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彙編15篇)

學識都 人氣:1.67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字經讀後感(彙編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幼不學,老何爲?”是三字經當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少年時不努力學習,老了就不會有所作爲。我喜歡這句話,因爲這句話一直激勵我努力學習,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也是從小努力學習,纔有很大的成就。

楚國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從小家境貧寒,吃不飽,睡不暖。但是每天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屈原已經起牀,他坐在窗前,對着江水,高聲誦讀《詩經》、《尚書》等詩文。他的誦讀聲幾乎與公雞的報曉聲同時在朦朧的天空下響起嘹亮的聲音隨風飄得佷遠佷遠,連長江上的船伕都能聽見他那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誦讀。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屈原日復一日地堅持着,終於學有所成。毫無疑問,少時的基本功訓練,爲屈原以後的政治生涯和文學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曾國藩是我國清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有這樣的成就,也是因爲從小努力讀書。一次,一個小偷進了曾國藩的書房,不料,剛進書房,曾國藩也進去了,小偷只好跳上房樑,曾國藩一直在背書,小偷聽他背了很久,都背得出了,可曾國藩依然在背,小偷只好又睡了一覺,從深夜到凌晨,曾國藩一直沒停,小偷一覺醒後,天快亮了,曾國藩還沒有停,再不走就會被發現,小偷不耐煩了,跳下來,到曾國藩面前,把書從他手中搶過,一把扔在地上,氣沖沖地說:“背什麼背,你不睡覺,我怎麼偷?”接着小偷一溜煙跑了,曾國藩驚呆了。

“幼不學,老何爲?”不正是我們常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周恩來總理從小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天,我們就是那湛藍天空下的小燕子,想要飛得更高,就得從現在出發,從我們的幼年開始努力。

三字經讀後感2

嗯,沒啥吃驚的,沒上小學的時候就讀了唐詩,百家姓也看了,12歲之前也開始接觸諸子了,歷史書也沒少看,恰恰就是沒有看三字經。這次爲了自己的外甥讀書,買了本三字經,不是啥圖文的,就是地道的中華書局出的,一點都不fancy。看了之後還是挺有感觸的:

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經既明,方讀子....經子通,讀諸史.....這個說明了讀書的順序,三字經作爲啓蒙讀物,四書學習做人的基礎,六經則是進一步闡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確的人身觀世界觀(說難聽了就是所謂的對錯的判斷之後)才進一步的去讀諸子,等這些都明白了纔開始去接觸歷史。這個順序說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書不是亂讀的,一切都要循序漸進,所謂的少不讀三國,老不讀水滸也是這個道理,小時候不能上來就接觸所謂的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開始讀歷史。經史,經史,只有明白了經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這個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說我不是不讀書,而是讀書讀多了還沒人教,最開始沒什麼理解,以後逐步發現了讀書卻是要有這個步驟,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字書應該是孫子兵法,然後通過這個開始研究兵家,通過兵家而去了解歷史,通過歷史去學習法家,通過法家來去了解自己還有這個世界。

結果雖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沒辦法接受所謂的對錯善惡,歷史上的對錯又是什麼呢:因爲勝者爲王敗者賊,所以成功者不會被指責,那麼爲了成功不擇手段也是合理的。雖然我覺得現實就是如此,但是這也是種悲劇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應該學會怎麼做人。

三字經讀後感3

一本好書能改變以人的一生,能對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產生巨大的衝擊,書中的奧祕值得我們去仔細探究、斟酌。

我讀過許多課外書,其中我影響最深的當數《三字經》。書中的一字一句所還有的深刻哲理讓我受益匪淺。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表現吃了古人認爲人的天性是善良的,這與西犯法國家認爲人的天性是邪惡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別。仔細想一想,的確古人的智慧是多麼高深。試想一下,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人生還是一片空白,根本不懂得去算計別人,哪來的骯髒邪念,更不會有違法犯罪的念頭。但後天的環境改變了人性也會隨之改變。在不一樣的環境中便會出現人們所謂的善人與惡人、好人與壞人。從中國古代與西方國家的比較之中不難看出古代中國人與西方人思想、文化的差異,凸顯出古代中國文化的獨特與博大精深。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折射出古人提倡尊幼愛幼的優秀品德與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思想境界。每當讀到那裏,我就有種想起了孟子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於是那許多諸如此類的文章便在我的腦還裏浮動,我便產生了對古人的敬畏之心。

