解理論知識等方式,從而因爲人才培養課程培訓方式過於單一導致接受培訓的人員處於被動狀態,同時加上課程內容的設置缺乏合理性,使得人員失去了積極性,從而導致課程培訓的效果不明顯,未將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3、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存在形式化

實踐是獲得真理的最好途徑,同時也是提高人員實際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因此實踐教學在很多部門都得到了較爲廣泛的應用。目前某些管理人員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中存在走過場情況,在實踐過程中並未讓人員進行更多的互動,只是在理論知識講解後要求人員進行自主思考,這樣一來,學習能力高的人員可以掌握老師講解的知識,對於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差點的人員,缺乏創新,老師講的那道題會做,沒有講的卻是同一類型的題目就不會做了,從而在自主思考環節,只知道冥思苦想,不僅學習效率低,還影響到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關於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式的有效措施分析

針對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部門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相關的管理人員首先需要提高對這些問題的高度重視,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從而有效提高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具體措施如下所述:

1、積極改變人才培養的觀念,創新管理思想

觀念是實際行動的重要導向,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應用型的人才已經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基於人才培養觀念的導向作用,工商部門的有關管理人員首先要提高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高度重視,並加強對人才培養觀念的創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以市場需求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作爲觀念創新的出發點,需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提高人員創新能力、培養人員實踐能力的原則,將培養人員的學習能力作爲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務,並堅持培養應用型的社會人才不動搖,充分考慮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制度等相關問題,在提高人員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基礎上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2、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對工商管理部門來說,課程體系的設置直接對人才培養的實效性造成影響,同時它還是衡量人才培養方式是否科學合理的主要標誌。工商部門的管理人員在人才培養工作中,需要從實際出發,結合目前人員的學習情況,並將提高人員的綜合能力作爲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積極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不斷強化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與科學性,從而體現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等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將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得以最好的體現。比如說在課程設置工作中,主要以基礎性的內容爲主,既要體現理論內容,還要將實踐流程展示出來,通過不斷改進,從而實現課程體系多樣性。另外有關管理人員還要加強對相關課程培訓方式的不斷改進,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人才培養觀念,並通過和有關機構進行合作,有助於建立長期的、友好的合作關係,經過共同探討,共同分析,制定較爲完善的實踐課程教育制度,從而在提高人員實踐能力的同時,更好的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的有序進行,將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將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工作得到落實。

3、積極的做好實踐教學工作

針對目前一些工商管理人員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走形式的問題,有關人員必須提高對這種情況的重視,並且還要及時建立人才培養的實踐課程教育體系,通過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推動人才培養工作的更好發展,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任務得到很好的落實,例如制定《培養人員實踐能力標準》、《培養專業性人才規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流程》等相關制度,從而提高人員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同時老師還要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給予人員指導,及時幫助他們,可以採用側面引導的方式,從而調動人員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有關人員通過對人員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實地調查,從而發現,在課程實踐環節,人員的學習興趣更高,表現爲敢於提出疑問,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實際操作中也很用心,對於不懂的地方能夠在小組交流中找到答案,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對於工商管理部門來說,培養專業性、應用型的人才,已經成爲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必須提高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而且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並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加強對人員創新能力的培養,將人才培養任務作爲管理活動的核心工作,從而有效提高人員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祝宇翔.工商管理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市場,2016(19):174-174

[2]周偉.探索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速讀旬刊,2015,31(4):92-94

[3]沈曉婷.探索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祖國:建設版,2014(8):501-502

[4]蒲小彬.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價值工程,2014(15):276-277

[5]塗在友,邵靜.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宿遷學院爲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