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業為導向,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9W

摘要:針對目前高職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在以就業為導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就業指導,促進學生充分就業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探索。在突出辦學特色,適應市場需求;加強素質教育,強化就業競爭能力;開展“三業”教育,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全方位進行職業和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擇業能力等方面,提出觀點和對策。

以就業為導向,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論文

關健詞:就業導向 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 職業指導

“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培養出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工作有創新,發展有後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是我院的辦學宗旨。學生就業出口暢引導進口旺,質量有保證,學校才會有長足的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在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實踐環節;創新校企融合管理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適應能力;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強化職業指導,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學生的擇業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突出辦學特色,不斷提商學生的專業技能

緊扣高職教育類型特徵,瞄準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才目標,堅持質量比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打造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優良結構;以職業綜合能力為核心構建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突顯高職教育特色;實行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是我院多年來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學院堅持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始終瞄準裝備製造業對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人才規格、教學計劃、就業服務等方面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術型專門人才,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讚譽,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在以就業為導向,突顯高職特色,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我們採取了六項措施:一是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為目標,按照“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改革教學內容,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二是廣泛採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新的教學手段,加大實踐教學比例,突出實訓環節;三是整合校內現有資源和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強化技術培訓;四是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建立崗位就業實習制度;五是建立新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重點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六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1創新校企融合管理模式,建立崗位就業實習制度,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責任,使畢業生能儘快地適應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我院利用校辦實習工廠的優勢,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中真槍實彈地進行操作,參與企業管理。同時,對各系的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更新改造,重新整合,建立了工業技術中心,模擬企業的崗位環境,借鑑企業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在校期間的整個實習、實訓過程,都處於相同於企業的崗位環境和管理氛圍,不斷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為了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學院從2003年開始試行崗位就業實習制,將傳統的畢業實習改為崗位就業實習,安排第六學期一個學期為崗位就業實習。通過用人單位招聘,學院有目標、有針對性地推薦學生到就業實習基地,以準員工或正式員工身份進人企業崗位,既實習又工作,而且還有一部分工資收人。這樣既促進學生迅速進人崗位就業實習,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又滿足了用人單位對高職人才的急需。

學生在企業就業實習期間,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履行崗位職責。這樣學生面對生產一線的崗位工作任務,要嚴格遵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並在企業團隊精神、企業文化薰陶中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共事。由於帶薪上崗,增強了工作責任感,提高了職業素質;同時學生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學習企業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式,掌握企業現代化的生產工藝技術,迅速提高了職業能力。

2服務企業“仃單”培養,為企業輸送“特色人才”,德固就業市場

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組建“特色班”,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2001年至2006年學院先後與西安中國鐘錶研究所、廣州順達電腦有限公司、廣東偉易達電子通訊設備廠、日本電產等單位合作,開辦了“中研計時”、“順達模具”、“廣東偉易達電子”、“舊本電產”等“特色班”。由學院和用人單位共同規劃教學計劃和內容,用人單位提供部分教師和實驗設備、實習場所和教學軟件,“訂單”培養了一批針對性強、上手快的專門人才,解決了企業的急需,同時建立了企校長期的合作關係。

3校企合作,互利互惠,建立實習、就業墓地

企校合作,互利互惠,優勢互補,建立穩固的實習就業基地,是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實踐能力,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有效途徑。在解決學生實習、就業的同時,把基地建成為我院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體系的一部分,成為學院教育教學的質量監測點,為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調整專業結構提供可靠依據。學院每年都能從就業基地獲取大量信息,進行分析研究,根據市場變化和用人單位的要求,調整專業和課程設裏。同時在教師到基地進行實踐鍛鍊的同時,把工廠的新工藝、新技術帶回學校並及時滲透到專業課程中去,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目前我們與100餘家企業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這些基地每年能解決我們50—60%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二、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畢業生良好的綜合素質,是用人單位選才的基本條件,是學校在就業市場上永久的生命力。因此,學院非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利用多種渠道培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為了從制度上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院制定了《關於加強素質教育的實施意見》、《素質教育的任務和目標》和《綜合素質測評辦法》,在學生中全面開展素質教育。

1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貫穿學生在校教育的全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學生的“人學教育”、三年學習過程中的“養成教育”、社會實踐、專業實習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敬業精神培養、畢業時的“畢業教育”都制訂了系統的教育規範,確保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取得實效。同時,大力開展爭創“三好’,活動,鼓勵學生全面發展;組織學生利用每年寒、暑假開展“三下鄉”、“志願者”等社會實踐活動,支教支農,瞭解民情,加強素質教育的實踐性。

積極推行“雙證”制度,多渠道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定期舉行專業技能大賽,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2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總欖,提高學生的父文素質

針對工科院校學生人文素質薄弱的情況,學院在全體學生中廣泛開設了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和必修課,成立了藝術教育中心,組建了大學生舞蹈團、大學生合唱團、大學生軍樂團、大學生記者團、吉他協會、攝影協會等35個社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對學生同時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以及一技之長的鍛鍊,有效提升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職業指導,提商學生的擇業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在大學生就業環節上,還存在着缺失就業指導的問題。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技能、適應能力和職業道德還有待於提高,擇業觀念還有待於轉變。

