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發展對策

學識都 人氣:9.8K

 摘 要:自從1995年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的誕生,網絡銀行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都普遍重視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改革發展至今,我國銀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整體競爭能力和現代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但逐步完成的數據大集中並非金融信息化建設的終點,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即將在2006年全面放開金融業的限制,國內金融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白熱化,網絡銀行作爲競爭的焦點備受矚目。本文以網絡銀行作爲研究對象,全文共分4個章節。第一章,對國內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背景進行介紹。第二章重點分析國內網絡銀行的業務的發展現狀、問題等。第三章對比外資商業銀行的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現狀、在華競爭策略,找出國內網絡銀行業務發展上的差距和不足,並進行相應的理論分析;第四章,針對差距和不足,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國網絡銀行建設的一系列對策和措施。

探討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發展對策

 關鍵詞:網絡銀行,WTO,金融創新,客戶爲中心,業務流程再造

所謂網絡銀行,就是依託信息技術和各類網絡載體而興起的一種新型銀行服務,以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爲典型代表,這種服務具有便利、實時、快捷等特點,作爲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新形式,作爲拓展中間業務的新渠道,其產生的效益和影響將更爲廣泛,更有利於維護客戶的忠誠、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國內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我們也可以預見到,網絡銀行提供的服務將成爲一種標準,而最先適應這場新技術、新信息革命的發展,開發出最具個性、最具生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中間業務的商業銀行,必將是這場競爭的勝出者。[1]

1國內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背景

自從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網絡銀行“安全第一網絡銀行”營運,網絡銀行以其出衆的業務發展魅力,日益受到銀行業的重視和青睞。我國網絡銀行是在全球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其中招商銀行和中國銀行是我國網絡銀行的先行者,之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都先後加入了網絡銀行業務的創新以及營銷活動,目前國內已有十幾家商業銀行相繼開通了網絡銀行業務,網絡銀行已經逐步成爲國內商業銀行開拓業務、發展優質客戶、與外資銀行競爭的新渠道。

1.1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促進了網絡銀行發展

隨着國內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企業信息化、電子商務、政務的發展,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一方面爲網絡銀行的進一步普及和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巨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經濟行爲需要商業銀行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無國界的金融服務。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2004年網上銀行交易額已突破40萬億元,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在網絡上實現流轉;隨着網絡銀行業務的不斷髮展,業務品種的日益豐富,以及交易便利等諸多特點和優勢,越來越多的民衆逐漸接受和認同網絡銀行,又據《錢江晚報》2005年8月26日引新華社文《網上銀行漸成新寵》中提到,據新華社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瀋陽、濟南、福州、成都、深圳等十大城市做的調查顯示,個人用戶正在使用網上銀行服務的19.4%,在未來一年內可能使用網上銀行服務的35.7%;企業用戶中,使用了網上銀行的10.1%,在未來一年內可能使用網上銀行的25.5%;

1.2入世以後網絡銀行發展具有緊迫性

2006年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承諾時限業已迫近,外資銀行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也將進一步凸顯,競爭必將進一步加劇,傳統的單一渠道競爭必將走入死衚衕。因此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並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跟上時代的發展,推動信息、網絡技術在銀行管理、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促進金融服務、渠道等一系列的創新。其中網絡銀行作爲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產物,正是外資銀行準備在中國大展拳腳的有力武器,也是國內商業銀行和外資一較高低、用於滿足市場需求,贏得更多客戶和商機的最佳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也爲商業銀行的戰略調整埋下了伏筆,做好了準備。

2國內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始,網絡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大“U”型,但2003年之後,網絡經濟迅速得以恢復,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的發展對網絡銀行、網上支付結算業務等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以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爲代表的新一代國內網絡銀行及時抓住了市場機遇,調整了發展戰略、策略,迅速得以發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2003年,國際金融界的權威雜誌《銀行家》兩次將唯一的關於商業銀行網站的大獎――“全球最佳銀行網站”獎項頒給了中國工商銀行網站,這是對國內網絡銀行建設和發展的肯定;2003年6月3日,招商銀行又以“一網通”技術獲得了有國際IT業“奧斯卡”之稱的“CHP國際計算機大賽”金融房地產類的“21實際貢獻大獎”決賽提名獎項。

 

 

