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通用15篇

學識都 人氣:2.9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15篇

讀《三字經》有感1

我這幾天正在背《三字經》,爲了方便我背誦,媽媽每一段都給我講解意思,讓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背誦,果然快許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經》,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一開始寫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段話告訴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來因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三字經》每一句裏短短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一段話告訴我們,要珍惜年少的黃金時期好好學習。讀到這,我很慚愧,因爲有時候我沒有好好寫作業,經常邊寫邊玩,還容易被別人的一舉一動給吸引去,這些毛病讓作業的正確率很低,浪費了很多時間。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將來就會碌碌無爲。

《三字經》不僅講了做人的道理,還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去品味。

讀《三字經》有感2

《三字經》是一本好書,因爲她教會我很多知識,告訴了我很多名人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讓我意識到:浩瀚宇宙,奇幻莫測。星辰鬥轉,風雲突變,山川升降,江河氾濫,花木生息,鳥獸遷徙,無不紛繁多變。人,作爲萬物之靈,只有不斷探索學習,追尋那因果關係,理清那內在緣由,才能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有效地改造世界,才能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又叫我懂得: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這叫五倫。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愛,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稱爲十義。若能做到,社會就安定,家庭也快樂了。我們中國人歷來重視禮儀規範,講究長幼有序,朋友同事交往,重情義講信用。像“桃園三結義”至今爲人們津津樂道,交口稱頌。同學間,如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有誰樂意常來互往呢?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又使我知道:晉代孫敬和戰國蘇秦,他們沒有老師督促卻能自覺勤學苦練;晉朝車胤與孫康,他們雖然家境貧寒卻從不停止學習;漢代朱買臣及隋朝李密,他們身體儘管很勞累卻依舊發憤苦讀終成有用之材。這一個個歷史人物,怎不令我敬佩?如不好學上進,有何顏面見爹孃?我要學習,要無愧於自己!

諸如此類的“三字經”還有很多很多,當你打開扉頁,我想你也會愛不釋手,被其中描述的人物故事所吸引入迷,被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所感動流淚,被其中綻放的精神花園所留連忘返……不信,就試試!

讀《三字經》有感3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字經》。開始我一直讀不懂,只覺得讀起來有節奏,很有趣。後來經過媽媽一句一句的分析,我漸漸弄懂了其中的意思,越讀越有滋味,還熟練地背了下來。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人要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努力學習,禮貌待人……

“濤濤,幫奶奶把臉盆拿過來。”“你自己去拿吧,我要玩遊戲呢!”啊!不行,《三字經》不是教育我們要孝敬老人嗎?“奶奶,等一等,我馬上把臉盆拿過來。”奶奶笑得眯起了雙眼。

“我最喜歡吃蘋果了,大的那個給我吃,小的那個給你吃。”正當我跟弟弟分蘋果時,媽媽向我眨了眨眼睛。哦,“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就懂得禮讓,而我已經八歲了,怎麼會做不到呢?我馬上把大的那個蘋果讓給了弟弟。

自從讀了《三字經》,奶奶誇我長大了,媽媽誇我懂事了。讀書讓我成爲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讀書真快樂,以後我一定會讀更多有益的書。

讀《三字經》有感4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它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認真的讀了這本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介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溫習”、“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經常模仿那些辦喪事人的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集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正所謂“近朱則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登峯頂,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治,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使我國曆代王朝中最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後,我對這段歷史印象更深刻了。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讀一讀,他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5

晉朝,義興市有一個人叫周處,從小就死了爹,沒有人管教他,他總是用蠻力行兇,動不動就把街坊鄰居打得頭破血流。因此鄰居們看到他就像看到山洪猛獸一樣躲得遠遠的。

後來聽到村裏的人都在議論紛紛,他走近打探到村民都在討論村子裏的“三害”,自己被村裏的人稱爲三害中的“一害”,他決定爲村民做好事除掉“二害”。

周處跑到山上找了很久很久,終於找到那隻跛腳虎。他私毫沒有害怕老虎的意思,想跟老虎決一死戰,他見老虎向他撲來就順勢一閃,然後勇猛地騎在老虎的背上,一拳就把老虎打死了。周處很輕鬆地除了一害,接着他又去殺蛟龍,他跳裏水裏追了三天三夜,不睡也不吃,最後蛟龍被追得沒有力氣了,周處追上去一刀把蛟龍殺死了。

