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羣建設探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34W

摘 要:隨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程羣建設已成爲課程體系建設的一種運用廣泛而有效的方法。文章針對通信工程專業課程內容密切聯繫、相承、滲透、交叉的特點,立足課程羣的內涵與建設原則,設計了通信工程專業課程羣建設總體方案,以模板化、遞進式的課程設置進行課程羣建設。該建設方案可以提高通信工程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水平,對相關專業的課程羣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通信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羣建設探究論文

關鍵詞:通信工程;課程羣;核心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12-0023-03

如今,我國高等教育課程建設以課程組合形式進行建設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自1990年北京理工大學提出要注重“課羣”的研究與建設以來,各高校陸續開展相關實踐。

貴州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始建於1999年,2014年信息與通信工程被列爲貴州省重點學科。作爲地方重點建設高校,通信工程專業建設始終貫徹貴州省“大數據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的戰略,努力將其建設爲“立足貴州,省內一流,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爲了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精神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信通系修訂了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並將核心課程設置爲“5—4—3”模式的課程羣。

一、課程羣的內涵及建設原則

(一)課程羣的內涵

課程羣是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把具有內在聯繫的一系列課程按照一定的邏輯重新設計、規劃、整合構建成的課程集合[1]。課程羣的課程設置遵循由淺入深、從簡到難的遞進式思路,按照大課程的框架優化通信工程專業課程系統結構,形成模塊化的系列課程系統,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形成專業課程設置整體認識。

課程羣是一系列課程的有機整合,具有兩個基本特徵:1.課程羣具有良好的能力培養屬性,各課程內容具有獨立性和整合性。課程羣內各課程有明確的各層次能力培養目標,因此在構建課程羣時,既要避免教學內容重複,又要確保各課程的獨立性。同時,將實踐能力培養要求相近的課程進行規劃和整合,弱化單個課程的個性概念,提升能力培養整體水平,從而實現該專業的培養目標。2.課程羣內各課程內容之間的邏輯結構緊密聯繫,具有較好的滲透性和相互關聯性[2-3]。課程羣並非隨意幾門課的簡單組合,而是以完善施教對象的專業課程體系認知結構爲要求,將培養方案中的核心課程按照“路—場—網”的關係統籌設計形成的整合性課程體系。因此,課程羣的建設需要注重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互銜接,幫助學生以模塊化的大課程框架來系統地掌握通信專業課程設置,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課程羣建設的目的與意義

1.課程羣建設是整合教育資源的重要保障。將專業核心課程整合規劃,有利於相關課程的任課教師集中起來圍繞同一目標和任務構建教學團隊,從而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4]。同時,還能積累課程建設成果,如精品教材、課程網絡資源等資源,避免因教師人才流動造成的教學資源損失。2.課程羣建設是打造重點課程的重要支撐。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優勢,以課程羣的方式整合資源,以教學團隊的方式搭建基礎平臺,有助於調動教師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教師團隊的集體力量。將課程羣中的重要核心課程建設成爲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重要課程,從而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3.課程羣建設是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以學生爲施教對象,通過集中教育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整合,調整課程學時,更加合理安排課程順序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專業課程的不同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課程羣建設的原則

爲了合理而科學地建設課程羣,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要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培養創新能力爲根本宗旨,這也是課程羣建設首先考慮的問題。因此,課程羣的建設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整體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2.要以推動教學改革和教學計劃的實施與整合優化爲指導思想。課程羣的建設要充分發揮教師團隊的優勢整合教學資源,推動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保證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優化,以便較快地提升教學效果。3.要以教學相長爲實現目標。課程羣建設應以專業人才培養爲目標,兼顧團隊內教師的自身發展,採用適當的激勵機制以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鼓勵課程羣建設的成果與產出。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教師的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二、課程羣建設的總體方案

課程羣是根據通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所設置的通識類課程、學科大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個性課程等各模塊而定。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信通系將通信工程課程羣劃分爲六個模塊:通識類課程羣,學科基礎課程羣、專業基礎課程羣、專業課課程羣、計算機能力培養課程羣、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課程羣。如圖1所示,其中學科基礎課程羣、專業基礎課程羣、專業課課程羣這三個課程羣爲通信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羣,分別包含5門課、4門課和3門課,稱之爲通信工程“5—4—3”核心課程羣。

