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心得彙編15篇

學識都 人氣:2.05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字經讀書心得彙編15篇

三字經讀書心得1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學習《三字經》。《三字經》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給我以啓迪,其中“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還幫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真是太高興了。寫完作業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學滑滑板。可是雖然我的學習熱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聽我的話。爸爸讓我先學習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傾翻,就是不讓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學會後踏在滑板上那種飛翔的感覺,我還是一遍一遍地嘗試,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我原以爲學這個很容易,沒想到這麼不容易。”就這樣練習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聽我的話。爸爸看到我沮喪的樣子,鼓勵我說:“天天,你不要灰心,剛開始學,的確需要努力,但學會後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堅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聽後想:“好,我再堅持,我就不相信我學不會。”

可是,在以後的幾天中,雖然我也不停地嘗試,我依然沒有感覺,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體拼命地扭動,滑板好像不認識我一樣,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這幾天的努力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我對爸爸說:“我累了,不學了。”爸爸說:“天天,你不是剛剛讀過‘孟母斷織’的故事?”我氣呼呼地說:“是,可是和我有什麼關係!”爸爸說:“孟子怎樣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於對學習感到了厭倦,便逃學回家,他的母親爲了教育他,就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了。是啊,如果中途放棄,半途而廢,不就像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一樣嗎?我要是現在放棄了,還能體會飛翔的感覺嗎?,我對爸爸說:“爸,走,開始!”

堅持就是勝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動的我突然有了輕鬆的感覺,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好像學會了!”

《三字經》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認真地讀讀這經典!

三字經讀書心得2

我們上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給我們一本《三字經》。我打開一看,就讀了起來。可是不管我怎麼讀就是不懂裏面的意思,後來經過老師的講解,我這才明白《三字經》中的意思。從那以後,我就越來越喜歡讀這本書了。因爲它告訴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觸。“幼不學,老何爲”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讀書時,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愚,有不滿,則進步”……

書上還有“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這兩句已成爲我的座右銘,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爲的。我常用這兩句告誡自己:抓緊眼前的光陰,好好的學習。我也常想起這樣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是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

李白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疑惑地又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爲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學習要勤奮,要持之以恆。經過讀《三字經》我知道了:學習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讓別人去爲你努力。學習是需要有耐心的,總有一天你會從這裏面脫穎而出。

讀了《三字經》後,我更喜歡這本書了,因爲我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質。

《三字經》真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

三字經讀書心得3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就讓我朗讀《三字經》了。雖然我那時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讀起來依依呀呀的倒是別有一番韻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能將其背得滾瓜爛熟。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從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直鼓勵我背《三字經》的一片苦心。

《三字經》中有很多讓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殺豬傳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塊去趕集,曾子的兒子死活不讓自己母親走,母親就哄孩子說:“回來給你吃豬肉!好不好!”。兒子聽了母親的話,就鬆開了拉着母親的手。趕集回來後,曾子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其妻看見了說:“我是哄孩子的!”“哄孩子?以後孩子長大了哄你、我,怎麼辦?如何了得!”說完曾子一刀便把豬殺了。曾子是《大學》的作者,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言而有信,即使是對一個小小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讓我感悟甚深的是這一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塊玉在工匠的雕琢下,才能盡現它的光彩,成爲一塊稀世美玉。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練,很難成才。所以呢,從小就要刻苦讀書,長大才能成爲一個有作爲的人。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從這段話中明白了自己做爲兒女的要孝順和敬愛長輩,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現在已經開始爲媽媽分擔家務活了:擦席子、擦傢俱、拖地,晚上睡前給媽媽敲腿,按摩肩膀。讓媽媽睡得香香的,我纔開心。

《三字經》是古代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值得我們讀一讀的國學經典。一個人要多讀書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那就趕快行動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4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蘊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說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裏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說,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裏的東西,他就還給她,可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有趣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有趣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裏。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蘊含着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經》不但要背,還要背裏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爲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爲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爲了我們的將來,爲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文明,讓我們一起,來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5