相對於傳統交易渠道,網絡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從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出發,並結合國外網絡銀行的發展過程,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網絡銀行的過程中,大都選擇了網絡銀行和傳統網點互相支撐的“鼠標+水泥”的混合性模式,把網絡銀行作爲商業銀行的一個有機補充,通過大力發展網絡銀行,從而降低經營成本,使之成爲銀行服務的主渠道和客戶享受銀行服務的綠色通道。

2.1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現狀

2.1.1 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狀況

1998年3月6日,中國銀行成功進行了第一筆電子交易,首次向客戶提供了網上銀行業務,這也是我國第一家開辦網絡銀行服務的銀行,用戶可以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購物及享受其它金融服務。隨後各大銀行均加快了邁向“網絡銀行”業務的步伐。

到目前爲止,境內開展實質性網絡銀行業務的已有超過60家銀行,到2002年底,我國中資商業銀行辦理網上銀行業務的客戶數爲350萬戶,交易金額超過5萬億。到2004年12月底,客戶數已超過1000萬戶,一些銀行一年的網上銀行業務就高達20萬億。根據2005年1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CNNIC)及銀行權威機構預測,到2005年底,我國上網用戶數將飆升至1.4億戶,網上銀行將成爲商業銀行爲高端客戶提供服務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網絡經濟的巨大推動力下,我國網絡銀行將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例如,工商銀行的新一代個人網上銀行“金融@家”能夠滿足帳戶管理、轉賬支付、各種在線繳費業務、24小時無限額任意轉賬、實時跨行支付、專業化的外匯、證券和保險信息及交易等服務。交通銀行網上銀行業務不僅包括傳統的銀行卡業務,還包括新興的貸記卡業務以及理財功能強大的外匯寶、開放式基金等功能。提供全方位的外匯資訊、交易、查詢服務和輕鬆理財服務。2004年,興業銀行推出的“在線興業”3.0版,其人性化的用戶操作界面、客戶化的功能設計博得了用戶的親睞。

與國外發達國家網絡銀行發展水平相比,我國網絡銀行發展還僅僅處於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如下的二個方面:

首先我國的網絡銀行業務發展極不均衡,發展的不平衡又表現在兩個方面:銀行間的不平衡以及地區間的不平衡。

銀行間的不平衡表現在: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爲首的佼佼者已經走在了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的第一梯隊,在客戶羣、業務發展上形成了一定的業務規模。iResearch艾瑞市場諮詢根據中國工商銀行的公開數據顯示(如表2.1所示),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個人客戶規模爲1485.73萬戶,比2004年新增531.5萬戶。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企業客戶規模爲32.45萬戶,比2004年新增20.75萬戶。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交易額爲42.2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24%。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交易額爲46.7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22%。2005年招商銀行網上銀行交易金額的櫃面替代率是38%、交易筆數的櫃面替代率爲22%,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的櫃面替代率爲26%。[3]而很多中小機構,如各地的城市商業銀行等大多都還沒有開展此項業務;

個人客戶

規模 企業客戶

規模 網上銀行

交易額 電子銀行

交易額 櫃面

替代率

2005

1485.73萬戶

32.45萬戶

42.2萬億

46.7萬億

26%

2004

972.23萬戶

11.70萬戶

34.0萬億

38.3萬億

表2.1:工商銀行網絡銀行數據比較(數據整理自iResearch艾瑞市場諮詢)

第二,網絡銀行的業務發展情況還處於初級階段,具體的網絡銀行業務發展也很不均衡,市場需求是最終決定業務發展的根本動力。例如網上支付、以及網上各類結算功能由於滿足了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發展特別迅速。網上支付已經成爲電子商務在線支付服務的主渠道。據中國工商銀行數據,截至2004年11月末,該行在線支付交易額累計突破50億元大關,其中B2C交易額達到21.67億元,交易筆數達到920.3萬筆,B2B交易額達到28.89億元,交易筆數達到1.2萬筆,已經成爲國內最大電子商務在線支付服務提供商。[5]據淘寶網(阿里巴巴旗下網站,是目前國內較紅火的C2C交易網站)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工商銀行在該網站上成交的交易量就達到日均2萬多筆。[6]業內人士指出,商業銀行成爲電子商務在線支付服務的主渠道,表明長期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網上支付瓶頸已經被成功突破。[7]而如網上理財服務,由於分業經營、CA認證、安全問題、社會徵信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在服務和產品類別上與國外一流的外資銀行之間的差距還很大。下圖2.1是iResearch公司對部分網絡銀行客戶進行抽樣調查得到的“網民認爲各網上銀行最具特色的前三項服務”的統計結果