1開展職業指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從轉變就業觀念人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當代大學生因為沒有很好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而導致在校學習目的不明、動力不足,就業時盲目攀高、挑三揀四,工作中“安不下心,沉不下去,做不好事”。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首先要轉變就業觀念。從新生人校的第一週開始,我院就逐班進行職業指導,第一講是主題為《就業形勢、觀念轉變與新的就業機會》的職業觀教育。客觀地向新生介紹當前的就業形勢,增加緊迫感。同時,介紹高職教育的發展和就業機制的轉變以及高職教育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幫助學生了解高職培養目標,正確定位,做普通勞動者,做生產一線的能工巧匠;強調由於在市場經濟情況下,過去“精英”教育下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很多崗位已經不存在了,必須眼睛向下,面向基層,到中小企業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安心一線,紮實工作;並列舉畢業生在生產一線做出成績的典型事例,激勵新生刻苦學習、努力成才,幫助學生一人學就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充分利用悠久的校史資源。開展職業觀教育。我院耗資50餘萬,建立了校史館並編排文藝節目。通過建校五十多年的艱辛歷史,學院半個多世紀為我國職業教育所做的突出貢獻,畢業生在全國各地不同的崗位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和科研成果,用文字、照片、實物、錄像、文藝演出等形式生動活潑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對學生進行學校光榮傳統和職業觀的教育。

每年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就是參觀學校的校史展覽、觀看話劇《一張老照片》。讓新生了解學校的光榮傳統,建校過程中的艱苦歷程和取得的巨大成績;校友在各個崗位上的突出貢獻,從而堅定了上高職的信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開設必修課,將職業觀教育納人教學計劃,在教學和專業實踐中滲透職業觀教育。學院除了在“思政”課中安排《職業道德》課專門講授職業觀外,還要求專業課老師在專業教學中結合專業,講職業;在實習、實踐教學中結合實習,踐行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加深學生對職業的感受,不斷深化學生的職業意識。

2以“敬業、就業、創業”教育為主線,開展職業指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面對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我們提出了敬業、就業、創業的“三業”教育。堅持從新生進校開始,將“三業”教育融於教育教學各環節之中,全程開展,三年不斷線。

一年級重點進行“敬業”教育。針對我國製造業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中小企業多,工資待遇低,學生普遍不願到一線的實際,我們將敬業教育定位在培養“安下心,沉下去,幹得好”,愛崗、愛專業的思想和奉獻與吃苦精神上。使學生能以積極正確的心態到基層去,到中小企業去,到生產一線去就業發展。採取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利用入學教育、專業介紹、參觀校史館和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開設就業指導課等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以班級為單位安排勞動周,設立勤工助學崗位,開展“三下鄉”和志願者活動,增強勞動觀念,進行吃苦耐勞教育和基本素質養成;參加輪換工種實習等專業實踐活動,強化專業思想,進行崗位環境薰陶,樹立職業意識。

二年級重點進行“就業”教育。就業教育主要定位在培養“用得上,幹得好”,要求學生掌握一線技術崗位需要的綜合能力。首先,我們對學生進行“要成為生產一線能工巧匠”的教育,培養學生努力成為“專家級的技術工人”的信心;其次,加大校內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建立了仿真企業環境的工業技術中心,全天候為學生開放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方便學生參加基地的生產、管理、銷售,培養學生適應崗位能力;第三,高度重視與社會行業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實踐,在全真的實訓環境中,學習掌握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職業能力。

三年級重點進行“創業”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我們三年級第一學期的就業指導課中專門開設“創業指導”,給學生系統講授創業基礎知識,創業者的素質要求,創辦企業的條件與程序等相關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創業意識;建立創新實驗室,舉辦“創新杯”大賽,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奠定創業基礎。

敬業、就業、創業教育三者從低到高,由淺人深,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完整統一的教育體系。“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新型就業觀在學生中逐步形成,有力地促進了我院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3以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為主線,提高學生的擇業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的輔導和擇業能力的提高。就業指導課,從學生人學開始,一直到畢業三年不斷線。

一年級:重點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和應用素質測評系統的分析,幫助大學生髮現和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專長,並結合自己的專業,制定符合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目標,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二年級:開始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心理素質指導,幫助大學生以良好的心態迎接就業挑戰和競爭。同時對大學生的求職技巧及就業法律知識進行指導。

三年級;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政策、法律知識和就業信息的指導,幫助大學生了解國家及學校的就業方針政策和法規,為畢業生提供真實可靠的就業信息,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還邀請專家學者、往屆畢業生到校作報告、開講座;舉辦企業介紹會、就業政策諮詢會、就業信息發佈會、用人單位報告會、模擬招聘會等進行就業指導。

經過幾年“以就業為導向,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探索與實踐,我院的就業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學生的擇業觀念有了明顯轉變,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顯著提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就業率連續六年保持在95%以上,2005年一次性就業率達到了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