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心得 15篇

學識都 人氣:2.31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書心得 15篇

三字經讀書心得 1

我們要珍惜自己的黃金時間,用功讀書;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禮儀,不能成才;從小學會尊老愛幼,知道父母的甘苦,孝順父母……這一個個道理都來自於“道理的寶庫”——《三字經》。你看過《三字經》這本書嗎?可好看了!三字一句,六字一行,像順口溜似的,便於謹記,真有趣!

裏面的一言一語都蘊含着一個個道理,都成了我的座右銘。正因爲《三字經》這本書陪伴了我的童年,現在,我的見識不斷增長,視野不斷開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也是我們要學會做人的第一個道理。是啊!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如果從小就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自然就會變壞。有些父母從小就寵壞孩子,等孩子長大後卻嫌棄父母,漸漸誤入歧途。學好難,可學壞就容易了!我也不禁搖頭嘆息。現在那些坐牢的犯罪分子們,難道一生下來就註定是犯罪的命運嗎?不是。因爲他們從小不會區分善惡,惡漸漸侵蝕了他們的靈魂,令他們喪失了人性,迷失了自己,纔會成了他們永遠的罪過。纔會造成現在不堪設想的後果。讀了這句話,我感觸很深,腦子裏刻着這樣一句話: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學會辨別是非,將來做一個能爲社會作貢獻的人才!

我曾看過這一句:稻糧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讀着讀着,我不禁臉紅了,還真想挖個洞鑽進去。這句話就像一塊抹布,把我心裏的污跡抹得一乾二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誰都會說,甚至都背厭了。可行動呢?我也常斥責自己:農民伯伯千辛萬苦地種稻溫飽每一個人,我們卻若無其事地浪費糧食,這對得起農民伯伯嗎?回憶起農民伯伯,他們無論天氣多麼嚴熱,不論多麼寒冷,他們都日夜不停地耕種着的那種滋味,讓我無比慚愧。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中午在家裏吃飯,我吃飽了,可許多菜還在碗裏動也沒動。我瞧四周沒人,便把飯偷偷地倒進了垃圾筒裏,還不以爲然地走開了。現在認真地想想,哎,還真不應該。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可別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伯伯。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三字經》可真是一本好書!“道理的寶庫”這個光榮稱號給予它可真沒錯!我們要牢記《三字經》中的大小道理,並讀中思考,把書裏的知識真正內化爲自己的東西。日積月累,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在此,我就贈大家一句我讀《三字經》後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希望大家喜歡吧:海有邊,山有路。學無涯,不停步!

三字經讀書心得 2

週末,我重溫了《三字經》這本書,這次的閱讀,讓我加深了對書中許多句子的理解。思想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覺悟,我感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根深源長。

一打開書本,我被裏面的每句話給吸引住了,比如:“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幾句話,我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人,如果你不去學習,就不懂得道理,一個不知道倫理道德的人,活在世上就沒有人尊重你。而後面的幾句話說我們年幼時要向老師,向長輩朋友學習禮儀。這些話讓我受益匪淺。

以前我不懂事,在學校裏總以爲學習不重要,上課不僅容易走神,不認真聽講,還常常惹老師生氣。成績必然一落千丈,每次的考試,成績總是倒數,班裏的同學都在進步,而我一直原地踏步。每次的成績排名,都讓我受到沉重的打擊。從此我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漸漸的改正自己的缺點,開始認真聽課了。過了一段時間,果然成績提高了,我感嘆的說:“當初我不該上課不聽講,而耽誤了學習”,幸好後面我能懸崖勒馬。

平時我還認爲,有些禮儀太繁瑣了,總覺得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有一回,我家中來了一位客人,爸爸叫我給客人端水倒茶,還對客人說:“叔叔請慢用”,那位叔叔笑着對我說:“謝謝,你真有禮貌”。我聽了叔叔的讚美,心裏真高興,一整天整個人都是飄乎乎的,嘻嘻……

《三字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大家都一起來讀讀吧,讓中華的傳統文化永駐你我心!