媽媽給我買了《新三字經》這本書。一開始我並不感興趣,我漫不經心地瀏覽了一遍,發現這本書將中華民族傳統美、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現代文明修養熔於一體。於是,我被裏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就認真地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詞語,都標有註釋和道理。將我們所熟悉的孔融讓梨,聞雞起舞和司馬光救人等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故事概括、精簡爲三個字,講解了這些人物的背景及故事典故讓後人瞭解和學習;三字經中介紹了雷鋒助人爲樂,劉少奇、周恩來等前輩爲國鞠躬盡瘁,其中有鼓舞人要積極向上,青少年要尊老愛幼,講文明禮貌的三字詞;通過閱讀我還能從中學到歷史知識,如秦始皇統一中國,鄧世昌衝敵艦,火燒圓明園……

我們小學生最應該學的是“好戰士有雷鋒樂助人甘奉獻”。雷鋒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他因公殉職時年僅二十二歲,他用行動模範地實踐了自己立下“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當然,我們小學生所學的不是雷鋒的做法和事蹟,我們真正要學的是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和那一份爲人民服務的心纔是最重要的。

《新三字經》中最使我深思的是“家愛我我愛家推此心愛中華”。這句話是說家庭裏的每個人都愛我,我也愛家人,如果有這份心意去對待我們中國這個大家庭裏,我們也需要愛我們的祖國。

我們作爲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爲動力,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愛護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三字經讀書心得6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爲國。、爲民、爲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爲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書心得7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誦讀《三字經》。通過誦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爲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說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爲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爲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蘊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小學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讀書心得8

週末,我重溫了《三字經》這本書,這次的閱讀,讓我加深了對書中許多句子的理解。思想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覺悟,我感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根深源長。

一打開書本,我被裏面的每句話給吸引住了,比如:“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幾句話,我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人,如果你不去學習,就不懂得道理,一個不知道倫理道德的人,活在世上就沒有人尊重你。而後面的幾句話說我們年幼時要向老師,向長輩朋友學習禮儀。這些話讓我受益匪淺。

以前我不懂事,在學校裏總以爲學習不重要,上課不僅容易走神,不認真聽講,還常常惹老師生氣。成績必然一落千丈,每次的考試,成績總是倒數,班裏的同學都在進步,而我一直原地踏步。每次的成績排名,都讓我受到沉重的打擊。從此我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漸漸的改正自己的缺點,開始認真聽課了。過了一段時間,果然成績提高了,我感嘆的說:“當初我不該上課不聽講,而耽誤了學習”,幸好後面我能懸崖勒馬。

平時我還認爲,有些禮儀太繁瑣了,總覺得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有一回,我家中來了一位客人,爸爸叫我給客人端水倒茶,還對客人說:“叔叔請慢用”,那位叔叔笑着對我說:“謝謝,你真有禮貌”。我聽了叔叔的讚美,心裏真高興,一整天整個人都是飄乎乎的,嘻嘻……

《三字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大家都一起來讀讀吧,讓中華的傳統文化永駐你我心!

三字經讀書心得9

以前我都是不看百家講壇的,時間太晚了。因爲歷史老師讓我們去看,我就在網上挑了一期《三字經》解讀去看看,這個我還是挺感興趣的。也因爲看了這期的百家講壇,我才真正認識了《三字經》。

《三字經》和《百家姓》《千字文》共稱三百千。而三字經用“經”這就體現了三字經的重要性。寥寥1720個字的《三字經》概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的傳統文化。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和道家“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留給後人的文化遺產、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一代代君王粉墨登場、歷史人物或血灑疆場,愛國情懷感動一代代炎黃子孫;或助紂爲虐,遺臭萬年!

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令我印象最爲深刻,玉不琢不成器,出於《禮記》的《學記》。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不知義,人如果不學習的話,是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合適的,什麼是不合適的。錢教授講到君子拿玉,美玉來體現,來展現,或者來比喻君子所應該擁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經常用琢玉來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養,他使自己的修養越來越完善,就像雕琢這個玉一樣,所以《三字經》用玉不琢不成器來做比喻。因此我明白學習像制玉一樣,必須經過切磋琢磨的過程。所以《詩經》裏面也有話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三字經》所倡導的是,學習是一個過程,它像制玉一樣,必須經過切、磋、琢、磨這樣一個過程。

通過對錢教授解讀了《三字經》的學習,我明白了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需要我去切、磋、琢、磨,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人必須經歷過勤苦纔會有快樂,纔會有成功遇到困難我也應該有不怕苦的精神,並把遇到的困難當做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打磨的過程。

三字經讀書心得10

星期六,我做完作業,覺得實在很無聊。就拿起媽媽剛給我買的《三字經》,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遷到鬧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他就到學堂學習知識和文化禮儀。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多麼的重要啊!

