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論文

學識都 人氣:5.85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爲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論文

摘要:中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同質化問題日趨嚴重,大學生就業困難而生產服務一線應用型技術人才緊缺的情況普遍存在。經過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合格後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對新形勢如何更好地適應和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爲這些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以玉林師範學院爲例,探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區域經濟;新思路;

引言:隨着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步伐的加快,加快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迫在眉睫。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明確辦學定位和發展前景,從“新建”向“新型”轉型和邁進,對接和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是這些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

教育與經濟的關係,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託,互動共贏的關係。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是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這三大職能歸根到底都是服務社會和經濟發展。通過轉型,明確辦學定位,優化專業結構,培養應用型人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不僅可以爲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資源,也可以依靠院校的科研實力,技術創新,爲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地方企業項目的開發和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使知識更好地轉化爲生產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方面,發揮着重要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反過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起到保障和決定作用,爲院校提供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首先,本地區經濟的綜合實力決定了地方院校發展的物質基礎,只有本地區經濟創新發展了,爲地方院校的轉型提供更充足的資金支持和利好政策支持,地方院校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和科研,才能獲得探索轉型之路所需的物質保障;其次,不同發展階段,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重點和產業結構不同,對人才類型、需求量、層次要求也不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緊跟區域經濟的發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隨着區域經濟結構的變化而及時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辦學定位不準確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經過嚴格的審覈評估後,辦學層次實現了從專科到本科的轉變,但相對於其他高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內部構成複雜,專業和師資結構單一,辦學時間相對較短等問題,升本之後,在轉型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雙重博弈中面臨艱難的抉擇和挑戰,容易出現急於求成,盲目攀比、生搬硬造等現象。部分院校沒能從自身發展實際出發,沒有吃準“地方性”和“應用型”這兩大關鍵,忽視本校的辦學歷史和綜合實力,或是在辦學規模上迅速擴大招生,求大求全,或是在專業設置上忽視本校所處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辦學經費來源等因素而實行學科專業全覆蓋,或是盲目向名牌大學看齊,一味追求高層次,照抄照搬辦學模式等,這些都勢必會導致這部分院校的辦學定位不準確,影響戰略目標的制定,使學校陷入兩頭不到岸的困境。

(二)與地方政府的目標存在差異

我國不同層次的大學具體目標不一樣,重點大學主要以培養高端人才、建成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一流大學爲目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因其所處地理位置在地方,辦學實力等各方面相對較弱,則應結合自身的情況,以應用型研究、地方性研究爲主,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爲目的。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並非如此,由於辦學定位不準確,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將發展目標定得過高過大,只想着通過提升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從地方政府目標來看,其出發點肯定是要求地方院校爲本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技術型人才資源,服務地方社會,爲當地社會創造效益,實現雙方互利共贏,只有這樣,地方政府才願意爲地方院校爭取更多的財政資金和利好政策支持。所以,從上述不難看出,目前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目標上與地方政府還存在差異,還沒真正樹立“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觀念。

(三)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動合作機制不健全

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主動適應機制尚不健全。長期以來,由於教育體制的原因,使得我國地方高校的戰略目標大同小異,缺乏特色,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忽視了自身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沒有積極適時地進行優化調整,增強與區域經濟、地方社會發展的關聯度和契合度,構建結構合理的學科專業體系,也沒有形成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支柱產業、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成長性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機制,很難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變化。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引導、調控機制不健全。由於我國高等教育主要受國家行政指令制約,地方政府很少能從宏觀上對地方院校進行合理引導和統籌規劃,很難形成暢通有效的引導機制;另外,由於部分原因導致地方政府和企業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辦學方向、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等缺乏瞭解,甚至存在一定的質疑,這樣勢必會導致地方政府未能在人、財、物等方面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給予足夠的支持和調控,使得這些院校在辦學環境、人才引進、財政資金等方面無法得到改善,人才培養和科研活動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偏離,造成人才供需不平衡,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可見,離開地方政府科學有效的引導、調控,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與區域經濟之間難以形成高層次、長遠的合作機制。

三、玉林師範學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路和舉措

玉林師範學院前身爲創辦於1945年的廣西立鬰林師範學校,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與地方4所高等院校合併升本後更名爲玉林師範學院。作爲廣西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四所試點高校中唯一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玉林師範學院科學定位,以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爲契機,以專業結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爲核心,系統謀劃,主動作爲,整體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有序推進轉型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一)對接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明確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確定辦學定位時既要立足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又要瞄準國家的發展戰略。玉林師範學院抓住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以及廣西“雙核驅動”“三區統籌”戰略的難得機遇,結合廣西高等教育發展規劃,以及學校作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發展實際,經過反覆研究、討論、論證,最終明確了“地方性、應用型、師範性”的辦學定位,以及“國內知名、區內領先,以教師教育爲特色的高水平地方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爲學校綜合改革和地方應用型大學建設指明瞭方向。

(二)圍繞地方產業,構建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

1、明確專業建設思路,制定專業建設規劃。

根據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調整優化高等學校區域佈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的要求,玉林師範學院圍繞廣西和玉林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對學校發展戰略進行調整,確立了“做優做精教師教育專業,做大做強應用型專業”的專業建設思路。經過調查論證,制定了《玉林師範學院“十三五”專業建設規劃》,在專業建設規劃中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專業調整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以及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具體任務。

2、優化專業結構佈局,提高專業(羣)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

學科專業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是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的變化要求高校適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培養合適人才,反過來,通過專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強化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玉林師範學院在轉型發展的創新和實踐中,依託玉林作爲國家中藥材和食品加工基地、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國家非公經濟發展示範城市等優勢,結合玉林的醫藥、食品、陶瓷、有色金屬、再生資源、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轉型升級對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對部分二級學院和應用型學科專業進行了優化調整。