三字經讀書心得 3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蘊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說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裏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說,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裏的東西,他就還給她,可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有趣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有趣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裏。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蘊含着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經》不但要背,還要背裏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爲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爲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爲了我們的將來,爲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文明,讓我們一起,來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 4

《三字經》裏都是在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一出生心地是善良的,通過讀書、學習,就能出人頭地。《三字經》裏也教導我們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裏也教導我們一些爲人處世的事情等,通過不斷學習,獲得、探索知識來提高自身修養。

每當我讀着《三字經》時,總會聯想到,那是的兒女十分孝順,並不是像現在的子女一樣,長大後出國留學,在國外定居,對家鄉的親人不理不睬。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好好讀書,成天泡在網吧裏,還有些人因爲不想去上學,而逃課去玩。讓我們來比一比現在的人和古代的人有什麼區別,現在的人做什麼事都要佔些便宜,而古代的人——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的詩賦,並懂得禮節,父母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孔融的父親買了一些梨,讓孔融選一個,孔融選了一個最小的一個梨,父親問他爲什麼要小梨子?他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就讓給哥哥吧!連孔融都可以把梨讓給哥哥,而現在的人不管是誰都要佔些便宜,可見現在的人和古人真是一個對比。

《三字經》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本文學瑰寶。《三字經》影響着我們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 5

放寒假沒幾天媽媽就給我買了一本教我灑掃、應對、進退,幫我學習、尊長、敬幼的書——《三字經》。《三字經》文如其名,以三字爲一句,四句一組,就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唱兒歌,琅琅上口十分的有趣。但是,《三字經》易學不易懂。從大年初二開始我就拿着這本書和《百家講壇》的教授一起讀《三字經》。

我最喜歡的是《三字經》的頭兩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爲什麼喜歡這兩句呢?是因爲這兩句能幫助我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意思是說,人初立世之時,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後來,因生活和學習環境變換,不同於當初之時了,差異變的越來越大,就象當今社會上的人,有好有壞。這兩句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書中不僅有這樣的解釋還有另外一種意思,就是講人在剛出生時本性是不善良的。爲什麼能這樣說呢?因爲每個人在嬰幼年時都很不懂事,不是很聽話。既不知道父母親爲家累還是不累,爲自己是生氣還是難過。所以說,人出生時是不善良的。

這兩種解釋我比較認同第一種。因爲,每個人在幼年或少年時不能只看聽不聽話,應在受過教育後再判斷是好是壞。應該往好的.方面看,往好的方面去培養。這樣,才能做社會有用的人。

我讀了以後深受啓發,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認真做事,誠實做人。長大後報答父母雙親,報效國家。

三字經讀書心得 6

本學期,學校科研處組織全體老師觀看百家講壇視頻: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併發了相關學習資料,這次學習,是我真正走進了《三字經》。看視屏之前,《三字經》的內容我知之甚少,只會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後面是什麼內我並不知曉。看了錢教授的解讀之後,我對《三字經》有了新的認識,我感到自己太孤陋寡聞了,我要補上這一課。

《三字經》是故人智慧結晶的經典,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它採用敘事和倫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典故,從上古社會到清朝結束,把各個年代都列出來了,文路清晰、流暢。《三字經》的內容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背,體現出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蘊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使人看了受益匪淺。從《三字經》中能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既能用來教育學生,又能啓迪心智,既是一本難得的幼兒啓蒙讀本,又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好書。

我比較欣賞這幾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古人尚且知道,教育孩子受環境、方法、時間、恆心的影響,我們現代教師更應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更好的發展。爲人師、爲人母的我感到慚愧。我知道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我要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作爲一年級的數學老師,不單單是教學生會做題就行,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使成長中的學生走正確的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勵學生刻苦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要教的東西很多,要教學生懂理,尊敬師長,友愛同學;要交學生懂得謙讓,互相幫助,寬以待人;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傾聽他人;要教他們做到彬彬有禮,井然有序……