後來周處痛下決心,痛改前非,刻苦學習爲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最後做了大官。

讀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痛改前非,仍然是人們心中受歡迎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6

在暑假裏,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多一些道理,不再做這些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它雖然短小的篇幅,卻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爲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讀《三字經》有感7

《三字經》從南宋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了七百多年的歷史了!《三字經》的歷史悠久,從古到今,人們都喜歡讀《三字經》。《三字經》就像是一個蘊藏着許多道理和知識的大寶庫,取之不竭。

有一段《三字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是這幾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

說的是東漢時江夏人黃香,在他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年紀雖然小,但他卻深深懂得了要孝敬長輩的道理。在炎熱的夏天裏,他用扇子爲父親扇涼帷帳,直到父親入睡。在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最大的梨子讓給兄長吃,把最小的留給自己。

黃香用身子幫父親暖被窩,是爲了讓父親睡的時候不再那麼寒冷。他那麼孝敬父親,是我們所有人的好榜樣,黃香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從孔融能把最大的梨讓給兄長這件小事裏,就可以看出孔融是個敬老愛幼的人。

黃香給父親溫席、孔融給兄長讓梨,就足以給人們做爲一個好榜樣了,雖然我們不一定給爸爸媽媽扇風,起碼也要像孔融一樣,把好的東西讓給晚輩或兄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或優異的學習成績報答爸爸媽媽。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區區這一小段《三字經》就能給人們那麼多的啓發,快去讀讀《三字經》這本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8

我想說些什麼,可是又說不出口;不過這樣也有好處,門庭冷落,安靜自在,倒是個讀書寫作的絕境佳地,只是大白天浪費電而已。黨是鋪路石,是指南針,是航向遠方的帆,是原野上的希望之火,是溫暖的搖籃,是打開中國富強的一把金鑰匙。我站在陽光下,渴望沐浴溫暖,張開手臂以爲能擁抱太陽?

你知道嗎?我以前那樣不用功讀書,每天在媽媽的勸說下,極不情願地去學習,寫一寫、玩一玩,現在只要一回家,就馬上寫作業、學習,媽媽看到高興的笑了,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我變得愛學習了。你知道嗎?以前爸爸、媽媽回來,我只打聲招呼,就該幹啥幹啥,現在爸爸媽媽回來,我就會把拖鞋遞過去,再倒上一杯水,吃飯時幫媽媽收拾碗筷,我變得懂事、孝敬父母了。你知道嗎?我在不斷的改變自己,從每一處都不斷的求新、不斷的求美。我變得各方面都好了,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增強了自己的自尊、自強、自愛和自信。

《三字經》這本書,囊括了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信息,如果你也想認識這些優秀的人物,就趕快看看吧!你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讀《三字經》有感9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耳熟能詳的三字經,是中國人幾千年的中慵之道對美德的概訴。人,生下來本是善良的,只是因爲社會這個大染缸對人的洗理,纔會對每個人賦予不同的色彩。 看完幾遍事蹟後,感慨時世弄人,有的孩子很小就要扛起家庭的重擔,有的是見義勇爲,有的是和奶奶相依爲命還堅持上學。 孩子問我“什麼是美德?”我說:“美德是一種品質。誠信、善良、責任、勤奮、勇氣、堅毅、友誼、孝順、自律和智慧都是美德的表現形式。就像你說話誠實也是一種美德啊!”事蹟裏的這些美德都是必要的,也是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有所欠缺的,如誠信,如果大家都沒有誠信,是不是所有人都活在謊言中,那將很可怕,就同商家做生意,如果沒有信譽,還能在商場立足嗎?

文章中的一些事蹟能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是誠信,什麼是責任……最美司機吳斌,就是對責任的最好訴說,還有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抗癌女孩魯若晴,最美媽媽,最美…… 這麼多的最美,構成了我們現今的社會。社會是有陰暗的一面,但天上的烏雲總也遮不住太陽的光芒,這種光,給人們希望,給人們方向,領着人們朝着夢想的方向飛行,讓美德衝破蒼穹,撥雲見日。一次我帶趙欣雨去鉢池山公園玩,公園裏鳥鳴不斷,這時有兩隻鳥落在草坪上,我和趙欣雨說:“我們去抓鳥。”她說:“不好,小鳥是益蟲,不能捉。”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從心底感覺到孩子真,善,美的一面,她們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她們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其實每個人在心底都有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能把這一面再放大一點點,社會的陽光會更燦爛。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善良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是最容易受到欺騙的,但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你付出愛的同時,心靈也能夠得到一種浸潤,那種“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感受是何等的美妙!