優化調整後的商學院,對接玉林較爲發達的商業;整合成立生物與製藥學院,對接享有“南方藥都”美譽的製藥產業;整合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對接玉林食品加工產業;成立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對接玉林豐富的文化和旅遊產業;新成立的農學院,對接玉林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在此基礎上,爲了解決原有專業設置多、雜、散的問題,學校還根據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以及自身能力,開創性地增設專業集羣建設,重點打造“教師教育類、農學經濟類、生物與藥學類、化工與食品類、電子商務類、文化創意類”6大專業集羣,在資金、師資、實踐教學條件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這樣,通過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實現了專業羣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產業鏈的緊密連接。

3、以服務地方爲導向,完善專業申報和退出機制。

根據廣西工業未來10年發展的“14+10”產業框架以及玉林市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羣等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玉林師範學院對專業建設進行了規劃,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對於與地方產業緊密相連、發展後勁足、招生和就業形勢好的專業,優先申報、重點建設。在此基礎上,繼續挖掘辦學潛力,努力申報動植物檢疫、工程造價、中藥資源與開發、食品質量與安全等新興專業。對經過論證相對本校來說辦學條件差、招生和就業困難、缺乏辦學特色和優勢的專業,如應用英語、應用物理等專業,學校將減招或停辦。這樣,通過完善機制,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確保學校總體專業佈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

(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際,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構建“平臺+模塊”應用型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走內涵式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爲此,學校對2015級以來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進一步優化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相匹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在“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實踐教育平臺”三大平臺基礎上,不斷優化“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專業教育課程模塊、實踐教育課程模塊”三大模塊課程內涵與內部結構,協同推進。另外,成立通識課程中心,開設57門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增加“博雅大講壇”講座類通識課程;公共體育課程採用俱樂部的形式,開設近20個俱樂部;公共計算機課程實行面向不同專業目標、以能力培養爲導向的課程改革;大學英語實行“分級教學、因材施教”;思想政治類課程進行有效性教學改革。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應用型課程建設卓有成效。

2、建立“實驗+實訓+實習”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應用性和實踐性是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典型特徵,實踐教學是其中重要環節。玉林師範學院以“行業素質+實踐能力+創業能力”爲主線,按照“符合行業要求,校內實踐與行業綜合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全程化、階梯化、多元化的“三化”實踐教學體系。在加強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專業對接區域產業、技術對接行業崗位,集教學、培訓和生產多功能於一體的示範性實踐實訓基地。教師教育類專業強化微格教學、說課、備課、教育見習等環節,提高學生的教師職業基本能力。應用型專業則強化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環節,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通過構建實踐教學新模式,實施大學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

3、建立協同育人機制。

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吸引更多地方社會資源支持和投入到高校的人才培養中,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方式。學校加速建立健全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協同育人機制,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共同設計課程、共同開發教材、共建教學團隊、共建實習的平臺。這幾年中,聯合創建了6個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16個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實驗基地,構建了“師範學院—地方政府—中小學校幼兒園”(U-G-S)三方合作的教師教育新模式、“基於高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優質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卓越教師平臺”等協同育人平臺項目;學校先後與好邦醫療器械公司等37家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基地建設協議。4.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卓越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玉林師範學院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相匹配、相促進,將“全面、個性、自主、創新”四大人才培養理念融入到本科人才培養之中,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秀本科人才。學校先後開辦了以中小學教師、法律人才、軟件工程師爲主的卓越實驗班。籌建“掛榜學院”,首批試辦數學、英語兩個掛榜班,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四)積極推進“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中一項核心而艱鉅的任務。但是由於這部分院校辦學基礎較薄弱、高水平學科平臺較少等原因,要引進高水平人才比較困難,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師資隊伍建設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僅靠剛性引進很難得到高水平人才,必須走剛柔並進、專兼職結合的道路。玉林師範學院在“十三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中明確了“培養、引進、優化”的“雙師雙能型”隊伍建設思路。

一是通過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與使用一系列管理辦法,加大柔性引進力度,激發廣大教職工主動參與人才引進工作的熱情。

二是以創新高層次人才引育機制爲突破口,依託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學科建設等平臺,積極引進和培養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優秀學科帶頭人。

三是完善培訓制度,建立青年教師職業導師制,推動“傳幫帶”等多種青年教師培養與成長模式,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科學研究素養和創新能力。

四是着力拓寬教師選聘渠道,靈活運用校內外教師資源。一方面既要完善“走出去”的掛職鍛鍊制度,鼓勵校內教師選派到校外行業企業等專業對口崗位進行頂崗或掛職學習,提升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一方面也要“請進來”,聘請企業和行業專家或拔尖人才、高端人才到學校上課,兼任實踐導師、創新創業導師等。只有擁有一支既有教師素養又有行業資質(如註冊會計師、高級工程師、高級審計師等)素養,既有理論教學能力又有行業實踐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更好地適應和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國家提出高等教育要樹立社會服務意識,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想要在新形勢下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嚮應用型大學轉型是必然選擇。只有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實現特色辦學、差異化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培養契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地方社會效益,纔是其生存和發展之道。

五、參考文獻

[1]王彥.高校轉型發展的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3).

[2]夏英志.地方本科院校應用技術轉型發展與實踐研究[J].高教研究,2018(4).

[3]潘懋元,車如山.做強地方本科院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王卓華.卓越教師“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17(1).

[5]張宗海.對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誤讀與解析[J].教育評論,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