作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養,通過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作爲教師,要了解歷史,借鑑歷史,取其精華,發揚光大,多讀一些經典書籍,在教育學生時,就會引經據典,同時運用聖賢的智慧,教書育人。讓我們認真學習《三字經》,繼承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 7

媽媽給我買了《新三字經》這本書。一開始我並不感興趣,我漫不經心地瀏覽了一遍,發現這本書將中華民族傳統美、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現代文明修養熔於一體。於是,我被裏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就認真地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詞語,都標有註釋和道理。將我們所熟悉的孔融讓梨,聞雞起舞和司馬光救人等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故事概括、精簡爲三個字,講解了這些人物的背景及故事典故讓後人瞭解和學習;三字經中介紹了雷鋒助人爲樂,劉少奇、周恩來等前輩爲國鞠躬盡瘁,其中有鼓舞人要積極向上,青少年要尊老愛幼,講文明禮貌的三字詞;通過閱讀我還能從中學到歷史知識,如秦始皇統一中國,鄧世昌衝敵艦,火燒圓明園……

我們小學生最應該學的是“好戰士有雷鋒樂助人甘奉獻”。雷鋒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他因公殉職時年僅二十二歲,他用行動模範地實踐了自己立下“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當然,我們小學生所學的不是雷鋒的做法和事蹟,我們真正要學的是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和那一份爲人民服務的心纔是最重要的。

《新三字經》中最使我深思的是“家愛我我愛家推此心愛中華”。這句話是說家庭裏的每個人都愛我,我也愛家人,如果有這份心意去對待我們中國這個大家庭裏,我們也需要愛我們的祖國。

我們作爲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爲動力,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愛護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三字經讀書心得 8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小學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纔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媽媽看了,說:“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於是,他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要被處死。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說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說:“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裏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三字經讀書心得 9

今天,我讀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經》,有人說我真是百看不厭,我想,大概是這樣吧。因爲,這裏的每一句都有着它深刻的道理。比如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融四歲,能讓梨;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我很喜歡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並且,我還知道關於這句話的一個故事。

孟子小時候,很是調皮,由於住的比較偏僻,有很多的人都從這條路上送去世的人,孟子和他的小夥伴,就學着這些人的樣子,堆一個小土堆,立上一塊小石頭,放一些小石子在旁邊,然後不停的哭。孟母看了,便搬了家,搬到了一個靠近菜市場的地方,可孟子很快和這裏的小孩子成了好朋友,他們學着賣肉的,也吆喝起來,孟母搖了搖頭,便又搬家,這次,孟母住在了一個靠近學堂的地方,他本想這下孟子應該好好學,沒想到,孟子卻逃課,回到家中,見媽媽正在織布,孟母看到後,心很痛,拿起剪刀就把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不理解的看着媽媽,孟母對孟子說:“你就像這布,我織到一半就把它剪斷,我不就是半途而廢嗎!你也是一樣的。”孟子聽了,淚流滿面,說:“媽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便跑回了學堂。

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什麼事,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除了幹一些壞事)還告訴了我們,不要學一些不適合我們的東西,一定要學一些好的東西,做一個好的自己,一定要學會約束自己。

三字經讀書心得 10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經》的書,令我感觸很深。

仔細看過後,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省吾身,思己過,言必行,行必果。敗與勝,非天命,得與失,乃互生。”“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意思是說只有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收到真實的效果。我們既要重視行動,也要重視認知,兩相促進,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頓就是經過反覆的思考,發現了“萬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經過觀察,然後反覆思考,再試驗,才發現了“鐳”,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考。

“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是說學業和事業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奮。人不能過度的追求享受,否則就會敗在自己的手中。韓愈的《進學解》裏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強調了勤奮思考的重要性。許多人的失敗是因爲懶,一個人過於貪玩、貪圖安逸,就會自己荒廢自己。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三字經讀書心得 11