2.1.2我國網絡銀行發展面臨的問題

網絡銀行可以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帶來的便利,減少固定網點數量,降低經營成本,而用戶卻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只需一臺電腦,一根電話線或網線,無論在家裏,還是在旅途中都可以與銀行相連,享受每週7天,每天24小時的不間斷服務。

在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後,我國的網絡銀行業務有了長足的進步,各大商業銀行業務量中所佔的比例也逐步上升,以中國工商銀行爲例,今年1~8月份,中國工商銀行的電子銀行交易量達到創紀錄的28萬億元,電子銀行業務量的比重已經超過了中國工商銀行總業務量的25%[5];但是也面臨着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得到解決,對我國網絡銀行未來的發展將造成很大的影響。

社會信用環境限制了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

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網上銀行缺乏應有的信用環境。中國的信用體系程度低,許多企業不願採取客戶提出的信用結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現金交易、以貨易貨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發展。互聯網具有充分開放,管理鬆散和不設防護等特點,網上交易,支付的雙方互不見面,交易的真實性不容易考察和驗證,對社會信用的高要求也迫使中國應儘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以支持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其次,在網絡經濟中,獲取信息的速度和對信息的優化配置不高,海關、稅務、交通等電子支付相關部門的網絡化水平未能與銀行網絡化配套,都制約了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

法律規則與現實的需求脫節問題

網上銀行仍然是經濟金融活動的一部分,它離不開法律的規範和保護,而現行的法律又很難規範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和保護消費者權利,網上資金轉帳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錯誤,資金就有可能不能正常支付,引發法律方面的糾紛,這些都需要法律來進行規範。

安全問題十分突出

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產品創新是商業銀行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和根本出路,是金融業發展的基礎。

相比外資網絡銀行,國內網絡銀行起步較晚,發展的環境不是很理想,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分業經營、個人和企業信用體系不完善等,導致了業務品種比較單一,經營範圍狹窄,主要還是集中在傳統業務的網絡化實現上;在網絡創新業務和高科技產品發展上如理財業務、信息服務等業務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應對外資銀行挑戰的綜合競爭能力,並且目前商業銀行的各個系統都是在原先的IT規劃下做的,基本上都是在縱向上實施的,因此造成了信息孤島在橫向上不能溝通,因此在對客戶的支持,爲商業銀行提供決策支持等方面有很多的侷限和欠缺;

3.3.3客戶服務質量不盡人意、服務手段滯後

“服務是帶來業務的前提,服務就等同於業務。”這是對服務經濟的最佳詮釋。關係營銷的核心是客戶佔有率,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在客戶服務方面已有很大的進步:國內商業銀行已普遍建立了客戶服務中心,例如建設銀行的95533,工商銀行的95588,旨在通過規範的服務更好地服務客戶;網上銀行現在也大都提供了產品業務宣傳、留言板等功能,較好地實現了與客戶的雙向溝通;

3.3.4防範風險能力不足

網絡銀行是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新的銀行產業組織形式和銀行制度。[15]網絡銀行存在兩類風險,既有網絡技術形成的新的風險,又有經營銀行業務所固有的風險。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風險:

1、法規滯後、監管不力。網絡銀行涉及消費者權益保護、財產披露、隱私權保護以及金融體系自身的安全,我國雖然已經頒佈了《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網絡銀行的市場準入、風險防範、法律責任作出了原則的規範;隨後,2005年4月1日《電子簽名法》的正式生效,徵信制度的試行,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和《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徵求意見稿》等,都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加大了規範力度,有利於網絡銀行的健康發展。但其他方面的配套法規還少得可憐,缺乏有效、有力的法律支持:如對網上交易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缺少清晰的劃分,對網絡銀行在使用電子貨幣和虛擬金融服務時遇到的糾紛缺少完整的解決方案和行爲準繩,對網上跨國交易沒有有效的交易合約和法律認定等;這些對發展網絡銀行業務的推廣來說,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制約要素;

電子化基礎薄弱,存在技術風險。網絡安全、交易風險、包括業務流程的安全控制都需要網絡技術、加密技術、金融科技等來大力保證,而我國目前的網絡銀行的大部分計算機硬件設備主要依靠從國外進口,許多國產的安全產品,其核心技術也是國外的;這些都成爲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的安全隱患。例如,建設銀行從惠普公司購買的B1級安全認證的整套環境,由於美國防部近期買斷了該軟件而直接導致了不再得到惠普公司的技術支持,必須重新選擇新的軟件支撐以及開發設計;

