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非物質激勵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學識都 人氣:3.26W

摘要:在當今經濟社會環境下,物質是生活的基本保障。物質激勵也一直是企業激勵的主要模式,但不難發現,在一些企業中,工資待遇福利都不錯,但卻未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員工的牢騷抱怨很多,人才流動非常頻繁,影響着組織的發展。事實上,大量研究表明:員工不僅有物質上的需要,更有精神上的需要。尤其是對知識型員工,更應注重精神層面的激勵——非物質激勵。

論非物質激勵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關鍵詞:物質激勵;非物質激勵;知識型員工;人力資源管理
  
  1 非物質激勵的內涵
  
  非物質激勵,即以精神資源作爲激勵手段,具體方式如表揚、表彰、晉升、鼓勵、關懷、信任等等。非物質激勵的方法主要有:情感激勵、目標激勵、文化激勵、榜樣激勵和榮譽激勵。
  與物質激勵相比,非物質激勵的優勢體現在:
  (1)滿足員工深層次的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理論、ERG理論,在基本的生理安全上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員工更關注尊重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企業文化的凝聚力,榮譽的激勵將給員工產生更大的內在的驅動力。
  (2)輻射的員工多。非物質激勵更多的表現爲公開的、透明的。在企業中的所有員工都可以感受到關懷與信任的力量。
  (3)節約經營成本。不需要有太多的經濟投人,反而促使員工積極性的提高。對於競爭日益激烈下的企業的生存環境來講,企業的利潤空間可以最大化。
  (4)塑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標杆的作用、榜樣的力量對人的影響是無窮的,在這種環境下,所有的員工將積極投入到工作中,由此形成良性的循環。
  
  2 激勵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1)有效的激勵手段可以爲人力資源管理增值。
  人力資源管理中激勵的核心問題實際上就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問題。有效的激勵手段讓員工充滿信心,激發他們的潛能,企業也會因此獲取更大的回報。
  (2)激勵可以發揮員工潛能,提高績效。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詹母士在對職工的激勵研究中發現,缺乏激勵的職工僅能發揮其實際工作能力的20~30%,因爲只要做到這一點,就足以使自己保住飯碗。但是受到充分激勵的職工,其潛力則可以發揮到80~90%,可見激勵對人潛能的挖掘和利用是多麼重要。
  (3)激勵可增強企業的向心力。
  每個員工在企業的發展得到關懷,生活得到關注,員工時刻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員工會主動地爲組織發展獻計獻策,這便大大地增強了職工的凝聚力和組織的向心力,進而使職工自覺自願地爲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
  (4)激勵有利於吸引和穩定人才。
  隨着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競爭也主要演變成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市場,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有效的激勵政策可以提高員工的滿意度,企業在社會上得到更多的認可,樹立良好的口碑,這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 非物質激勵在人力資源中實施的具體流程
  
  3.1 塑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古往今來,得人心者得人才,善激勵者得人心,企業文化是保持長久激勵的最好措施。並且,企業文化也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被大家認同的,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凝聚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們可以從一些優秀的企業實際管理的案例中得到以下借鑑:
  (1)營造一個充分溝通,信息知識共享的'環境。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目前企業內部溝通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大的發展。企業內部報刊雜誌、內部互聯網、電子郵件、內聯網、MSN等多種溝通方式,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共享的機會,方便員工之間相互傳達信息,更好的瞭解彼此。
  (2)公平相待。在通用公司,從上到下都直呼其名,大家絕無尊卑之分,互相之間關係融洽、親切。公司最高首腦歡迎職工隨時進入他的辦公室反映情況,並對職工的來信夾訪講行妥善處理。公司還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員自由討論會,職工在公司感到生活在大家庭中,心情非常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