放假這麼長時間就讀了一本書,就是《三字經》,剛開始媽媽讓我讀的時候我不是太理解,這不是以前那些人搖頭晃腦背的書嗎,有什麼意義,我直接說“封建糟粕吧”,媽媽說:“你好好讀讀,看看有沒有意義,這本書讀完以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朝代更迭,帝王興衰的紛繁歷史,還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這麼好呀,我翻開了滋養心靈的篇幅。

確實是語言非常簡練,內容非常豐富。原來我基本是把這本書背下來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爲了孟子小時候有個好的學習環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後來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爲了告訴孟子,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若逃學就像我剪斷布匹一樣,前功盡棄,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專心讀書,發憤用功,終成爲一代大儒,後人稱爲“亞聖”震撼吧,原來聖人小的時候也和我們一樣有那麼的缺點,但孟母愛子教子的行動使我非常感動也很受啓發。“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九歲,便知道在冬天,用身體溫暖牀上的被褥才讓父親去睡覺,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當做到的,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裏,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爲父母做個什麼呢。“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講道理,說仁義”,哦我算知道了《論語》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記載編輯而成,《孟子》是七篇,記錄了孟子的事蹟和言論,整本書的主旨,就是在談道德倫理的道理,我原來知道這兩個聖人和這兩本書卻不知道是誰寫的,講的是什麼,這下算弄個明白了。接着“自羲農,至皇帝,號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麼是三皇,伏羲、神農、和皇帝從這開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清太祖,領兵入關,平定各地的亂事,使百姓安定下來,到清世祖順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鞏固多民族封建帝國,清朝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統皇帝時,清朝滅亡。一個完整的中國歷史發展軌跡大致輪廓已經清晰的展現在我的眼前。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確定了在好好的讀幾遍,一直到我明白裏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離我們雖然有些遠的偉人是如何尊師重道、嚴格自律、勤勞節儉、知錯能改、中國歷史發展也是我們的隗寶,讓我們吸取經驗並借鑑,不會重蹈覆轍,讓我在傳統文化薰陶中更進一步。

三字經讀書心得 12

以前有“三、百、千必讀”的說法,這的意思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必須讀!三字經的特點是三字一句,簡介明瞭。別看它簡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後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奧:“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傳統當中,有三派說法。一派,孔子的說法。他的說法是什麼呢?就是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爲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孔子的說法。換句話說,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孔子置而不論(意思是他不說),留個懸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極深關係的荀子的看法。他認爲“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他這個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爲我們看一個小嬰兒生下來,他餓了就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辛苦嗎?他會管母親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生病了嗎?都不會,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

那麼《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卻不明確。孟子並沒有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確意見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爲人的本性是會變的,向孫悟空會72變一樣,有時候是善,有時候是惡……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爲國。、爲民、爲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爲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書心得 13

我讀過《三字經》之後,有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而且也讓我感到有些後悔,那就是“融四歲,能讓梨”。這是個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買梨回來,哥哥們總是一哄而上,你爭我奪,都想挑的吃。只有孔融不爭也不搶,每次都排在後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買了梨回來,讓小孔融先挑。可他還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問他:“有那麼多大梨,你爲什麼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應當留給哥哥吃,我是弟弟,當然該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歲。讀過這句話,瞭解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到後悔莫及,因爲我知道,每次父母買回好吃的,他們總要第一個先想着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卻怎麼也想不起他們來,而且每次我吃的好東西最多,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卻吃壞的、酸的、不好的。現在我都十歲了,怎麼還沒真正做到這一點?在家裏,每個人都讓着我。吃飯時,把吃的讓給我;看電視時,想看哪個頻道也是我說了算;過年買新衣服,給我買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會欣然接受。一家人圍着我團團轉,就連奶奶也一直關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聰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絕了。奶奶年紀大了。過年時,許多親戚朋友來看望她,總會給她帶許多水果、補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後,奶奶就向我招招手:“來,來,給你吃!”邊說,她邊拿起身旁的某樣東西塞到我手裏。原來,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後便“噌——”跑開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經十歲了,我搶過餅乾就往奶奶房裏跑,我要把它讓給奶奶。“奶奶,奶奶!”我大聲呼道。奶奶見我捧着剛纔的餅乾來到房裏,很疑惑:“孩子,你怎麼了?這餅乾不好嗎?”“奶奶,這餅乾很好吃,但我要讓你吃。”“爲什麼?”“你是長輩,晚輩要孝順長輩!”“孩子,奶奶不愛吃纔給你的。”奶奶笑道。“胡說!”我大喝一聲,“你愛吃的,你一定要吃。”說完,我跑出了門外。關門時,我聽到奶奶小聲說了一句:“我孫子長大了!”我站在門外,做了個鬼臉,笑着說:“奶奶,我要學會讓。”謙讓是一種美德,其實謙讓也能使人感到快樂。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在家庭中,讓出的是親情;在校園裏,讓出的是深深友誼……同時,我也覺得《三字經》這本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那種精神,把好的先讓給別人,多一份謙讓,也就多一份關愛。讀過我的感受,你們難道沒有這種想法嗎?