    4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發展對策探討

改革至今,國內銀行業在採用先進的IT技術手段的超前性方面,趕上甚至超過許多國外的同行;然而,在應用技術的水平和業務管理的水平等重要環節上,卻與歐美髮達商業銀行差距甚大。作爲與外資銀行競爭的主要武器之一,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網絡銀行業務時,應該針對自身不足,強化管理和改革,制定行之有效的發展對策,以確立在金融同業市場中的合理地位,並實施一系列的市場開拓和內部管理重整計劃,不斷提升其核心競爭能力,形成相對競爭優勢。

4.1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 對網絡銀行的各組成功能進行充分理解,實現網絡銀行各渠道和服務的優勢互補,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個性化要求不斷推出創新性產品,好用、實用、貼近客戶;關於業務突破點,我認爲以下幾方面可以着重考慮:

1、小額支付。目前電子商務在線交易、在線遊戲和電影、付費瀏覽、音樂下載、手機鈴聲下載、信息定購等都是一些小額支付,但是市場的需求卻很旺盛,資金總量也很可觀,而目前最主流的做法是無證書網上支付和利用移動電話實現短信支付或定製,前者的安全缺乏保障,而後者本質是一種變相的脫媒,因此如果能利用網絡銀行,例如通過發行網上電子貨幣、利用手機銀行、與運營商合作移動支付項目或其他方式等積極參與該業務,並從業務、技術上來保證或者說實現,對商業銀行而言,這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競爭舉措;如果能做到,並能申請到專利的話,這更將是一個突破;

2、中國銀聯在2004年9月集中之後,又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擬建立統一的中間業務平臺,因此要做好一定的技術、業務儲備,爲今後的業務發展、開拓做好準備;

利用整體優勢,做好渠道整合

相對於外資商業銀行,國內商業銀行應該充分利用整體優勢,將網絡銀行作爲建設現代銀行的發展方向,針對各個渠道的特點、功能、優勢等,進行分解、合併,揚長避短,做好渠道整合,建成新的服務關聯,從而達到“1+1> 2”的效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

1、加強網絡銀行渠道服務和產品與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結合與創新;

2、通過netmeeting、chat或直接對話等手段,加強自助服務如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自助渠道和呼叫中心坐席等人工服務的結合,加強客戶支持和服務,使得客戶能在一定的指導下更方便、自如地進行操作;

3、利用手機銀行和郵件的預警和通知功能,即時介紹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動態和營銷活動,並及時通知客戶相關的重要交易信息等;

4、加強網上銀行的營銷功能;

5、互補櫃面服務和網絡銀行服務的各項功能;充分利用櫃面的主動營銷和網絡銀行服務的電子化、自助化的特性,使得既能緩解櫃面壓力,增加高價值的客戶比例,又能積極發揮網絡銀行的優勢,逐步成爲傳統業務辦理的替代渠道;

6、加強網絡銀行各渠道間的信息互通和轉換,通過中後臺的支持,提升整體服務質量,形成完整、統一的服務界面和形象;

收費策略

網絡銀行的收費,旨在降低經營成本,並能投入更多的銀行資源爲優質客戶服務,以期企業利潤最大化。因此收費策略應該在不斷完善服務、產品,提升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有選擇,分階段實施。因人而異,因服務而異,通過合理的成本定價、服務收費來選擇銀行客戶,引導不同類別的客戶享用不同的服務項目和渠道,使傳統業務和新業務均衡發展。對高端客戶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優質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對普通客戶提供標準收費及相應的服務,同時做好市場培育工作;注重潛在客戶的發展、感情培育等。

建成客戶關係管理的執行體系

依靠科技力量,在不斷完善核心系統和產品、服務開發的同時,要積極建設完整的智能的CRM客戶關係管理的執行體系,實現操作型客戶數關係管理的的數據庫支撐,通過收集數據、業務分析,對客戶在銀行的所作所爲進行歸納和合並,形成統一的視圖,從而既爲管理決策提供良好的支持,又爲客戶關係營銷打好堅實的基礎。