通識類課程羣包含17門課程,學生也可選擇修讀相應的“大學日語”、“大學俄語”等系列課程;學科基礎課程羣、專業基礎課程羣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奠定了學生專業的基礎知識;專業課課程羣是通信工程專業的特色也是重點課程,有助於學生了解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有利於就業和升學深造;計算機能力培養課程羣包含5門課程,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編程語言,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今後設想的工作需求學習此類課程;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課程羣包含4門選修7門必修課程,在前述五個模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運用所學習的基礎,參與課程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遞進式的課程羣建設能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在專業課程羣、計算機能力培養課程羣及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課程羣的建設下,利用課程羣間的相互滲透與知識積累,使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學習“接入網技術”等專業課程,還能進行拓展類學習,如“大數據信息融合技術”、“雲平臺架構技術”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endprint

三、課程羣的各模塊設置

(一)通識類

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貴州大學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通識人文課程,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更好地引導學生以創新的方式進行學習,鍛鍊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與看待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所在和發展方向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培養不同學科之間的思維模式。並且,外語類與數理類課程的開設也爲本專業的後續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本課程羣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真正培養符合大數據時代社會需求的複合應用型通信專業人才。

(二)學科

學科基礎課程羣是高等學校通信工程專業所需掌握的基礎課程集合。通過“電路分析原理”、“電子技術應用”和“信號與系統”等課程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電子電路的分析、設計方法,爲硬件和軟件設計類課程打基礎。同時,通過本學科基礎課程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信號類課程分析與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爲進一步學好“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信號檢測”等專業知識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專業

專業基礎課程羣由“通信電子線路”、“現代通信原理”和“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組成,旨在使本專業學生掌握較廣泛的現代通信的理論和基礎技術。本課程羣的任務是掌握現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系統性能的分析方法,瞭解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特別是數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統基本的分析、設計方法,使學生掌握對各種數字信號處理算法和各種數字處理系統的方法,爲進一步學習與掌握數字通信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專業課程及從事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工作奠定基礎。

(四)專業課

本課程羣的主要先修課程有“現代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和“計算機網絡”等。目的是使學生在識記的基礎上,能較全面地掌握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組網技術,闡釋常見移動通信系統中有關的技術過程和方法,分析有關的系統模型與結構。並能瞭解通信網絡的發展方向,掌握移動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技術,以及下一代網絡的主要協議的模型、結構、命令及應用。幫助學生較全面地掌握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掌握通信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爲就業和後續深造奠定專業基礎。

(五)計算機能力培養

本課程羣包含5門課程,主要先修課程有“工程數學”、“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信號與系統”等。課程羣的任務是以大量專業知識爲基礎,通過學習MATLAB、C++、JAVA和嵌入式編程等語言,學生了解了多線程、安全和網絡編程等技術,具備了一定的通信系統分析和仿真能力,由此學生掌握了模塊化設計的方式完成系統的建模和仿真和方法,並且學生逐步具有了在工程中分析和計算工程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掌握常見軟件和硬件編程語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同時,爲以後的工程計算和工程仿真奠定基礎。

(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在前述模塊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爲目的,結合教學要求和社會需求進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課程羣建設[5]。該課程羣多爲實踐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爲:

1.專題講座。此類講座包含學科前沿專題、ICT前沿技術專題和大學生創業指導等。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的教師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開展多個專題講座,每個講座時間120—150分鐘,講解系統設計、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深刻理解創新思維,工程應用,系統設計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新生是電子信息大類招生,一年後將面臨分流至各專業,經過幾年的實踐,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學科前沿專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電子信息大類下的幾個專業有所瞭解,減少學生分流時專業選擇的盲目性,還可以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電子信息行業的最新動態。

2.學生創新設計實踐。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除了學生參與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外,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信通系還擬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每個教師分配5—8個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以教師科研平臺爲載體,指導學生從事科研訓練,以“項目驅動”的方式促進學生實踐從創新、創意到原型的過程,從而認識和掌握科技創新爲生產生活服務的研究方法和實現途徑。通過上述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課程羣建設,使學生初步掌握工程設計的具體步驟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際應用水平。

四、課程羣的管理辦法

爲了進一步加強課程羣建設,完善本科教學基層組織建設和教學工作責任體系,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實現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及幫帶措施,逐步形成一個結構合理、人員穩定的高水平教師梯隊,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進一步規範課程羣的具體工作職責,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通信工程專業設置的課程羣實施課程羣首席教師機制,以形成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從而保障課程羣建設的順利開展。

課程羣建設是課程體系建設中的發展趨勢。以課程羣建設的內涵和原則爲基礎,設計了通信工程專業課程羣建設的總體建設方案,對模塊化的課程羣進行管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提高通信工程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對相關專業的課程羣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3]崔金超,楊永清,金英花等.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 程羣建設的思路與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

[2]陸爲羣.高師院校課程羣建設的原則和策略[J].黑龍江 高教研究,2007,(11).

[4]龍春陽.課程羣建設: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 [J].現代教育科學,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