三字經讀書心得 14

從幼兒園開始,媽媽、爸爸和老師就讓我不斷地接觸了不少國學經典,如:《三字經》、《論語》、《增廣賢文》、《弟子規》、《三十六計》……

到現在我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這些經典的中華文化就像是最好的貨幣,陸續存入我這個大腦銀行,伴隨着我健康成長,從中受益。在所接觸的國學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三字經》了。第一次見到它應該是從三歲多開始的,那時候我還小,什麼也不懂,但是很樂意參加每天睡覺前的“親子活動”——全家誦唱《三字經》!媽媽讀一句,我就跟着讀一句,爸爸背上句,我就接下句,只覺得像在讀順口溜一樣,朗朗上口。有時我們讀着讀着,居然還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

那時我還不明白媽媽爲什麼把《三字經》作爲我的“訓蒙”讀本,只是有一天清早吃早餐的時候,我若有所悟地向全家宣佈:“我會寫‘曰’字啦!就是把‘日’字寫胖一點就變成了‘曰’!”全家人先是一愣,過了一會兒,不禁一起哈哈大笑。再次拿起它是在小學的第一個寒假,班主任李老師佈置了一個特殊的寒假作業——背誦《三字經》。因爲腦海中有似曾相識的模糊印象,加上又學了拼音,所以我只利用二十幾天的時間就全部背完了。

這一次,我的收穫可真不小,不但比別人認識的生字多,還閱讀了“孔融讓梨”、“鑿壁偷光”、“獻之練字”等許多勵志的故事,懂得了孝敬長輩、勤奮學習、從小立志的重要。到了今年三年級假期的一個傍晚,因爲不滿媽媽的嚴厲批評而悶悶不樂的我,不由自主地又在書櫃裏找到了它——我的良師益友《三字經》。當“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些親切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時,心裏變得十分沉靜,回想起自己的過錯和長輩們爲我付出的一切,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現在,國學誦讀已經成爲了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暢遊在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海洋裏,融入到古聖先賢仁義禮信的心靈中,我明白了這些經典就像春天的種子,播種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始終伴隨着我的成長,必將結出累累碩果!

三字經讀書心得 15

聽說三字經上有一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好,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意思大概是:人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和智能纔會慢慢形成很大的差別。如果對小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善良的稟性就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幾句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打動了我,讓我感到人是善良的,如果不嚴加管教,就會變壞。

記得有一次,我上幼兒園,下課了,有一位同學看見同學不在,就偷她的東西。中午吃完飯後我就跟他說:“你沒聽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而他回答說:“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呀。”我說:“也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要保住一個人的善良本性,必須加強教育,包括良好生活環境的影響。這種教育,又必須從幼兒園、小學開始。”最後,這位同學終於把缺點改了,成了一位優秀的好學生。而且他不但主動承認是他偷的,還受到了大夥和老師的表揚,丟失東西的同學也原諒了他這種不好的品德。

我感受到人的善良是自己創選的,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加強教育,自己管好自己,多幫助同學。

我以後要善良,不被生活環境影響,要想善良,就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