4.2網絡業務發展經營戰略、策略的調整和轉變

經營戰略決定着業務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式和效果評價。近年來,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制約,網絡銀行業務,相對於傳統存貸業務,處於從屬的非獨立的地位。這一經營戰略和麪臨的市場競爭是不相適應的。商業銀行必須儘快轉變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的戰略,制定相應的策略,因時制宜,順應時勢的變化推進銀行再造,順應客戶的需求推進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把網絡銀行作爲商業銀行提供服務和產品的主渠道。

4.2.1堅持業務可持續發展原則

堅持把可持續發展作爲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的第一要務。以市場爲導向,利用網絡銀行的多服務渠道和客戶服務熱線等手段,提高電子銀行部門爲客戶服務的質量;致力於客戶結構調整和優質客戶的拓展,傾力培育優質客戶羣體,加強重點客戶、重點區域、重點產品的營銷力度;準確劃分客戶羣,明確市場定位,根據不同客戶羣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服務策略,有區別,有側重,以現有產品和服務爲突破口進行業務營銷推廣;同時注重和客戶的交流,善於挖掘業務需求,努力推進業務創新尤其是產品創新,進一步豐富網絡銀行產品、服務和功能;注意標準化業務與特色業務的結合。

傳統中間業務的網絡化實施、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電子和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網絡銀行業務面臨着業務流程再造問題,必須明確網絡銀行業務的市場定位、市場需求,從而不斷打破禁錮,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更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真正有生命力的服務和產品。

4.2.2順應業務發展規律和趨勢,鼓勵金融創新,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金融需求

商業銀行業務差異性小,模擬成本低,因此除了要分階段、分步驟地完善傳統業務的網絡化,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注重網絡化特色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堅持在發展中推進業務結構調整,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健康發展。注重發揮網絡銀行作爲商業銀行分銷主渠道的作用,使國內商業銀行真正成爲全天候、全開放的現代化銀行,並逐步使發展重點從傳統存貸業務轉向提供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使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加強對市場、客戶的跟蹤和調研,通過引進國際化的、先進的管理諮詢服務來提高對市場的整體分析能力,密切關注國內外中間業務的發展動態,多向先進的外資銀行學習,在競爭中借鑑外資商業銀行的先進的競爭策略和分銷技巧,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緊緊依託先進的技術手段和長期以來積累的規模優勢、結算優勢和客戶羣優勢,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形成能夠適應多方需求、個性鮮明、方便實用的網絡銀行中間業務系列產品,爲不同客戶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

4.3加快電子化、網絡化建設,注重安全防範

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是網絡銀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堅持網絡銀行業務的持續性發展,必須加大技術創新與業務創新的結合,加快電子化、網絡化建設進度,注重安全防範,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撐保障作用:

1、安全性是商業銀行運營三性原則中的第一位,只有保證了安全,商業銀行才談得上盈利。防範風險需要從意識上加以重視,技術上有所保證,並從業務流程、法律、社會環境等方面加以考慮,以確保對客戶隱私和資產的高水平保護;而網絡銀行上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產品和服務,更是以對客戶的隱私和資產的高水平保護爲前提的,因此更要從技術角度保障網絡銀行業務的安全運營,盡力杜絕安全隱患;

2、核心賬務系統的完善、新型的客戶關係管理,渠道的整合、信息資料的共享、服務手段的多元化、科技化、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的轉變等等,都是有賴於整個的銀行系統的IT架構,從而實現了客戶信息的集中、產品管理、服務渠道、流程管理的整合,最終實現“客戶爲中心”的關係營銷。

3、加強自身技術更新和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力爭通過“一站式”的服務,成爲真正的金融門戶網站,個性鮮明、服務完善、界面友好、操作便利,從而抓住客戶的眼球;注意通過網絡銀行業務調研、留言板、BBS等方式收集客戶資料、行爲習慣等,加強與客戶的溝通,挖掘客戶需求,逐步完善充實客戶關係管理(CRM),爲個性化服務提供相當的數據信息,爲今後的客戶關係營銷做好基礎工作,爲管理決策做好關鍵支持;通過提供涉及第三方的服務和產品,完成作爲看門人的銀行到作爲金融交易通路的銀行的轉換,真正成爲“3A銀行” ,從而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金融需求;

4、建設快速反應機制,利用客戶服務,對客戶的建議、諮詢、投訴等及時處理,避免造成客戶損耗其對銀行的期望值;

