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美食特產>

河北廊坊市特產有哪些

學識都 人氣:2.59W

大家有去過河北廊坊市嗎?去過的朋友知道那裏的特產是什麼嗎?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河北廊坊市特產有哪些

1、固安柳編

產於河北固安。如編制衣簍,一般經過打底、圓底、收口、袋把等,每道工序均須編織緊密,花條牢固,紋理整齊。收口爲重要一環,系將原有經樁免倒後作緯,相互交壓等多種技法,由左向右逐漸編爲條狀。果盤、花籃、茶几等色調和諧,編紋緊密清晰,圖飾優雅大方,輕便,結實實用;其仿古花瓶及宮燈造型古樸,圖飾秀美,色澤渾厚,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2、勝芳蟹

勝芳蟹,原產自河北省的勝芳鎮,白洋澱原來分爲東澱和西澱,勝芳鎮所臨的就是東澱,這裏的河蟹由於距入海口的距離適當,水質良好,當時的生態適合河蟹生長,所以勝芳的河蟹曾居全國的河蟹之首。勝芳蟹是一個統一的名稱,不論是否是勝芳本地生產,只要是白洋澱東澱的河蟹均統稱爲勝芳蟹。分佈地域及食用情況勝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與勝芳蟹齊名的淡水蟹還有陽澄湖的清水蟹和崇明的-蟹。世界上各大江湖0有300多種螃蟹,可供食用的大約有20來種,而最負盛名的是我國“中華絨螯蟹”。每年中秋節前後,是勝芳蟹上市的旺季,勝芳蟹的主要市場在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目前由於河道常年枯水,生態環境的變化,勝芳蟹已經很少見到了,不過如果國慶節長假到勝芳鎮,還是能吃到的。現在,勝芳鎮隸屬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作爲霸州市的東市區進行建設和發展。

3、大廠肥牛

“大廠肥牛”始創於1992年,因最先爲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開發而得名。純正.的“大廠肥牛”色澤鮮豔,顏色柔和,呈大理石花紋,口感細嫩、多汁,入口綿潤,回味無窮。 大廠縣畜牧產業歷史悠久、遠近聞名,2010年,全縣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的64%,畜牧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6%。縣域內現代化肥牛加工企業達60餘家,年屠宰量達120萬頭(只),佔領了首都牛羊肉市場70%份額,年產值超10億元。縣域內福華肉牛育肥場是全省四個獲得“農業部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稱號的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之一。 . 2010年12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審覈,決定對“大廠肥牛”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 大廠肥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爲河北省大廠縣所轄行政區域。包括大廠鎮、祁各莊鎮、夏墊鎮、陳府鄉、邵府鄉五個鄉鎮105個行政村。

4、大城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特別是近年來,隨着農業結構的調整,棗樹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目前,全縣金絲小棗種植面積已達13.74萬畝,進入盛果期的棗樹3.2萬畝,金絲小棗產量達800萬公斤,銷往全國各地和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大城縣所產的金絲小棗1997年被國家綠色食品檢測中心確定爲無毒、無公害的綠色食品,被河北省第一屆農博會確定爲名優產品。 大城金絲小棗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的特產。大城縣金絲小棗栽培歷史悠久,所產的金絲小棗1997年被國家綠色食品檢測中心確定爲無毒、無公害的綠色食品,被河北省第一屆農博會確定爲名優產品。“大城金絲小棗”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廊坊市大城縣棗樹種植歷史悠久,600年前就有種植記載,土質適合棗樹生長,現存300年以上樹齡的棗樹仍能豐產。近年來,該縣堅持把棗樹種植作爲一項富民工程來抓

5、安次甜瓜

安次區厚皮甜瓜栽培始於1987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種植歷史,目前面積已達3萬畝,年產甜瓜9萬噸,產值可達1.8億元,成爲我國北方厚皮甜瓜主產區之一。安次區於1996年註冊了“金都”蜜瓜品牌,至今已有15年之久。該區於1997年被中國特產研究會命名爲“蜜瓜特產之鄉”, “金都”蜜瓜品牌於1997年被評爲河北省名牌產品,並在97北京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爲名牌產品,1999年又被列爲河北省22種名牌農產品之一,並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獲得銅牌。

6、三河豆片兒

三河豆片兒始創於宋,盛名於清。相傳清康熙年間,廉吏彭鵬任三河知縣六年,對三河豆片兒情有獨鍾,每飯必食,尤喜三河城南中門莊人稱豆片兒張做的`豆片兒,並親赴其家中私訪,見張老漢老兩口無兒無女,起早貪晚,推磨破豆做漿,甚是辛苦,便將懲治一買面0商罰得的50兩白銀送給豆片兒張買一毛驢拉磨,二老感激涕零,民衆更是傳爲佳話。 彭鵬不僅自己喜食三河豆片兒,還把三河豆片兒作爲貢品呈送給康熙皇帝,康熙嘗後大悅,又賞給後宮和王公大臣品嚐,一時,三河豆片兒名聲大噪,銷路日盛,不僅三河做豆片兒的越來越多,而且還蔓延到京東各縣。 豆片兒,其他地方亦有所產,但俱是未加調料煮熟的生片兒,有的雖製成卷或切成絲,外形很美,但卻淡而無味。

