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2.86W

[摘要]

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新常態這一概念包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伴隨着公共權力運行的制度化、民主化的發展,社會文化和社會治理對公共管理提出了諸多新要求,公共管理的體系和能力與社會現實需要的差距、公共管理手段的落後、社會主流價值觀受到嚴重挑戰,以及社會分配不公等問題,共同構成了我國公共管理目前面臨的困境。解決這些困境能夠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在新常態下的平穩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力量。

[關鍵詞]

新常態;公共管理;發展模式;社會建設;主流價值

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在這一關鍵歷史時期,我國的公共管理活動面臨着非比尋常的壓力。經濟增速的換檔、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社會對法制化的管理過程的要求,都迫使公共管理的模式實現根本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以及對策就越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新常態是一個囊括多維度因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

新常態是黨中央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總體性概括。在新常態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政治建設、社會文化等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徵。

(一)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速度、理念和動力

新常態在經濟方面的表現包括經濟增長的速度、理念和動力等多個方面。經濟增長速度的調整是經濟新常態的外在表現,經濟增長在新常態之下的理念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經濟發展動力的調整則構成了新常態下經濟結構整體性變化的基礎性條件。首先,經濟增長速度的調整是經濟新常態的外在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實現了飛速的增長。由於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機制的變化,經濟增長速度由年均10%以上逐步下降到中低速水平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一方面,這必將給諸多傳統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必將給新興產業的成長鋪平道路,提供良好的機遇。其次,經濟增長理念面臨着巨大的調整。不斷實現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化和優化是目前經濟增長過程中,必須努力梳理的理念。長期以來,衡量經濟增長的核心方法是簡單測算總產值的增長狀況。而經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效益、經濟增長相對於投入的效率等因素受到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在新常態的歷史階段,這種狀況必然發生改變。最後,經濟發展動力將逐步轉化爲創新。長期以來,單純依靠要素的不斷投入和追加以實現經濟的增長的模式,在給我國國民經濟帶來了高速發展的成就的同時,也形成了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採和生態惡化等諸多問題。在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消耗與投入達到極限時,經濟增長的速度必然出現放緩的趨勢。在新常態的歷史階段,以技術和管理的創新,在降低各種資源的消耗和要素的追加情況下,促進經濟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實現增長,將成爲經濟發展的模式和動力。

(二)新常態對政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着政治管理體制的不斷變化。馬克思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當中,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論述揭示出了政治制度應當不斷調整,以適應生產力、生產關係變化的必然規律。在新常態之下,公共權力的制度安排必然更加民主化,公共權力的行使必然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首先,增強公民的政治參與是新常態對我國政治建設的重要要求。在文革期間,以人治代替法制,在政治生活當中踐踏法律法規給黨和國家帶來過嚴重的損失。在新常態的歷史階段,提高公民政治參與的意願和能力,提升公民對公共權力的監督能力,確保公共權力行使過程的制度化和規範化,對於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提升公共治理過程的法制化水平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公共權力主體依法行使權力,避免權力的濫用,公民可以依法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同時,加強我國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也是新常態之下,進一步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

(三)新常態形勢下的社會文化建設

伴隨着國民經濟近30年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較大的豐富和提高,同時,社會思想意識也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此背景之下,我國的社會文化建設面臨着異常嚴峻的形式,也面臨着衆多挑戰。一些不健康的社會思潮的泛濫,將會對我國的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形成巨大的挑戰,最終這也將對社會經濟建設帶來嚴重的影響。積極地加強對社會思想的引領,用現代大衆傳媒的形式傳播正確的價值觀是新常態之下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新常態下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

在新常態之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對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社會公共管理流程和機制依舊面臨着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現了諸多困境。

(一)管理體系和能力同現實需要存在差距

目前,我國的公共管理體系和能力同社會需要之間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公共管理體系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程度和水平依舊不足,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水平有待提高。首先,公共管理體系的法制化程度依舊有待提高。公共管理領域的立法依舊有待加強,部分新出現的公共管理問題面臨着無法可依的局面。這突出表現在受到法律認可的公關管理主體目前依舊相對有限。在社會公衆的利益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公民社會正在逐步興起,民間自治組織和公民個人應當獲得法律所賦予的參與公共管理的權力。單純依靠國家行政機構作爲公共管理的主體的模式在未來將難以更好的爲整個社會提供管理和服務。公共管理體系目前在法制化方面的問題,也表現在公衆對合法的參與公共管理活動的渠道並不知曉的現象上,社會公衆對合法參與公共管理渠道的不瞭解將直接導致這些渠道的失效。其次,目前的公共管理能力的缺失突出表現在管理技術手段有待提高。當今社會電子政務、網上辦公和政務信息的公開化雖然已經在我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是公共管理體系的數據化和網絡化依舊具有提高的空間,尤其是在基層公共管理過程當中,依靠傳統習慣力量進行管控的模式依舊存在於我國廣大鄉村地區。這事實上體現出了我國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依舊是限制我國公共管理能力提高的力量。在歷史上,我國具有道德治國的傳統導致基層管理主體不重視通過數據化的模式,科學的對當地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的習慣性力量依舊存在。而長期以來,單純重視經濟增長速度的政績觀也影響着廣大行政管理者。以更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手段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的措施,依舊應該以更高的水準加以採納。