在生活中讓我做事父母感動的事我真的很不好意思,但如果讓我做一些微不足道但又有一點有意義的事,我心裏又有一點難過與不捨。可是生活告訴我,頭時候讓父母開心又是異常有意義。於是我做了,父母真的很開心。看到父母開心的樣貌,我也異常開心、高興。當把自我的東西讓給別人,看到別人開心,自我也暗暗高興。

短短數百字的《三字經》,作爲中國古代乃至近代兒童的啓蒙教科書,蘊含的深刻哲理實在是夠我們去深入探究的。而他所包含的博大愛心,更值得我們去領會、去發揚光大。

細細品味《三字經》,我們能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到古人智慧的無窮與愛心的博大,領略大國學的精妙。

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弘揚中國人民的博愛之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字經讀後感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看,這就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的《三字經》。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我自從讀了《三字經》,受益匪淺。我知道了仁、義、禮、信、德、倫理道德觀念與爲人處事的道理。《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啓蒙讀物。我讀了它,自身的素質與修養也提高了許多。

從前我總是討厭學習,覺得學習只是給家長和老師學的,總不把學習當一回事。自從讀了《三字經》,它裏面所講述的故事真是太讓我爲以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我真是太慚愧了!我現在知道學習好了,長大才能爲自己找一條出路。今後我一定要發憤讀書,好好學習

我是一個生性好強的人,做錯了事情也不承認,總是認爲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不可能有錯,誰都拿我沒辦法,常暗地裏議論我。自從我讀了《三字經》,看了裏面的民間故事,知道了周處改過自新,做錯了事情主動承認,痛改前非,成爲了一個大官。我也要做錯了事情就改,再一、再二、不再三,一定要做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我以前和同學相處不和睦,不是挑這個的毛病,就是挑那個的缺點,做起事情不團結,哪個同學都不想和我一塊學習玩耍。自從讀了《三字經》,我知道爲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自從讀了《三字經》,我收穫很多,我的人生信條,道德觀念,爲人處世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我愛《三字經》,更愛讀《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5

讀了《三字經 》後,發現裏面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 “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 。這一段經典名句,讓我很是感動!孟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跟他母親很有關係。

孟子小時候,住處附近有個墳場,每天都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從家門中經過。孟子覺的好玩,也學着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發現後,擔心孟子不安心學習就決定換個地方住。當他們搬到鎮上後,沒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學習了,學着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她帶着孟子住到學校附近,這裏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從此,孟子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學問家子思爲老師。起初,孟子學的`很專心,過了一段時間,就變的很懶散了,有一次,趁老師不在時,同學們拉着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魚,直到天黑纔回家。

孟母問孟子爲什麼回來這麼遲,孟子咕噥着說讀書沒意思。孟母聽了非常生氣。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斷了快要織好的整匹布,問孟子: “ 布斷了,還能繼續織下去嗎? ” “ 不能。 ”“ 你正在求學,如果中途停學呢? ”“ 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貪玩逃學了。 ”“ 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如果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 ” 從此,孟子發憤讀書,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後,覺得這位母親很偉大,爲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厭其煩的三次搬家,當看到孩子逃學回家時,孟母不惜割斷快要織好的布,教育他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回想自己現在,有很好的學習環境,豐足的學習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應該認真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6

我們是炎黃子孫_龍的傳人,世世代代我們都誦讀着千古流傳經典的文化遺產。其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個兒童必不可少讀的經典著作。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們,要多讀書。五歲時,爸媽就特地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我一打開,天啊!全是字,我的頭都大了!上小學的時候,我才知道要用閱讀來充實自己,當我打開書櫃,拿出《三字經》時,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灰塵。打開第一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我開始背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再看意思:“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飽含人生哲理,我心想:這麼好的文章,我一定要看完!