7、三河豆皮

三河豆皮三河豆皮(三河豆腐絲)2006-12-0510:30原料配方:大米2千克糯米750克綠豆1千克豬肉400克叉燒肉75克生豬口舌100克生豬心頭100克生豬肚子100克雞蛋5只蝦仁100克水發玉蘭片100克水發冬茹50克硝水5克水粉50克粗鹽35克蔥花50克黃酒15克醬油50克豬油200克味精少許。製作方法:1.制餡:(1)將豬肉切成塊:將豬口舌、豬心頭、豬肚子一起放入鍋內,一次加足清水(約0.5千克)和鹽、醬油、硝水、黃酒、味精用大火燒熟,撈出晾乾(滷汁保留)。再把它們同叉燒、冬菇、玉蘭片都分別切成小丁。然後將鍋放火上,下豬油燒熱,先倒入玉蘭片丁炒數分鐘,倒入上面保留的煮肉滷汁和冬菇丁繼續燒十幾分鍾後,將切好的各種小丁全部入鍋,用大火燒至全熟,滷汁極少時,起鍋即成肉餡。

8、羊眼兒包子

羊眼兒包子羊眼兒包子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相傳,清朝康熙皇帝,曾喬裝打扮到前門外,品嚐回民羊肉包子鋪的羊眼兒包子。康熙走進羊肉包子鋪,殷勤的回民掌櫃用小托盤送來了兩杯蓋碗茶。向康熙問安後,陪着笑臉說:“不怕爺惱,爺在裏邊(宮廷)什麼山珍海味沒嘗過,還屈駕來嘗羊眼兒包子,小的實在不敢孝。”康熙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識破,還是要吃包子。掌櫃的無奈,只好說:“爺嘗臉,一定要吃,那請稍等會兒。”不一會兒,便送來了熱騰騰的小包子。康熙用筷子挾一個放在碟子裏,細心地觀察。只覺陣陣香味撲鼻,放到嘴裏一嘗,果然味道鮮美。但是,康熙左找右找也未看見“羊眼兒”,便問掌櫃的:“爲什麼看不見羊眼兒?”掌櫃忙回答說:“回爺的話,有罪不敢欺瞞:餡肉沒有羊眼兒,只是做的精細些,包的個頭小一點,像羊眼兒,就給起了個‘羊眼兒包子’的名字。”

9、雞豆米

雞豆米雞豆米別名:雞頭米、雞頭蓮、刺蓮。雞頭米,即新鮮芡實,又名雞頭肉,俗稱雞頭,果實呈圓球形,尖端突起,狀如雞頭,有健脾益氣,固腎澀精等作用。一年生水生草本,全株多刺。地下莖粗短。初生葉沉水,箭形而小,後生葉漂浮水面,圓盾形或盾狀心形,直徑可達130cm,上面多皺摺,下面帶紫色,葉柄及葉脈均多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伸出水面;萼片4,有刺;花瓣多數,紫紅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8室,柱頭圓盤形。漿果雞頭狀,海綿質,暗紫紅色,密被尖刺。種子球形,直徑約1cm,黑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栽培或野生於湖沼、池塘中。種仁球形,直徑5—8mm。表面有棕紅色內種皮,一端黃白色,有凹點狀的種臍痕,除去內種皮顯白色。

10、文安小磨香油

文安小磨香油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的特產。文安小磨香油歷史悠久,原料精良,工藝考究,色澤澄亮,純淨濃香。它既是烹飪的上等用油,又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在周邊各市縣乃至京、津諸地,均享有盛名。小磨香油的原料是芝麻。芝麻既稱這種植物,又稱這種植物的種子。芝麻富含油脂,故稱“脂麻”;芝麻原產自非洲,相傳漢代張騫在西域得其種,故稱“胡麻”。晉石勒時諱“胡”字,改爲芝麻。芝麻榨油技術是芝麻傳入中國後開始的。文安的小磨香油當然也和芝麻的種植有直接關係。不過,文安種植芝麻的歷史,明代以前沒有記載,至明末創修《文安縣誌》纔有記載。文安人對芝麻情有獨鍾,“要發家,芝麻瓜”的民謠流傳已久。民國9年(公元1920年),城內闢有芝麻交易場所——芝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