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集錦15篇

學識都 人氣:2.4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字經》有感集錦15篇

讀《三字經》有感1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 、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禮貌待人 、勤奮好學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認真的讀了這本書。、

“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 、“黃香溫席” 、“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現在我們的爸爸媽媽都爲我們的學習成長安排了好的環境和物質條件,我們應該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建議同學們都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2

去年寒假期間,老師要我讀。背《三字經》,我當時想:讀《三字經》幹什麼?又不好看。在媽媽的說服下,我極不情願地來到書店,隨手拿起一本《三字經》認真地看了起來,誰知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容易記背。於是我便一口氣看了兩個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纔回家吃飯。從此以後,我放學回家看的書不再是漫畫。故事書。也不是作文,而是《三字經》。每天拿起它就津津有味的看起來。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裏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故事。主人公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女孩叫黃香,她9歲時母親去世了,於是黃香就開始幫爸爸做家務活,而且還很孝順。她爲了照顧好父親,在炎熱的夏天,小黃香拿着扇子站在爸爸的牀邊,先把枕頭。席子。扇的涼涼的,

把蚊子轟得遠遠的,然後再請父親上牀休息。在寒冷的冬天,黃香就每天把牀鋪好,然後就自己鑽進去用體溫溫暖冰涼的被窩,再請父親上牀睡覺。你看她是多麼的董事啊!而我呢,這麼大了,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我和黃香比起來真是慚愧呀!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以後,讓我明白了:不僅要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好的學校來報答父母,還要做個董事。孝順的好孩子。《三字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蘊藏着中國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傳統倫理文化,塑造了華夏兒女獨特的民族精神;它讓我們受益匪淺,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3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閱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啓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爲流傳,實際上成爲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僅有《三字經》被尊稱爲“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爲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日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說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日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敘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很多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資料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啓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僅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等都說明了爲人父母爲人師的職責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爲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此刻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能夠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十分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讀《三字經》有感4

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這本書分成上、下兩本。

《三字經》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它是古代兒童必須要學的、要讀的一本書,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吧!

《三字經》被錢文忠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講,第一個部分講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的是史,即歷史,《三字經》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了清朝。第三個

《三字經》開頭的六個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講的是學,即勤奮好學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這六個字卻有着豐富的內涵,它講的是一個關於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也就是說,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也就有了“性惡論”與“性善論”。

在《三字經》中,講了一個很有趣的學說,那就是五行學說,“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數。”五行分別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

《三字經》第二部分講的是史,《三字經》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因爲它可以用兩句話講完了三、四個朝代,幾百年,比如“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樑陳承”這一句話裏講了三國、兩晉、宋、齊、樑、陳這麼多的朝代,牛吧1

《三字經》第三個部分,講了許多古代人勤奮讀書的例子,也是激勵我們要好好讀書,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映雪、負薪、掛角等等、、、、、、

接着又講了一名才女,名叫蔡文姬,她非常會彈琴,她也寫下了著名的《悲憤詩》。

《三字經》雖人只有幾千字,但它所講的內容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是一本值得我們看的書。

我喜歡《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5

昨天中午,我加班把《青銅葵花》這本書看完了。書的內容很感人,看到好幾個部分時,我都被感動地哭了。

書中講了一個叫葵花的小女孩兒從小就失去了媽媽,她的爸爸帶領着她來到了大麥地村。可是,爸爸在畫完葵花(大麥地種的葵花)獨自駕船過河時,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把爸爸捲到了河裏淹死了,幼小的葵花就這樣成了一個孤兒。最後,她來到了青銅的家。青銅的家很窮,雖然日子艱苦,但她卻很幸福。最後,兩個阿姨和青銅葵花市的市長把葵花接回了城市。青銅和葵花分開的那一瞬間,青銅會說話了,他大聲的喊着:“葵花!葵花!”

合上這本書,我從葵花聯想到了我自己。我自己可以說,比葵花幸福10000倍。葵花上學的錢是家裏人省吃儉用,賣蘆花鞋攢出來的。葵花知道,家裏人很辛苦,所以她不亂花錢,她還揹着家人自己乘坐一艘輪船到南方撿銀杏果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打工。而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手大腳地花錢。誇張一點兒可以說是揮金如土。上街買這買那,我要吃什麼,媽媽買,我要玩什麼,媽媽也買。葵花卻什麼東西也不敢買,反而自己還掙錢。

我真敬佩葵花,敬佩葵花不亂花錢的好品質。葵花不但不亂花錢,而且還很懂事呢!

