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研究

學識都 人氣:2.75W

信息技術對內部審計的影響和改造不是毫無章法、混亂無序的。信息技術與審計工作之間的有效融合必須依靠嚴格的信息標準和制度規範。

談談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研究

摘要:

構建適應當前高校發展需求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已成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方向之一。本文從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內涵出發,提出了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基本構架,並對系統構建過程中的必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高校;審計;信息化

近年來,高校內部審計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校園信息化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基本構建了以人事、財務、資產等核心系統爲代表的校園管理平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已成爲高校管理者實現高效管理、提升決策水平的有效工具之一。另一方面,審計署在“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重點指出要“大力推進電子審計體系建設,努力提高審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也首次將大數據審計列入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明確提出:探索在審計實踐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加大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覈問題、評價問題、宏觀分析的能力。因此,爲適應高校信息化以及審計工作的發展步伐,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和水平,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亦逐漸被提上審計工作日程。

一、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內涵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是信息技術被引入到內部審計工作中逐漸演變而來的,是內部審計理論在信息時代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信息技術在審計業務和管理中的實際應用。結合信息系統理論,我們可以從技術和審計的視角來分別對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進行定義:

(一)從技術視角看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即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爲基礎,依託數字化校園的信息資源,構建的對審計數據等進行收集、存儲、驗證、分析,最終以使用者所需要的方式進行輸出的綜合信息化管理平臺。該平臺具備審計作業支持和項目管理等多種功能,並可爲業務相關部門等數據接口提供數據支持。

(二)從審計視角來看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化審計。內部審計信息化架構由應用系統、網絡系統、人力資源系統、規範與標準系統、安全系統等組成。它將審計信息的開發、管理和使用、宏觀經濟動態、法律法規、審計對象、審計計劃、審計項目管理等信息和功能全部集成到系統平臺上,利用網絡技術瞭解並指導內部審計工作,實現科學管理和綜合服務,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全過程控制體系。

二、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構建設計

系統的構建設計是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核心,對於高校來講,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最終的目標是構建功能強大、技術先進並且適合高校行業特點的審計系統,達到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過程信息化控制。

(一)內部審計信息化構建的基本條件

1.審計環境的信息化。內部審汁信息化的前提條件是審計對象的信息化,審計環境的信息化水平影響着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

2.成熟的信息化技術。成熟可靠的硬件設施和強大的系統開發軟件是信息化的基礎,缺少完善的軟硬件條件,內部審計信息化將成爲無本之木。

3.完備的信息技術人才。任何先進的技術都需要由人掌握,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內部審計信息化除了需要現代化的軟硬件條件外,還需要精通審計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複合型專業人才去使用和管理。

(二)內部審計信息化構建的思路和框架

從審計職能上看,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應主要從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審計兩方面來推進。因此,系統的構建可以分爲兩部分:在審計管理上,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審計項目的全過程控制與監督,有效利用內審資源,強化對審計組織的有效控制,並實現審計檔案及資源的電子化;在審計業務上,實現對內部審計業務流程、審計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改造與技術升級。系統構建的基本框架:借鑑國家審計信息系統(GAIS)金審工程的建設規範,結合當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爲:確保系統運行和安全的軟硬件基礎平臺;開放且兼容的審計數據中心;滿足審計業務實施所需的系統應用層;滿足質量考覈、信息公開、領導決策的審計信息管理層。

(三)系統構建的功能特點及創新

從功能設計上分析,系統實現了從底層數據蒐集到審計結果展現、從基礎設備到系統應用、從審計業務實施到審計信息公開等當前內部審計工作所需的各項功能。

1.在IT基礎層面,系統充分考慮了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不斷開拓、發展的需要,在軟硬件的選擇上爲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留下必要的升級空間。

2.在數據中心建設層面,審計數據中心在規劃上實現了與校園信息化的對接,有效利用了校園網的數據資源和網絡佈設;此外,根據實際業務的需要,數據中心提供了對財務系統等相對獨立業務子系統的標準導入接口。

3.在系統應用層面,系統完整實現了當前開展信息化審計所需的各項功能。(1)審計作業模塊實現了數據準備、階段作業到項目最終歸檔等審計具體工作過程的計算機化,該模塊提供了完整的工作底稿編制、審覈、歸檔的功能。(2)審計管理模塊實現了從審計部門職能到具體項目管理的全方位、系統化、立體化的管理與控制。(3)審計支撐模塊包含了審計工作開展所需要的審計法規、審計準則、各類審計模板和模型、預算管理等功能。尤其引入了審計模型庫的概念,審計模型針對高校新的規範化的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下、高校內部審計過程中通用的、標準的需求,設計了可定製化的`模型,可極大的提高審計效率和水平,並且具備極強的升級和發展空間。(4)系統維護模塊則提供了各系統應用模塊日常運行所需的各項維護窗口,包括部門、人員管理,系統運行的各項初始化設置。

4.在審計信息管理層面,針對信息公開和服務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系統分別爲審計部門提供了審計質量考覈;與學校辦公信息化對接,爲領導機構提供決策分析支持;與審計處網站對接,爲外部監督者提供了審計信息查詢。

三、信息化構建的保障措施

(一)統一領導、合理規劃、分期建設、分步實施。

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必須在充分調研的前提下,明確信息化構建的總體目標,並按所需實現的功能特點將目標分解,制定合理的建設計劃;另一方面,系統實施許多工作都必須依靠信息中心、財務處等職能部門的配合與幫助,必須建立學校層面的建設領導小組,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配合,最大限度發揮系統功能。

(二)建立規範的數據交互機制。

學校各類信息能否及時傳遞並被審計系統準確識別,是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發揮作用的前提。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必須根據業務流程和數據特點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園信息交互平臺,平臺具備規範性、開放性以及可擴展性。

(三)定製功能強大的審計模型。

一方面,審計分析模型庫的建立是對審計經驗和方法的系統化、規範化的總結和提高,能夠極大地減輕審計工作量,提高審計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完備、通用化的審計模型庫對於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推廣普及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審計模型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是審計信息化發展的方向。

(四)建立標準可靠的制度規範。

信息技術對內部審計的影響和改造不是毫無章法、混亂無序的。信息技術與審計工作之間的有效融合必須依靠嚴格的信息標準和制度規範。而且,信息標準和制度規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由審計人員根據信息用戶的需求綜合制定,並且隨着外界環境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當前,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信息化構建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諸多技術、管理上的問題,因此,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構建和發展是高校內審部門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蘇麗男.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研究[J].經濟師,2015(02).

[2]孫友霞,張佳春,李光勝.高校審計信息化管理平臺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2012(10).

[3]吳沁紅.審計信息化及其構架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