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戎狼圖騰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2.49W

《狼圖騰》是姜戎的一部力作。它描述了大草原中人與狼的複雜關係,人王與狼王的實力對抗,人類的智慧大都來自狼的世界,從真實的視野裏反映出狼作爲遊牧民族的圖騰的原因,可以改變很多人一直以來對狼的介懷、害怕與仇恨等等世襲觀念。姜戎先生是位與狼共舞過的知青,從哪個時代走過來的他對中國之病有很深的體驗。他爲我們描述了大草原中人與狼的複雜關係,人王與狼王的實力對抗,人類的智慧大都來自狼的世界,從真實的視野裏反映出狼作爲遊牧民族的圖騰的原因,可以改變很多人一直以來對狼的介懷、害怕與仇恨等等世襲觀念。

姜戎狼圖騰讀後感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着兩種民族性,一是狼性,以遊牧文化爲代表;一是羊性,以農耕民族爲代表。狼性本來就是人類的本性,洪荒時代的初民們完全是依靠這種野蠻的野性才戰勝自然,得以延續,華夏民族也不例外。作者認爲龍的來源便是狼,我爲這個想象拍案叫絕,由此我想到很多。狼的身體被拉長,並安上了蛇的鱗片、鹿的雙腳、魚的尾巴,人們稱之爲龍。狼是自由的象徵,而龍專制的象徵。狼雖然殘忍、兇狠,確是出於生存的本能,無比真實,羊雖然被吃,被威脅,確也是與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龍是天上的權威,自命的真理,高高在上。所有羊都要匍匐在其腳下,用自由交換安全。

可以說華夏族從誕生之始,就與以狼爲圖騰的遊牧文化有着千絲萬縷之聯繫(雖然後世的人極力試圖說服自己忘記這種沉睡的力量)。但狼性與羊性的對立統一之路註定要以千年爲時間單位。秦人焚書坑儒欲把羊改造成狼、使帝國成爲龍馭羣狼,而不是龍驅羣羊的努力,但是已經在經歷長期農業社會的華夏人早已失去了狼性,他們已經變不回狼,除了龍來統治或是被外來的狼吃掉別無他途。最終秦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漢帝國的龍子龍孫再把儒教推上神壇,“其爲人也,溫柔敦厚”的羊性成爲良民順民的圭臬模版,謙謙君子成了社會精英的成功典範,象張騫、班超、耿恭那樣的狼子野心之輩越來越少,越來越孤立。龍統治的羊羣裏出現狼,對龍是權力的威脅,對羊則是靈魂深處的恐懼。所以在皇帝-順民的龍羊二元結構社會中是不允許狼的產生的,自由、活力、進取與人的野性和創造力完全被扼殺禁絕。龍領導下的羊羣也曾對狼族做出過有力反擊,在有組織和強有力的龍的鼓舞下,羊們還是可以做到一些事情的。比如秦漢反擊匈奴、驅逐匈奴之戰。狼族意識難敵強龍領導下的羊羣,不得不遠遁。但是羊在龍的愚弄和統治下只能越來越木訥、軟弱、內向,一旦強龍歸天,龍鍾斷絕,那麼狼族必然會捲土重來。我怎麼想起《動物莊園》來……

歷史上類同的現象比比皆是,森林狼總是戰勝草原狼,草原狼總是戰勝農耕羊,北方狼總是戰勝南方羊。西方的地中海巨龍——羅馬帝國,不也是狼哺育的戰神子孫麼?從狼羣共治,羣狼對外的共和制轉向了以龍馭羣狼的帝國,把地中海納爲內湖,可是在定居農耕和龍的統治下,狼羣們還是退化爲羊,最後被日耳曼狼羣撕得粉碎。東羅馬苟延殘喘也被東方狼族突厥所滅——突厥卻敗於龍馭五胡羣狼的唐朝。可見龍馭羣狼的力量雖然最強,確是以付出未來、喪失狼性爲代價的。

之所以西方文明成爲主流,便是因爲西方走的是一條狼——狼之路,也即從“古代野蠻狼”到“古代文明狼”,再到“現代文明狼”,西方把龍/Dragon視爲邪惡與暴政,崇尚狼的原貌、狼的自由,所以就很少出現羊,基督教能把野蠻狼變成文明狼,不像儒釋道等迷魂湯把野蠻狼變成文明羊、甚至是野蠻羊。所以西方的狼羣狼狼自由、自立、自強,沒有太多龍的專制和束縛,終於走上一條文明進取外向之路,執世界之牛耳。而中國自秦漢以後一直是化狼爲龍、化狼爲羊、化龍爲羊、羊質龍皮之路,鑄劍爲犁,從野蠻狼過度向文明羊,並認爲羊是對的,狼是錯的。極端的自戀導致極端的自負和愚昧。殊不知,狼和羊本身並沒有錯,只有文明和野蠻之分,強者總是事後的正確者。最後又從文明羊退化成野蠻羊,纔會招致文明狼的痛擊,假如這都不能打醒這些羊的自戀,那麼看來“支那”真的要被拋進歷史的支流和死衚衕,永遠消失了。

《狼圖騰》的作者決不是有些人那樣胡說的反華者,作者是要喚醒沉睡的狼羣,或者說要讓羊們重新變回狼,而不是匍匐在龍的腳下吻灰塵。狼是陸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鏈終結者之一,由於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殘的不良族羣,也正因爲狼的`威脅,奇特的動物(包括我們人類自己)才被迫進化得更優秀。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草原上沒有了狼羣,就要得“瘟疫”,所以,狼使生態相互於一種平衡狀態,況且,狼是羣居動物中最有秩序、最的紀律的族羣,狼的十大特點:臥薪嚐膽、衆狼一心、自知之明、順水推舟、同進同退、表裏如一、知己知彼、狼也鍾情、授狼以漁,以及狼的“團隊精神”都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而最值得我們稱讚的是狼的戰鬥精神、協同作戰、顧全大局,爲了勝利,不惜鞠躬盡瘁、以身殉職......

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夾雜着先賢們的恩怨情思,影響和誤導着後人對一些事物本來面目的探究。那麼對於狼不正確的理解,我覺得現在應該徹底地轉變了。

華夏人從狼退化爲羊,並從狼異化爲龍,並在羊質龍皮的幻覺中自戀自大自我萎縮的過程,正是中國走向沒落的過程。國家的競爭,最根本還是民族性格競爭。而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諸多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精髓濃縮歷練出來的,去僞存真,迎接挑戰,世世代代,自強不息,永不滿足。爲此,《狼圖騰》所揭示的是華夏性格角度找到了中國落後的根源。雖然作者的“理論”還值得進一步高榷與推敲,但其倡導的開拓進取的精神,呼喚偉大強悍狼文化的迴歸,無疑爲我們民族振興多提供了一條道路。

願我們多一點狼性,少一點羊性吧!男兒當自強,做人當自強,中華當自強!解“狼”之謎,重識華夏文明;與“狼”共舞,方顯英雄本色!讓我們狼奔豕突、狼子野心地做一番狼的事業,開創狼的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