葵花到了青銅家裏,從來不撒嬌,很體貼家人。家裏很窮,要做作業的時候,爲了節省燈油,到夥伴家借燈光寫作業。夥伴們不讓借了,青銅就給葵花捉了很多很多的螢火蟲,放在一個瓶子裏,葵花接着螢火蟲的光寫作業。爸爸媽媽有時候批評她了,她也虛心接受,不犟嘴。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奶奶得病了,葵花的心裏就出現了念頭,第一就是掙錢,第二就是在期末考試那天成績不考好,這樣就不用交學費,爸爸媽媽就可以把省下來的學費給奶奶當醫藥費。 我想一想,心裏實在有些羞愧。

葵花那麼懂事,那麼節約,我真需要向她學習學習。從今天開始,我要讓爸爸媽媽監督着我,我只買我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一律不買!我一定要做一個像葵花一樣懂事的好孩子,珍惜我現在的幸福生活!

讀《三字經》有感6

我們讀一本叫《三字經》的書。放學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讀起來。書中那一個個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前幾天,我剛好讀到了這幾句:“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通過爸爸的講解,我知道了這幾句主要講晉朝時有個叫孫敬的人學習十分刻苦,爲了防止晚上讀書打瞌睡,就將自己的頭髮扎住,用繩子吊在屋樑上;而戰國時的蘇秦在讀書睏倦時,則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精神。他們都沒有老師的監督,卻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看到這些,我想起自己每到週末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我就總是想着看電視、玩電腦。跟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比起來,我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幼不學,老何爲。”現在我們不知道努力學習,等到長大後,沒有知識和本領,還能有什麼作爲呢?

《三字經》,它教育我們孝敬父母、團結友愛、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7

成功多半在於勤奮。凡是勤奮好學的人,學問都會與日俱增:如若懶惰嬉戲,則一事無成。這是我讀完《三字經》中“勤有功,戲無益” 後明白的道理。

開始我還疑惑,何紹基爲什麼會得到“大書法家”的稱號呢?原來何紹基立下誓言,堅持“百字練”。他每天都會堅持練一百個字。這需要大的毅力和志向啊!當我讀到“它描了又寫,寫了又摩。玉版紙屑了一刀有一刀,松香墨溶了一塊有一塊”時,我驚歎了,何紹基的成就是靠勤學苦練得來的呀!

何紹基的認真勤奮讓我慚愧。我一點也不勤奮,一遇到難題就置之不

理。從此,我決心向何紹基一樣,勤奮學習,去收穫自己的未來。

老師說“勤奮是智慧的朋友”,因爲好多名人靠的勤奮得以成功。媽媽說“勤奮是致富的根源”,因爲我家靠的勤勞得以致富。我也想說“勤奮是學習的助手”。

“勤有功,戲無益”。我現在要把這句話當做我的座右銘,它會激勵着我一致努力。

讀《三字經》有感8

《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啓蒙讀物,距今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大都採用韻文的方式,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像唱兒歌。別看它篇幅短小,卻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大人孩子讀來都受益匪淺。

《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

“頭懸樑,錐刺骨。”這是《三字經》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

“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孩子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可以說,父母爲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只要向他們學習,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會有所作爲!女兒學校給俺佈置的作業。胡亂湊得。

讀《三字經》有感9

《讀書求學》主要講了:讀書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因人而異的,我們來學習一下古人的讀書方法。歐陽修發明了“計字日誦”的讀書方法,細水長流,積少成多,通過這樣的讀書方法,我們也可以學到書本里更多的知識。

在一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些帶拼音的課外讀物,讓我多識些字,也可以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到了高一些的年級,爸爸給我買了《中國歷史》、《成語故事》等等,讓我繼續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我每天寫完作業,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堅持讀4—6頁的課外書,這也叫細水長流,慢慢積累。這樣的方法確實使我認識了很多課本里不曾見過的生字,也積累了一些詞句。另外,爲了讓自己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我還用熒光筆把自己從課外書中積累的好詞好句畫下來,儘量用在自己的習作上。我也會從作文選中選一些好的段落,想方設法把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吸取裏面的精華,這樣對自己的習作也是很有幫助的。

讀《三字經》有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讀朗朗上口,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南宋官員暨經史學者王應麟所著《三字經》,家喻戶曉,距今800多年,一直廣爲流傳。

《三字經》一直作爲兒童啓蒙讀物而聞名海內外,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今天我站在一個成人的角度重讀《三字經》,對其中一些思想有些更深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儀",本意是講"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爲美玉的,同樣,一個人沒有經過教育,是不會知曉禮儀的"

