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休閒旅遊到休閒產業的發展途徑

學識都 人氣:1.63W
   一、產業成長邏輯 
   
  產業的成長與變遷需要一種邏輯與理論的支撐。所謂產業成長邏輯是指隨着一國經濟發展,國民收入提高,消費者購買力與消費偏好與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發生變化,並導致市場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同時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變化結合技術進步會導致產業內資源配置成本的變化,引起產業內市場供給的變化。產業內市場需求與市場供給的變化共同決定了市場容量(市場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均衡點)的變化,並引起產業分工與專業化程度的變化。如隨着收入水平上升,市場旅遊需求擴張會引起旅遊市場容量的增加,促進旅遊業的興起與發展,形成需求型成長產業;又如IT技術進步引起電腦的生產成本下降,也會帶來市場容量的增加,電腦業這類供給型成長產業。據此產業成長邏輯是產業調整背後最直接的經濟學原理,可以用來指導把握產業調整的方向。 
   
  二、休閒產業發展的必然 
   
  2000年江蘇省GDP突破1000億美元,人均GDP超過1400美元。根據發達國家經驗,當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達到800美元時,社會進入休閒消費的急劇擴張期。所謂休閒是指人們在工作時間和其它日常必要時間以外的閒暇時間內進行的自由活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 
  以英美爲例,20世紀90年代英國戶均休閒開支佔家庭開支的20%,休閒產值超過汽車業和食品業,創造的工作崗位佔全國的1/5;在美國休閒娛樂業已成爲主導產業,1990年休閒消費達10000億美元,創造出美國1/4的就業機會,並被預測在今後的經濟結構中,從業人員將佔整個社會勞動力的80%,2015年產值將佔美國GDP的1/2。在中國有人預測5-10年後中國休閒消費支出將佔總支出的30%,產業就業人數可達1.196億人。 
  伴隨經濟發展,國民收入提高,人們在工作時間和其他日常必要時間之外的閒暇時間與休閒活動增加,導致市場需求結構變化,消費者休閒消費與休閒購買力的增加使市場容量快速增加,也可能由於規模效應的存在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化和對休閒產品與服務供給及技術創新的刺激,形成需求成長型休閒娛樂產業。 
  休閒消費的增長不是一種絕對量的增長,而具有一種結構變遷、功能轉換的特徵。以旅遊爲例,旅遊是休閒的一種方式,旅遊市場的發展背後是旅遊消費者多元目標,是從簡單的觀光發展到到滿足放鬆康體、運動刺激、娛樂休閒、修學提高、品嚐美食等多元需求的過程,是消費重心從視覺享受轉換到全面體驗要求的過程。隨着旅遊需求量的增長,旅遊消費性質變化,其後的多種目的變得清晰並衍生出多種細分市場,產業也開始裂變,派生出多種新興產業,並同時對產品服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該變化要求產業的'分工與專業化程度必須以終端消費者需求爲導向,整合資源,對產品供給產業資源進行重組。
  目前各地將休閒納入大旅遊的概念,還沒有城市提出休閒產業的概念,但從發達國家的經驗與消費結構功能分析來看,實際上是休閒包括旅遊,旅遊是休閒的一種方式,休閒消費代表着這類消費的本質特徵,決定着這類消費的變遷方向。如果能率先適應市場需求特徵、結構變化對產業升級的要求,從傳統旅遊業轉歸現代休閒業,可以形成先發優勢,獲得短期超額利潤,並形成長期可持續發展。 休閒產業提出的理論基礎是產業演化理論與產業價值鏈理論。根本立足點是經濟發展中需求的結構變化,關鍵點是產業可形成低投入高產出的產出能力。
  
  三、發展路徑:從休閒旅遊到休閒產業
  
  休閒產業是由觀光旅遊,歷經休閒旅遊發展而來。
  第一,發展休閒旅遊,形成差別化優勢。它與觀光旅遊的差別是突出旅遊中的休閒功能,以休閒爲中心設計產品、注重旅遊消費過程的休閒功能。
  第二,調整發展戰略,逐步凸現休閒旅遊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一般而言,核心競爭力來源於特色資源,也可以來源於企業管理、生產要素(資金、技術、人才)或政策,本質在於差別化。有差別化就有優勢,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的產品優勢構建競爭優勢。如旅遊城市中北京、西安、海南都有着明顯的資源優勢;而產業優勢是指將資源通過加工利用變成社會產品和服務順利進入市場的優勢狀態(它不僅指產業能提供完整的產品與服務,還包括一個有效的與產品服務相關的信息、教育、科技乃至政策等服務系統)。實踐證明,具有資源優勢不一定形成產業優勢,而不具有資源優勢也可以形成產業優勢。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從休閒旅遊到休閒產業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