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爲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爲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7

《古人讀書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讀書的方法有很多,因人而異。古人歐陽修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借鑑。歐陽修非常善於積少成多。他選了《論語》、《詩經》等十部書來讀、背。他只用了十年半的時間就把這十部書讀熟、背熟了。歐陽修積少成多,學到了大量的知識。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和閱讀,我體會到了古人歐陽修學習的好方法——積少成多、堅持不懈。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離不開積少成多的方法的。

記得我六歲剛上一年級的時候,體育課老師辛老師讓我們練習跳繩,我不會跳,所以只能跳完一個停頓一下,就這樣斷斷續續地跳了一堂課。回家後,總覺得這樣跳方法好像不對。因此我又開始默默地跟着媽媽練習。一開始,我怎麼練都跳不好,但經過媽媽的幾次師範以後,我似乎發現了技巧。首先跳繩的時候要有好的姿勢:自己給自己搖繩的時候不是手臂擺動,而是手腕擺動。再一個就是要有協調性,也就是手和腳的配合度。這就需要一個慢慢熟悉的過程了。就是這樣,我每天回家練習20分鐘,一天一天的積累,今天連跳兩個,明天連跳三個,積少成多,堅持了10天左右,終於掌握的技巧,也能夠連着跳了。記得有一天,爸爸媽媽都在我最前面幫我數着;“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一共十個!”媽媽爸爸高興地說道。

“耶——!我成功了!我能連着跳十個了!”我驚訝地說道。

體育課考完試後,辛老師公佈成績:孟園五十一個、李明昊四十九個、宋妍霏四十六個......王梓懿四十二個。下課了,大家都在草坪上休息,我坐在草坪上,想:積少成多、堅持不懈的方法讓我跳繩的成績從斷斷續續的一個變成一個接着一個的四十二個。

其實積少成多、堅持不懈的方法,可以用來學習大量的知識和本領。從小到大,我用積少成多、堅持不懈的方法學習和感悟到了很多,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一定會起到作用。

三字經讀後感8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啓蒙讀物《三字經》爲代表的作品最爲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至今爲止還未探索出這本書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昇華個人思想,讓你在體味韻律的同時,獲得並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爲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爲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裏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於受到後天外來環境的薰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後天環境“做出了評價,認爲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於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鍾,因爲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後天教育的影響,對於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遊戲、逃學、說髒話,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纔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字經讀後感9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啓蒙讀物《三字經》爲代表的作品最爲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裏面蘊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就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爲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就一天到晚帶着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蘊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作文

三字經讀後感10

今年上五年級的我,讀過很多書,有《父與子》這樣幽默好玩的;也有《冒險小虎隊》這樣推理,讓人思考的;更有啓迪人生,讓我懂得做人道理的,今天我寫的就是讓我懂得做人道理的“千古第一奇書”——《三字經》

《三字經》相傳爲宋人王應麟所做,從南宋起就被廣泛用作蒙學教材,直到明末清初。它包含了廣博的內容,即講教與學,又講禮儀規範。它是我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書。全書一共380句,結構嚴謹,文字簡練,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讀完《三字經》,真的能夠感覺它開啓了人們的智慧,能夠深入到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能培養一個人的優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所以《三字經》是千古第一奇書”非常恰當。

《三字經》包含的內容很廣泛,有教人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也有勸人學習的。我最喜歡的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蠶吐司,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它的意思是,狗能爲人們守夜,雞能爲人們報曉,而人生在世,倘若不努力學習,混混噩噩,對社會無用,連雞狗都不如了,能稱的上是人嗎?蠶吐絲爲人們織成絹帛,蜜蜂給人們釀蜜,一個人如果不好好學習,不爲社會做貢獻,那就連動物都不如了。這幾句話用簡單的詞語表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勵精圖治,發奮圖強。不要遊手好閒,貪圖享受,因爲這樣的人連物都不如。