我理解作爲一個成年人,要想有所作爲,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善於學習,只有學習讓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讓我們具備成就事業的基本條。同樣,在我們高速公路行業,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熟練掌握相關的專業和技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得出色。

其次,人生需要雕琢,需要經歷很多事情,沒有人可以永遠成爲溫室裏的花朵,只有經歷挫折,不斷雕琢、沉澱和積累,才能成長爲一塊"美玉"在我們的工作領域,沒有誰敢說自己永遠不犯錯誤,錯誤不可怕,只要我們在錯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錯誤也可以成爲我們進步的階梯。

總而言之,要想成爲一塊"美玉",必然要經歷兩個過程,第一是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第二是雕琢的過程,在挫折中成長,錯誤中涅槃。

"我教子,唯一經;勤有功,戲無益",這句話也很有感觸,不僅僅是南宋王應麟自己教育孩子的宗旨和方法,也值得我們現代所有人特別是爲人父母的借鑑和學習。

"勤有功,戲無益"這六個字非常經典,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心底,只有勤奮、刻苦,纔能有所成就,如果是隻知道玩耍,浪費大好時光,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到時候會追悔莫及。聯想到現在一些年輕人,整天打遊戲,沉迷於網絡,白白浪費本該用於學習的美好光陰,到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所以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自己生活、工作中以"勤有功,戲無益"嚴格要求自己,教育自己的子女時也要以"勤有功,戲無益"爲宗旨,自己先做到刻苦勤奮,以自己爲榜樣影響我們的子女,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成爲對祖國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讀《三字經》有感11

讀《三字經》有感《三字經》這本古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這本書的每一個字都蘊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什麼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說,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裏邊可有一個個好聽的故事呢!像“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他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兩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

《三字經》裏,還有許許多多這樣好聽的故事呢!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呀!希望同學們在空餘的時間裏,好好的看看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會學到好多的知識呢!

讀《三字經》有感12

我以前就讀過《三字經》這本書,我覺得這書很令人深思。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段話的意思是:小的時候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才能爲國家出力。人就好比就是一塊玉,一塊好的玉石如果不進行雕琢,也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不能成爲一件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也就不能成爲有用的人了。

讀第二遍《三字經》的時候,我想到了我有時做作業的時候很專心,但也有的時候腦子就不想動了,不願意做作業,這是不對的。

我覺得人的腦子也像是一塊玉,你不去動它,它就不會給你帶來收穫。

但如果你開動它,就會得到許多奇思妙想。

我覺得少年的時候應該很好的學習科學知識、明白一些道理,長大以後才能明事理,成爲一個睿智、正直的人。我覺的現在付出努力都是應該的,這樣才能做一個聰明、正直的人呀!

我的學校是很好的學校,我的班級是很溫暖的班級,我沒有道理不去努力學習,實現我的願望。我的願望是能考上杭外,長大後做浙江省省長。

讀《三字經》有感13

中華民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成就的民族,這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爲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詩詞歌賦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讀過這本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典,感觸很深。

《三字經》這一書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深得世人所珍愛,其中我也是它的忠實支持者。

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朽。”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等等,使我明白了爲人父母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也明白了爸爸那次對我不好的原因: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早已坐在那兒,黑着臉。我便已知大難臨頭,準備想溜走。爸爸叫住了我,問:“怎麼,心虛了嗎?“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什。。。。。。什麼?”“老師向我反映了情況,她說你考得不好,還冒充簽名,是不是有這一回事?”我結結巴巴地回答:“誰。。。。。。誰叫。。。。。。你整天黑着臉,弄得。。。。。我不敢向你說簽名的事。”那晚,我被狠狠地批了一頓,我很恨我的爸爸。

但現在我總算明白爸爸的苦心了,心中後悔萬分。

因此,我們在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瞭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從小紮下中華文化的根。同學們,讓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做個文雅的東華人!

讀《三字經》有感14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啓蒙教育讀本,大家對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邊彷彿迴盪着幾百年前,私塾裏的學童正咿咿呀呀的誦讀聲,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結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後,

就沒有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兩下,就做別的事去了。湊巧“屋漏又逢連夜雨”,有幾天作業特別多,我一寫完連看也不想看了,熱情從沸點降到冰點,後來幾天又偷懶,隔兩天檢查一次,最後還是沒能持之以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地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時一步!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爲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爲經典並不斷流傳。

讀《三字經》有感15

《三字經》中蘊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讓後人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日記大全

《三字經》中還有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學習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