5、客戶的多樣性金融需求,技術實現上的有力支持,政策上的共識都要求網絡銀行發展必須加強商業銀行之間的技術合作,實現網銀業務的互聯互通。目前,由央行牽頭、15家銀行聯合組成的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正在醞釀實行客戶證書的跨行通用。中國銀聯的2.0業務和技術規範中也把網上銀行的互聯互通列入其中。

6、加強與IT企業的技術合作,確保網絡銀行採用技術的先進性、安全性得以保障;例如採用IP電話和視頻技術建設視頻銀行,也就是利用視頻電話或者監視器等實現客戶和其個人銀行顧問的聯繫和交流、業務的處理等。

4.5建設學習型銀行,培養高素質人才、改革激勵機制

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網絡經濟中,知識將凌駕於勞動力和資本等,成爲事物發展的首要的、決定性的要素。在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形勢下,知識的更新變化越來越快,時效性越來越短,而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客觀上要求企業內部變化快於外部變化,學習的速度快於變化的速度,企業惟一競爭優勢,就是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好的能力。作爲現代企業,商業銀行必須遵循國際金融業發展要求,全面提升商業銀行服務理念和整體素質,注重自身學習和進步,堅持“以人爲本”,加強人力資源的戰略規劃,真正建立起涵蓋薪酬機制、晉升機制、榮譽機制、競爭機制等內容在內的人才激勵機制,實施 “發揮其才、位盡其行、培育其德”的人才戰略,引進高級人才,積極推進客戶經理制和產品經理制,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推行員工職業化訓練,學習、掌握、運用國際金融業“遊戲規則”,樹立和培養先進的服務意識、經濟素養等。

結論

目前,我們正處於網絡信息化爲特徵的新經濟時代,中國加入WTO後,國內銀行業必須意識到是機遇與風險並存,面臨着國際一流商業銀行的有力競爭,因此傳統商業銀行必須奮起革新,積極變革,加快金融業網絡信息建設,以客戶爲中心,加強網絡銀行業務流程的再造,積極推進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鍛造新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新一輪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瑪麗.J.克羅寧編著 《Banking and Finance on the Internet》2002年1月第一版 經濟科學出版社。

2、建設銀行網站

3、iResearch艾瑞市場諮詢

4、楊晏忠:《試論我國網絡銀行的風險監管》,中國信用卡,2003年。

5、工商銀行的公開數據。

6、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7、《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總第1023期第8頁。

8、網上文摘《網上銀行在香港》。

9、貝政新等 《現代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運作與創新》 2000年12月第一版。

10、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11、馬香媛:《網絡銀行風險的成因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

12、王昆 《網上理財最成功的兩種模式》2000年6月 賽迪網。

13、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發展及深層次影響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

14、禹剛 《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11月1日。

15、戴相龍 在2001年“網絡經濟與經濟治理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

16、黎江 《追求管理與技術的雙重跨越》 2005年3月30日 。

17、Joe Peppard && Philip Rowland 《業務流程再造精要》2003年2月第二版 中信出版社。

18、張素峯 《人力資本理論觀點》學習時報 2003年8月1日。

19、《每日商報》第307期,2003年7月19日。

20、王薇《市場VS產品:用概念填補空白》 《經理人》2003年5月號。

21、陳進 《電子銀行的標準化戰略》 《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總第1023期第12頁。

22、《外國網絡銀行》 《現代商業銀行2003年第7期》。

23、蔣亮 《對商業銀行優化客戶結構的思考》現代商業銀行導刊 2004年12期 第25頁。

24、姜業慶《電子銀行將成爲中外銀行對決焦點》2004年5月20日,摘自亞太博宇財經顧問。

25、匯豐數據處理給中資銀行加壓》 何保勝 《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6月19日

26、李成:《境外網絡銀行技術風險監管》,中國金融電腦,2003年。

27、楊晏忠:《試論我國網絡銀行的風險監管》,中國信用卡,2003年。

28、戴相龍:《我國將出臺網絡銀行業務管理辦法》, 2001年。

29、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發展及深層次影響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

30、李成,袁溥:《網絡銀行風險及其金融監管防範》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

31、馬香媛:《網絡銀行風險的成因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

32、《網上銀行風險監管原理與務實》,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

33、禹剛 《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11月1日。

34、張民:《網上銀行》,民族出版社,2001年。

35、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36、李德升:《網絡銀行的技術風險及其防範策略》,中國金融電腦,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