雖然這是古代的文字,但是對我們想在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義,讀了《三字經》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也明白了媽媽讓我背誦三字經的良苦用心。雖然現在我只能背過二分之一的內容,但是我卻學到了很多。我會堅持下去,把整本《三字經》都背會,也希望朋友們有時間也讀讀這本書。

三字經讀後感11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後,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母親。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母親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說:”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裏,我總是和弟弟搶着吃,搶着玩,從沒有想着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爲這事父親母親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現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再想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母親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裏躺着,跟母親慪氣呢,弟弟敲門說:”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後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母親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母親,母親說:”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裏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說等你呢。“我二話不說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說:”你怎麼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着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後,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爲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三字經讀後感12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讀書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暑假,我重讀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讀起來朗朗上口,短短的文字,蘊含着深刻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就告訴我們:我們就像一塊璞玉,要想發光,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像播種一樣,只有灑下汗水,纔會收穫成功的果實。

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的就是黃香溫席,孝順父母的故事。這些古樸的文字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炎炎夏日,黃香在父親睡覺時,輕輕地爲父親扇涼,用孝心吹散炎熱;寒風刺骨的冬天,他先睡到牀上,用自己的體溫暖牀,再讓父親睡上去,用孝心驅走寒冷。他的孝心像春雨點點,滋潤着我們的心田。讀着讀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孝心女孩”——陳春林。母親病逝,父親癱瘓,可這些事都沒有難倒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擔。用自己的孝心燃起了父親生活的希望,用細心地照護讓父親重新站了起來。她帶父上學的行爲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成爲家喻戶曉的“孝心女孩”。無論是黃香還是陳春林,他們都用孝心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這樣經典的故事在《三字經》裏數不勝數,《三字經》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又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發揚光大,讓生活充滿愛。

三字經讀後感13

在誦讀課上,老師給我們讀了《三字經》,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我覺得它太有趣了,每句話都只有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請媽媽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讀完了這本書,並且懂得了其中的含義。原來《三字經》裏面包含了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經典故事,它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學習的方法等等。

《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黃香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母睡;而孔融年僅四歲,就懂得尊敬兄長,把大梨讓給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讀到這裏,我就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在家裏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媽媽把什麼最好的都給我,我卻覺得理所當然,還一不順心就哇哇大哭威脅他們。想到這,我的臉又紅又燙,心裏真慚愧啊!

有一次,我自己定了計劃,每天自覺地練兩頁字,剛開始幾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寫,慢慢地就沒有耐心了,寫出來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兩頁太多了吧,要不還是改練一頁好了!”這時,我讀到了《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通過寫一塊沒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沒有長年累月的細琢,是不能成爲一塊美玉的,教育我們人也是這樣,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習,堅持不懈,最終才能成功。我也應該學習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啊!

《三字經》教了我們善、惡、學、孝、禮、儀,我每天都要背誦它,還可以不時地提醒自己呢!

讓我們人人都讀懂《三字經》,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傳承一代又一代!

三字經讀後感14

我讀過很多課外書,《三字經》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記載了許多歷史文化,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記憶猶新的《三字經》有許多,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它讓我明白了人生下來就要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等於一個平庸無知的人,我讀了之後懂得人一定要學習。比如,我剛剛學《三字經》時,只會讀,不知道它的含義,後來,我經過查資料才理解它的意思,並把它記住了。之後不管看到那一句《三字經》,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了。

“融四歲,能讓利。弟於長,宜先知。”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孝親敬老,懂得尊重長輩,不自私自利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懂得的。我明白了兄弟姐妹、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尊重。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如果所有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來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遠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積累了很多豐富的詞彙,瞭解國家的歷史,學會了怎樣爲人處世。

三字經讀後感15

暑假裏,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爲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着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