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仲永後感初中

學識都 人氣:3.03W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下面是本站挑選較好的讀傷仲永後感初中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讀傷仲永後感初中

一、讀傷仲永後感初中

《傷仲永》一文通過敘寫方仲永從年幼時天資過人,到長大之後"泯然衆人"的變化過程,並點明方仲永是因爲後天的不努力,不爭取學習機會,及最後一絲希望也沒了的事.

我認爲人的才能知識決不是可以單單的去依靠天賦,而且要注意培養後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學習能力,強調了後天的培養比自身的天賦重要的多.對才能的發展也很重要.

比如說:李賀,李賀七歲就能寫文章,這不是天賦嗎?但是李賀後天也非常努力.他每天日出之時,就騎着小馬兒,和書童一起,揹着書,看見一事一物,便作一詩,到了太陽下山時,一篇詩就寫好了,這不是後天的學習嗎?

再比如說:王安石,王安石小時候住在臨川城內,離他家不遠就有一個麪館,王安石每天上學都要從這家麪館面前經過,並經常在這裏吃早點,久而久之,與麪館的老闆和夥計都相識了.一天,王安石又到那家麪館吃飯.進門後,挑了一個位子坐下來.老闆和夥計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給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見後進門的人都吃上了面,便問跑堂的夥計:"師傅,我的面好了嗎?"跑堂的夥計答道:"就來."不一大會兒,只見跑堂的夥計手裏面拿着一雙筷子交給王安石讓他自己去端.王安石一不計較,他走到廚房,只見竈墩上放着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麪,滾燙的麪條快要溢流碗外.大師傅笑眯眯得對王安石說:"你要是可以把這碗肉絲麪端到外面去,而且一滴不灑,算你白吃,不要錢."王安石問:"此話當真?""一定"大師傅說.王安石用筷子輕輕往碗裏一伸把麪條挑了起來,碗裏自然就只剩下一半的湯了.這樣,王安石左手端起湯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麪條,順當當的把一碗麪條端到了大廳前,吃了起來,麪館裏的人都翹起大拇指稱道:"王安石真神童啊!"王安石長大後更加酷好讀書,勤于思考,吃飯和睡覺的時候都捨不得放下書,而且他讀完書後還經常默默地思考他讀過的內容,有時和別人在一起,也還在想着書中的內容.因此很少有人看到他笑.他在常州做太守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宴會,酒席宴上有一個人歌舞取樂.忽然,王安石大笑起來,大家不懈其意.猜測是那個名伶表演的實在太好了,使得太守很高興,於是重重的賞賜了那個名伶,說:"你能讓太守高興.值得獎勵!"只有一個人感到懷疑.認爲太守不是因爲這個而笑的,於是找了個機會,問王安石當時爲何發笑.王安石回答:"我那幾天在想道家的《常卦》,怎麼都不理解,吃飯的時候突然想明白了,實在是太高興了,不由得笑了起來."最後王安石成爲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這些都與他後天的努力與培養密不可分的.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我認爲後天的培養與教育比天賦要更重要!

二、讀傷仲永後感初中

我翻開今天所學的《傷仲永》,看着閱讀提示裏寫着: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但事實是這樣麼?

曾經看到過一本書,書上有這樣一篇報道:一位中國記者調查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出結論:美國學生在課堂上大吵大鬧,上課隨意走動,起牀幾乎在上午八點鐘之後,而放學又在下午三點鐘以前。而且美國學生中音、體、美,上課了還與老師頂嘴,所以,美國將來出的名人一定不多;而中國學生不同,中國學生是最勤勞的學生,老師上課時,他們從來都是規規矩矩的,在上學路上,他們幾乎都是邊吃早餐邊走路的,而且上課時極端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所以中國將來出的名人一定很多。與此同時,一位美國記者也親自調查兩國學生讀書,情況一模一樣。然而在十年後,事情的結果與兩位記者所預料的大不相同。美國比中國所出的名人要多得多!以上事例能證明什麼呢?

還有:書本上說,仲永天資聰慧,因父親沒讓他受後天教育而才能衰退,最終泯然衆人矣。那麼父母天天都逼你學習呢?那樣就能成爲所謂的天才嗎?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也有一個天資聰慧的人,他的父母不像方仲永的父親那樣貪得無厭,而是讓他天天呆在家裏面對這一張張試卷,一本本奧數……根據《傷仲永》的閱讀提示裏面看,應該他不但會成爲一個有成就的人,而且他會才華出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找他這樣成天到晚都是學習難道他會不厭倦學習嗎?然後隨着他的越來越厭倦學習,最終不也和仲永一樣“泯然衆人矣”嗎?即使他成爲了天才,那也只是高分低能的傢伙!

還有一事例:生長在英國的'牛頓因爲有一天他在蘋果樹下看書而被一個蘋果砸了一下頭,得出了“萬有引力”對於這件事有人評論說:“如果牛頓生在中國,那他一定不會發現這個道理!爲什麼?因爲中國的學生一放假就是作業,那有什麼時間去蘋果樹下消遣啊!”這可真是幽默啊!但大家是否能從這幽默中讀出一絲諷刺呢?這難道不是在諷刺咱們中國的古板老套的教育方法嗎?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要學習。如果我們不學習就不會有前進。但我們不要整天抱着一本書,不要一放假就是作業,不要讓我們的假期還沒有開始就結束!這樣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書呆子”。不是有這樣一個報道嗎:一名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在小學初中時都是由媽媽照理的,他連襪子都不會洗。到了大學,他媽媽覺得他應該自己的事自己做了,所以不在什麼事情都照顧着他。他就這樣“自理”的過了一個學期後,認爲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所以他選擇了自殺!

如今,在中國,許多老師認爲:作業當然越多越好,加強複習鞏固嗎!況且我們這是爲了孩子們好!家長認爲:做點課外練習是有必要的,我們這是爲了孩子好啊!電視裏,經常說要孩子參加課外活動以加強孩子的活動能力,事實上我們幾乎沒有什麼課外活動,每天都被作業佔據着。在他們左一個爲孩子好,右一個爲孩子好中,是我們無法呼吸那新鮮的空氣!更無法張展我們自由的翅膀!

啊!什麼時候,在中國纔會真正有開明的教育方法。不再是古板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數條。讓我們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的更有創意吧!

三、讀傷仲永後感初中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啓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