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激勵在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學識都 人氣:1.17W
試析激勵在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論文摘要:知識時代,人才成爲各國經濟發展中最寶貴的資源。高職院校作爲知識和培養人才的場所,尤其需要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資源隊伍。從激勵的涵義和特點出發,結合高職院校教師的特徵和現狀,力圖將激勵理論融入到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當中,對廣大教職員工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激勵,並提出了提高教師激勵的對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激勵;人力資源管理;需求層次
  
  1 激勵的概念和理論
  激勵就是組織通過實行外部獎酬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工作,或者藉助信息、精神,以一定的行爲規範和懲罰性措施來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組織成員的行爲,是管和學共同研究的課題。從其的字源角度分析,激勵就是激發士氣,加油鼓勁,以有效地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系統活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1.1激勵的基本原則
  在高職院校的管理中,設置目標是關鍵,目標的設定要結合激勵進行,既要體現組織目標,又要體現員工需求;綜合運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方式,精神獎勵爲主,物質獎勵爲輔,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把握激勵使用的時機,對於表現突出,有重大成績的教師,要第一時間提出精神鼓勵,並在合適的時機儘快將物質獎勵落實到位,要多做“雪中送炭”,少做“雨後送傘”或者“錦上添花”;獎勵的落實不僅僅要公平、公正,也要適度,不能太大,影響獎勵的可持續性,也不能太小,起不到激勵的效果;綜合運用正激勵和負激勵,獎懲分明,達到目標要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和獎勵,完不成工作任務理所應當受到懲罰,只有獎罰分明,激勵效果才能發揮到極致。
  1.2高職院校中運用的激勵理論來源
  激勵理論來源於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共分爲五個需求層次。第一層次是生理需要,主要是指衣着、食物、住房、行車、婚姻、看病等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質需要;第二層次是安全需要,這是尋求庇護,保證安全生存的需要,主要指勞動保護、職業安全、生活穩定、等;第三個層次是社交的需要,當基本保證具備以後,安全也有了保障,人類也就有了更高一層的精神需求,希望被團隊包容和照顧,有精神支柱;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只有在一定的團體當中有地位,纔能有更多的資源和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充分的自我展示;第五層是自我實現
  的需要,這是最高一層的需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一生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
  而且,往往受程度越高,對層次的需求也越高,比如受教育少、工作在基層的人羣往往關注前四個層次,而受教育比較多,在高職院校工作的教師們,往往前四個層次得到了基本實現,對第五個層次的需求容易顯現出來。人的需要層次往往呈正三角形,而在高等學校這種特殊的環境下,人的`需要層次卻會發生相應變化,大約呈菱形甚至是倒三角形狀態。

  2 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問題
  2.1 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不適應現實情況
  我國高職院校管理工作比較傳統,甚至有計劃經濟時代管理模式的痕跡,沒有形成西方發達國家高職教育的高效、單一的特點。我們的人事處目前還是單純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有的甚至辦公室兼管人事工作,職能是負責日常的人事管理,職責是做工資,管等,距離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還很遠,也不適應高職院校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的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和突出,逐步向戰略規劃、現代轉變,我們的管理理念、管理對象都要更新,傳統的觀念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優良的地方要保留,但是也要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促進高職院校的全面發展。
  2.2 建立核心價值觀,構建獨具特色的大學文化
  我國高職院校在覈心價值觀方面缺乏深刻認識,沒有自己的辦學特色,而作爲主要組成部分的人事部門也沒有發揮自己這方面應有的作用,更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嚴重製約了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國內外的實踐告訴我們,一所學校的“個性”決定着大學的知名度和成長潛力。高職院校的競爭逐步白熱化,能否在學術界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贏得考生家長的青睞成爲各個高職院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作爲學校的參謀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也要形成自己的特點,協助高職院校形成自身的核心價值體系,從而在高職院校的競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要結合高職院校的工作實際,按照學校的整體發展目標,不斷謀劃新工作,形成新思路,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