(二)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效果依舊有待提升

新常態的歷史背景之下,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是助推我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由於網絡等大衆傳媒的不斷髮展,價值觀日益多元的情況加速發展,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構建和傳播依舊有待提升。首先,我國的諸多優良傳統文化面臨着流失的風險。伴隨着網絡快速傳播的是西方強勢價值觀。在此背景之下,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已經成爲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潛在挑戰。在網絡當中,我國曆史上的卓越思想家、民族英雄等歷史人物的形象受到了扭曲,諸多當代的先進人物受到了誹謗。如果這些現象得不到糾正,我國的社會主流思潮將會出現混亂的局面,這會最終破壞社會的穩定。與此同時,這也會極大地影響我國青年人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信心,產生對西方文化和社會制度盲目崇拜的觀念。在未來,國家的年輕人將成爲民族的棟樑,確保青年人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深遠的意義。其次,社會主流價值觀需要以更爲潛移默化的形式,利用現代電子信息平臺,進一步深入社會公衆內心。單純依靠說教式的信息傳播,難以引起受衆的共鳴。要讓正能量信息貼近社會公衆的生活實際,形成具體可感的形式,在公衆不自覺的情況下接受,並內化爲自身的思想意識。

(三)公共經濟生活領域依舊面臨諸多矛盾

當前,我國社會公衆在經濟領域反映突出的問題主要集中於社會分配方面。社會分配更加公平是調動社會公衆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目前,由於我國經濟結構和分配機制等方面依舊存在改進的空間,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正在逐步涌現。調節社會分配,必然引起社會資源在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行業之間的重新分配,這必將帶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妥善的加以解決和疏導。公共經濟生活領域存在的另一突出問題,是中小民營企業獲得發展的空間和資源規模相對較小的現象。在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轉型和升級成爲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主題。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需要依靠衆多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科技企業的支撐。但是在目前,由於體制和機制限制,這樣的中小企業獲得金融資源和其他資源的能力是相對有限的。融資渠道狹窄和貸款難,將直接導致這些進行創新和升級的關鍵力量沒有充分發展必備的資源。

三、促進我國公共管理在新常態下發展的.對策

新常態包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特徵,我國的公共管理活動在體系、能力、價值觀引領和經濟調節等方面都存在着諸多困境。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找到相應的對策,是幫助我國公共管理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一)加強公共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提升我國公共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策需要從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多個角度開展工作。對於政府自身而言,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隊伍自身的治理是重中之重。引入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調動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更爲嚴謹的績效考覈體系確保政府工作人員隊伍中的優秀者得到激勵,對工作效率低下和不稱職的人員進行淘汰是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核心環節之一。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水平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真正意義上保證社會組織在法律的框架下,獨立的開展工作,參與公共管理過程,參與對公共權力的監督,才能夠使我國公共管理體系更爲完善。對待廣大公民個人而言,不斷提高參與公共管理,合法維護自身權益,表達訴求,是促進我國公共管理體系提升的重要基礎。提升公共管理體系的能力,需要從人員素質和辦公流程、設備的配備等方面着手,引導相關人員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科學化的參與公共管理的能力。與此同時,廣泛借鑑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電子商務管理模式,借鑑分析和處理數據信息的能力,確保公共決策的科學化也是實現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

(二)全面加強社會價值觀的引領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傳統管理思想當中的優秀精華應該得到關注和借鑑。《大學》當中在關於齊家這一問題的論述上,突出強調了榜樣的示範力量。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工作中,公共權力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表率性的遵守社會的法律法規,表率性的遵守社會道德規範,是宣傳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最有效的武器之一。部分公職人員,由於個人素質和社會不良思潮的誘導,在行使職權的過程當中,違反亂紀,直接給社會公衆形成了極爲不良的影響。與此同時,不能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引領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等同。避免社會公衆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宣傳產生僵化的認識,甚至排斥和漠視的情緒非常重要。

(三)加強對社會經濟的調節力度

在我國目前存在的貧富差距增大,社會分配公正有待提高的問題上,政府可以加強通過稅收等手段,進行再分配的力度。目前,房地產稅和遺產稅的醞釀和逐步實施已經體現出相關的理念。但是就根本意義而言,需要理順價格機制,逐步削弱部分壟斷行業的進入壁壘,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實現社會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政府應當首先加強金融領域的改革力度,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逐步成爲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同時規範民間信貸,發展貨幣市場,讓中小企業得到更多的融資渠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入新常態的歷史時期,我國的公共管理活動面臨着非比尋常的壓力。經濟增速的換檔、社會思想的多元化以及整個社會對法制化的管理過程的要求,都迫使公共管理的模式實現根本性的改變。目前的社會公共管理流程和機制依舊面臨着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現了諸多困境。公共管理體系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程度和水平依舊不足,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水平有待提高,我國的諸多優良傳統文化面臨着流失的風險,中小民營企業獲得發展的空間和資源規模相對較小,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正在逐步涌現。提升我國公共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策需要從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多個角度開展工作。傳統管理思想當中的優秀精華應該得到關注和借鑑,在分配領域,需要理順價格機制,逐步削弱部分壟斷行業的進入壁壘,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實現社會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參考文獻]

[1]楊博森.淺析“新常態”時期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3):199-200.

[2]張再生,白彬.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困境與出路[J].中國行政管理,2015,(03):38-42.

[3]邵選麗.基於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探究[J].經濟.2016(7):205-205.

[4]胡象明,唐波勇.整體性治理:公共管理的新範式[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