雖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如果自己不刻苦學習,那也是沒用的。這讓我想起《三字經》中的”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學習,孟母很生氣的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來告誡孟子不要自棄其功,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經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夠有進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夠寫詩。他的父親認爲這樣有利可圖,就不讓方仲永學習,整天遊逛自誇,自以爲是。從此方仲永也就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變成了一個平常的凡人。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我們從這本書上能夠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爲中華民族能夠流傳下這樣的書而自豪!

三字經讀書心得11

最近正在讀《三字經》,頗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緒萬千,五更時分輾轉難測,披衣起早,寫出心得。

《三字經》成書於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自問世以來,就作爲兒童的識字教材,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它與《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視作傳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勵志的啓蒙教材;此經雖短,短短千餘言,但是卻能夠流傳至今,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麼,它的魅力何在?

本書雖短,但是很有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品來意味深長,文化濃重。古代的兒童,入學的第一部書就是它。孩子們一邊吟唱,一邊搖頭晃腦,韻味十足。

這部書不光形式上易於記誦,內容也很豐富。它以精悍的“關鍵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經》雖然是兒童啓蒙教材,但是其講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是難以改變的。它適合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去閱讀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運用它。孩童時代的人讀它記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讀它記它,有着不同的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習性卻各有差異;假如不去教導他,習性就會發生變化,轉變,所以要重視教育,持之以恆的教導。

我覺得,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95%還能夠在現在社會中適用。作爲教師,更要認真拜讀拜讀。“教書育人”,我認爲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我準備利用寒假認真地學習本書,開學以後結合學校工作,把這些道理加以運用,我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經讀書心得12

星期六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話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書中的一些含義,特別是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中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勤編,削竹筒,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這六段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七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入此勤奮的學習;宋朝趙普讀了一輩子的《論語》,做了宰相之後,扔勤奮學習;

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私削竹片來抄書,他沒錢買書,卻如此勤奮;孫普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沒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捉螢火蟲當作燈光看書,

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窮,卻沒有因爲點不起燈就停止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讀懂了這幾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優越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有辛勤的老師教導我們,書本都是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的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嗎,將來成爲國家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書心得13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書心得14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經》的書,令我感觸很深。

仔細看過後,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省吾身,思己過,言必行,行必果。敗與勝,非天命,得與失,乃互生。”“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意思是說只有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收到真實的效果。我們既要重視行動,也要重視認知,兩相促進,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頓就是經過反覆的思考,發現了“萬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經過觀察,然後反覆思考,再試驗,才發現了“鐳”,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考。

“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是說學業和事業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奮。人不能過度的追求享受,否則就會敗在自己的手中。韓愈的《進學解》裏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強調了勤奮思考的重要性。許多人的失敗是因爲懶,一個人過於貪玩、貪圖安逸,就會自己荒廢自己。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三字經讀書心得15

我讀過很多書:漫畫書,小說書,歷史書,童話書……但從中得到道理卻不多,只有《三字經》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啓示,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也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溫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回想以前,真是慚愧!!

啊!學習不就在於勤奮嗎?要是學習不勤奮,再聰明又有什麼用呢?

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經典的語句蘊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讓我難忘的話語之一。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爲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說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我們是中學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於遊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學習,要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

一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語題,但每一道題就像一座座迷宮,十分複雜,讓人看得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我就懊惱的丟下它們去看電視了。然而,我的腦海裏卻一直沒有丟下那一座座迷宮,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電視劇,不一會兒就把我的思緒踢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覺時,我才記起英語題還沒做,心中一陣緊張,沒辦法,只能挑燈奮戰把它們做完了。題目做完了才發現:其實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卻因爲偷懶沒有認真思考!看來真是“書山有路勤爲徑!!”

“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爲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就應該吃小的呀。”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隨着車子的顛簸,搖搖晃晃的,很危險,我立馬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小姑娘,你爲什麼要把座位讓給我呀?”我對奶奶說:“奶奶,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讓給您坐。”奶奶說:“你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聽完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