讀《三字經》有感10

我讀了三字經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三字經有那麼長。我們原來只是學了一小部分,我還以爲三字經就是我們學的那一點呢。在這裏面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因爲,他讓我知道了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讀《三字經》有感11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自然少不了讀書。在我們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中琳琅滿目的圖書,會引導我們對人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三字經》就給了我不少的啓迪。

這本書,文字不多,卻濃縮着人生的許多哲理。“人之初,性本善”,告訴我們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不要隨便毀壞着最初的完美;“昔孟母,擇鄰處”,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善於教子的良母,感受到了母親對我們深深的愛;“融四歲,能讓梨”,讓我們瞭解了懂謙讓的孔融,從他身上,我們學會了友愛……

這樣的美德,這樣的母親,這樣的孩子,穿越了五千年文明,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看!爲了孩子有強健的體魄,爲了孩子能更好的學習,有多少母親不辭勞苦,廢寢忘食拼命工作!有多少母親在無怨無悔的操持家務!又有多少母親強忍疲憊,爲疲倦中的你,端來一杯溫熱的牛奶!她們的言行,誰說不是當今的孟母?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錯的,現在的孩子們,也不亞於孔融。在校園中,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和諧,每一間教室都灑滿歡樂。上課時,你會聽到悅耳的讀書聲;下課後,你會看到師生嬉戲的畫面。這些祖國的花朵們,在園丁的澆灌與培植下,正茁壯成長,以微笑報答深厚的母愛。

走在街上,我看到了更多的謙讓,看到了更多的.寬容,看到了更多的陌生人的微笑,也許《三字經》倡導的禮儀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了吧。

讀《三字經》有感12

陳景潤說學習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決心,三是恆心。沒錯。學習必須要有這“三心”。信心,是做好每件事最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時刻對說,我能行,我能成功……千萬不要小看自己,不要自卑,要提高我們的信心,才能做好每件事;決心,是進入成功大門的第二門坎,心中有了目標,就要下決心去完成。只要有了決心,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太遠了;恆心,是成功大門的第三門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堅持就是勝利,持之以恆是勝利,持之以恆,以長久不變的意志堅持去做好每件事情。俗話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要做好事情,就必須得具有信心,決心,恆心。

記得去年,書法老師對我說:“再過一個月,省裏有一個少兒書法比賽,要求選手當場寫字,並評出最優秀的一幅。我希望你能在這一個月內,好好練習取得好的成績。”我十分有信心能獲獎,學習幾年的書法,藉此機會,來看看我的書法水平。回到家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獲得一等獎。從那以後,我每天認真練習,爲了每一個字,我常常練習十幾張紙,直到寫的和書裏差不多了,纔去練習下一個字。經過長期的堅持的練習,我在比賽時發揮的十分良好,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龜兔賽跑兔子腿長跑起來比烏龜快得多,照理說,也應該是兔子贏得這場比賽,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烏龜卻贏了這場比賽,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正是因爲兔子不堅持到底,它恃自己腿長,跑得快,跑了一會兒就在路邊睡大覺,似乎是穩操勝券,然而烏龜則不同了,它沒有因爲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氣餒,反而,它卻更加鍥而不捨地堅持爬到底。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的烏龜獲勝了。

再我們的學習中,一定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決心,三是恆心。所以說,學習有了這“三心”,還能學不好嗎?

讀《三字經》有感13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閱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啓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爲流傳,實際上成爲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僅有《三字經》被尊稱爲“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爲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日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說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日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敘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很多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資料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啓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僅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等都說明了爲人父母爲人師的職責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爲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此刻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能夠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十分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讀《三字經》有感14

文章介紹了歐陽修的讀書方法——“計字日誦”。歐陽修每天讀,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將十部書讀完。然後,他又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全部背誦完畢。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爲我也正用類似的“讀”字法來背古詩。這種方法第一天要讀十遍,第二天讀五遍,第三天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假期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桃花源記》。因爲沒有“背”的要求,所以我減輕了許多壓力。四天後,我不但輕輕鬆鬆地背誦下來,而且記得很牢固。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每天用這種方法背誦古詩。

“堅持”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它容易,是因爲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做到;說它難,因爲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往往只是少數人。

千里之程,在腳下,不在眼前。

讀《三字經》有感15

這學期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得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爲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爲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爲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說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爲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爲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