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教學建設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9.55K

摘要:本文探討了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教學建設與更新的可行性,並提出了具體的建設與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培養藝術、科技創新人才。

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教學建設研究論文

關鍵詞:通識教育;教學建設;公共藝術專業

通識教育是一種非專業性的教育,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心性,實現文化的薰陶。多年來,我國通識教育一直未成體系,往往成爲了各種專業概論課程的“拼盤”。對於高等教育來說,缺乏專業學術水平不可,但缺乏人文關懷及普遍價值更加不可,藝術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融合勢在必行。本文以公共藝術專業爲切入點,探討了通識課程教學建設與更新的問題。

1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教學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將針對專業教學的藝術設計課程轉變爲通識課程從而爲公共藝術教育服務必然不會一帆風順。藝術設計課程與通識課程本身就分屬不同的領域,二者面向的教育對象、培養目標及教學內容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異性,其課程價值取向也有着一定的區別。[1]因此,要想實現通識課程教學的建設,需要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目標、內容及方法。藝術設計學科有着門類衆多的特點,藝術設計學、產品設計、工藝美術及環境設計等都屬於藝術設計學科的範疇,選擇哪個專業來開設藝術設計通識課程值得思考。一方面,藝術設計通識課程是爲公共藝術教育服務的,因此其必須具備高度的綜合性,只有這樣,在面對不同專業背景及不同藝術知識基礎水平的學生時,才能夠取得更加優良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識課程需要融合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並與現代社會生活接軌,能夠與當代大學生產生共鳴,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將目光聚焦到公共藝術這一新興專業,公共藝術與公共藝術教育看似接近,但卻有着本質的區別,公共藝術起源於20世紀後期的歐美,是一種新型的藝術形態,鼓勵公衆積極參與公共空間藝術論證和創作,其在美化環境、提升城市生活質量等方面意義重大。公共藝術概念流入我國之後,不僅衆多理論學者展開研究,同時一些美術及設計相關的專業院校也積極開設公共藝術專業,以此來培養公共空間創作及設計領域的人才。如今,公共藝術專業成爲了藝術學門類下九大專業之一,並進入了《本科專業目錄》中。相較於其他專業來說,公共藝術專業的學科交叉性更強,其中大地藝術涵蓋了環境設計中的綠植運用及環境調研等知識,街道3D畫中也應用了視覺傳達形式,城市傢俱中則包含與產品設計密不可分的公共設施設計知識,現代公共藝術中涉及物聯網、廣電及機械等新興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此外,公共藝術專業還兼具文學屬性和美術屬性這使得公共藝術專業對其他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有着高度的包容性,從而使其成爲了藝術設計教學與公共藝術教育融合的理想切入點,即依託公共藝術專業來進行通識課程的建設和創新。

2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教學建設與更新

通過上文中的分析可知,依託於公共藝術專業進行通識課程教學的建設與更新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藝術專業教育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長期分屬不同的體系,二者的融合與互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目標定位、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全方位着手。

2.1課程目標定位

在信息時代,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呈現出“兼容性”的趨勢,即要求人才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不斷學習,並解決不同情境下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識,而教師在設定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比例的過程中,則要有着合理的目標定位,掌握合適的分寸。筆者認爲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的目標應當遵循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原則,確保轉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和諧共存,讓學生能夠靈活適應工作變化,培養其終身學習的技能。公共藝術專業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的目標定位應當以社會職業需求爲中心,培養複合型人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構建廣博的知識體系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從而實現學生多種能力全方位發展。

2.2課程內容的豐富及深入

課程內容是課程體系構建的核心,對於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教學的構建來說也是如此,要想實現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融合,通識課程內容構建應當遵循多元化和綜合化的原則,向橫向領域進行探索和創新,實現跨界融合,實現科學與人文藝術和形象理論思維意識的滲透。可以將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劃分爲基礎課、提高課和實踐課。第一,基礎課:基礎課主要解決學生入門問題,幫助學生構建藝術基礎知識體系、良好的審美觀念及基礎藝術思維能力,如藝術鑑賞、藝術導論等,在課程內容上則要涵蓋三門以上的學科,通過對不同時期藝術作品的賞析來梳理中外藝術發展史,通過基礎課的設置來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2]第二,提高課:提高課主要目的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讓學生從科學、歷史、社會及文化等各個角度加深對藝術的理解,培養學生感受美、理解美、體驗美及創造美的能力,課程內容可涵蓋1門或2門學科,例如書法欣賞、電影藝術、視覺藝術、交響樂欣賞等,此外,在學科跨界融合的背景下,爲滿足當代學生知識需求,還可以開設藝術與文學、音樂心理學等課程,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採用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第三,實踐課:實踐課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學校可以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爲學生搭建實踐平臺,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爲例,其與美國鐵姆肯公司合作,建立了音樂修養中心,並設置了合唱藝術、播音主持、鋼琴演奏等實踐課。

2.3完善考覈評價體系

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評價體系要保證獨特性和規範性,並突出個性化。以“音樂鑑賞”課程爲例,其評價考覈體系建設如下:第一,聆聽:考覈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第二,體驗:考覈學生的個人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第三,感悟:考覈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感知能力及分析能力;第四,應用:考覈學生的音樂創意活動,將音樂迴歸到生活中。通過這種層次化、個性化的考覈體系來打破傳統一次性考試的侷限性,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能力。2.4師資隊伍建設成熟的師資畢竟有限,高校在挖掘公共藝術教育師資的基礎上,還應當積極培養通識教育師資,通過集中培訓、教學觀摩等手段來壯大師資力量,以此來爲公共藝術專業以及教育課程構建與創新奠定師資基礎。

3結語

公共藝術專業是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良好切入點,本文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評價體系及師資建設等方面研究了公共藝術專業通識課程教學建設與更新的策略,旨在進一步促進我國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別敦榮,夏晉.論藝術教育的專業化及其通識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3(02):60-66.

[2]夏晉.民族院校藝術專業通識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7):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