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專業論文答辯範文

學識都 人氣:2.2W

論文答辯目的是要檢查論文是否是學員自己寫的。如果論文不是通過自己辛勤勞動寫成,只是抄襲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筆之作,就難以回答出這類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公共管理專業論文答辯範文,更多內容請訪問()。

公共管理專業論文答辯範文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叫本站,是xx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公共參與的限度”公約下的班級公共生活建構》。論文是在xxx導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裏我向我的導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各位老師不辭辛苦蔘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對三年來我有機會聆聽教誨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緣起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彙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緣由。

在選題時,我曾經與導師討論過兩個話題,一是班級規則,另一是學生的尊嚴。

從7歲進入小學直至如今在大學裏學習,學校一直是我生活的主要場所。長時段的在校使得我適應了學校的生活節奏,習得了學校的生活規律,形成了學校所讚賞的生活習慣,甚至已然成爲具有某一學校特徵的“人”.但在這一生活過程中,作爲個體的我與學校生活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是被動的、跟隨的`?還是主動的、反思的?又或者是互動的、建構的?這促使我開始對自己的學校生活進行思考。可能正是由於這樣的促動,討論的兩個話題也不合而謀地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學校裏的學生是怎樣生活的? ”因此,在本研究中,我試圖在做的,就是通過“班級規則”這一現實而具體的班級事務來映射出學校中的人之境況。

學校是個規則的複合體,它集聚着國家教育部門所頒佈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二十條》,地方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生提出的規範要求,以及學校自己制定的校規和班規。從功用的角度看,規則保證了學校功能的實現和職責的履行,使得學校生活更加秩序化和制度化;從教育的角度看,規則是兒童在校道德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培養其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這對個體的後繼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我們去審視這些規則內容以及規則支配下的人的生活時,我們會發現,規則絕不僅僅是“不準……” “不可以……”這樣乾溼的文字條目,而是參與生活空間生產的一個重要力量。從制定、呈現方式、內容、語言、控制範圍,到實施、完善、再運行等,一個具有執行力的班級規則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班級生活空間的生產過程。它的制定包含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它的成形預製了學生在班級中的存在樣態,也構想了班級生活的整體風貌。而對學生個體來說,班級規則直接地決定了自己生活在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空間,感受到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生活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呢?杜威認爲,“我們從來不是直接地進行教育,而是間接地通過環境進行教育” ?,這裏的“環境”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生活。但何種生活纔是學校(班級)所應該建構的?公共生活走進了筆者的視野。這不僅是因爲,當下,培養公民的教育目標導向己經促使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班級生活公共性的思考和開發(可參見文獻綜述中所敘述的“班級規則”研宄趨勢);也因爲,具有德性與教化意義的教育生活從根本上說應該是公一約性的。

然而,對於班級公約的現有理解②和研究多是在規則的層面上,真正從公共生活的角度來進行的思考並不多,實證研宄更加缺少。因此,站在已有研宄的基礎上,筆者帶着內心的關切走進學生和教師們的生活中,期望通過傾聽他們的話語,觀察他們的生活,體會他們的情感心理,來爲讀者展現豐滿而真實的學校生活圖景,以此探析班級公約構建(影響)下的班級公共生活品質狀況。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全文首先敘述了研宄者在Y校的研宄歷程,以研宄者的研宄經歷與感受向讀者揭示了學校準公共生活自然帶有的一些非公共性表現,如封閉性、私人性和排他性,這有助於形成初步的學校公共生活印象。其次,研究者從規則和生活兩個維度描繪了一幅規則中的Y校生活圖景,以此來揭示出個體參與學校公共生活的客觀限度,包括學生自主時間的缺少、公共參與的精英化、公共參與渠道的缺乏與閉塞、公共活動的形式化傾向、學校價值導向的固化與缺乏社會維度;第三、四、五章是主體的主體部分,是圍繞着班級公約這一主題展開的分論題的思考,嘗試藉助班級公約這一公共事務來剖析學生公共參與行爲的內在限度。在“公約產生中的‘主體’之困”中,研宄者探討了班級公共生活中的主體參與問題,看似自主的個體實際上卻處於主體性受困的狀態;在“公約內容中的‘他者’遊離”中,筆者借用規則內容與生活事件呈現出學校生活中的“他者”境遇,缺少了與他者的倫理聯繫,個體的行動將會失去公共意義;在“公約執行中的‘理性’排斥”中,通過對公約執行中的數量化思維、學生公共行動的理性狀況進行分析,筆者試圖喚起教育對人的公共理性進行培育的責任意識,並將“對他者負責”這一 “我”與“他者”的倫理聯繫看作是公共理性的結果,三個論題在此達至聚合。

最後,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存在的不足。

關於“公共參與的限度”,限度只是中性之詞,我既承認有限性的必然存在,又試圖去思考何種限度是可以理解的,何種限度是可以突破的。在總結阿倫特、哈貝馬斯、桑內特三位哲人關於公共生活的思考的基礎上,我試圖對行文中所貫之以行的“公共生活”概念進行界定,並描述了其公共性的表徵:承認共在,自主平等,有公共目標,尊重差異與多樣性,允許自由運用理性。考慮到本研究是質化研究,我沒有作長篇幅的理論解釋,而是將公約的制定、內容、執行,結合主體、他者、公共理性三個主題,在生活事件的呈現與思考的陳述中作了相應的闡釋。這三個主題不能涵蓋公共生活的全部主題,但我認爲,它們是我關於公共生活思考所不能逾越的最基本的論題,這可能也是研究者的限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