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三字經作文10篇

學識都 人氣:1.0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三字經作文10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我是從三歲多時開始認識《三字經》的,那時,媽媽常常給我聽《三字經》的錄音,慢慢的我記住了幾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但卻對每一句的意思不明瞭。

上小學以後,老師又帶領我們一起誦讀《三字經》,在學習和誦讀的過程中,我漸漸了知道了許多的故事明白了許多道理。

從“香九齡,能溫席”這句中,我知道了尊敬、關愛自己的父母,是孩子應該做的。從“玉不琢,不成器”這句中,我知道了一塊好玉,不經過雕刻成不了玉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好好學習,就不會懂得各種知識和道理。從“幼不學,老何爲”這句中,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從小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爲。從“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中,我明白了做晚輩的要尊敬長輩。從“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話中,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是“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綴”一句。

“囊熒”的典故說的是晉朝的車胤(yin),“映雪”講的是晉朝人孫康的故事。

車胤因家中貧寒,晚上看書沒錢點燈,他就捉些螢火蟲放在紗布縫製的袋子裏面,藉着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燈光苦讀。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車胤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將軍、戶部尚書等官職。

孫康幼時酷愛讀書,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地攻讀,可此時家道中落,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了。到了冬天,映着雪光讀書。整個冬天,孫康都夜以繼日地苦讀,從沒有中斷過,學有大成,終成晉時很有名望的學者,南朝宋景平年間官至尚書左丞相,封德陽縣侯。車胤、孫康他們雖然家境貧寒生活艱苦,卻能立志苦讀,沒有因爲讀書的條件差就停止學習。他們的故事一直激勵我在學習的路上不畏困難,一路前行。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誦讀《三字經》,教會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輩,如何去做事,以後我仍要繼續學習、誦讀《三字經》。

三字經作文 篇2

冬春之交,外婆的菜園裏生機勃勃,一片豐收景象:白菜像打包的棉花坨,依偎在大地的懷抱;萵筍像一個個挺立的衛兵,等待人們去檢閱;蘿蔔悄悄地探出頭來,渴望主人去撫摸;大蔥披着一頭散發,等待人們去梳理……噢,外婆的菜怎麼種得這麼好呢?外婆笑着對我說:“你哪裏知道,我種菜也有‘三字經’哩!”

一、勤

外婆常說:“小菜小勤快。”種菜離不開“勤快”二字。無論是驕陽似火的夏日,還是寒風凜冽的冬天,在菜園裏都能看到外婆勞動的身影。從播種到鋤草到施肥,再到收穫,外婆總是忙個不停。外婆常說:“菜,三分在種,七分在管。”管理菜園需要相當多的時間的。特別是施肥,三天一小澆,七天一大澆,才能保豐收。外婆一年萵筍至少換種六次,白菜至少換種四次。品種分別採用50天、80天、100天、120天生長期的,一輪接一輪,土也閒不住,人就更閒不住了。外婆就是這樣每天不停地在耕耘,在勞作,用一雙勤勞的`手把小菜園打理得生機盎然。

二、密

外婆只有兩塊一丈見方的土地,我常在想:外婆家只有那麼一點土,怎麼收穫了那麼多菜呢?我不解地去問外婆,外婆說:“蔬菜蔬菜,多收密栽。想要多收蔬菜,就得合理密植,在有限的土地上適當縮小作物行距和株距,能夠增加播種量,還能充分利用空間、陽光和肥料。”“哦,原來是這樣。”我點點頭。從我懂事開始,就觀察外婆種菜,她把田地分成了好幾片,土與菜親密無間,收完這又種那,一撥接一撥,沒有間斷。果然,人家的菜早吃光了,可外婆的菜一撥吃完了,另一上冒的井水喝也喝不完。

三、肥

要想種好菜,沒有肥是不行的。“生口的要吃,生根的要肥。”這句話是外婆的口頭禪。外婆種菜用的都是有機肥,如人類糞便、雞屎、山灰等。種菜前,外婆先施足底肥,把土挖好之後,將底肥放進凼裏面。然後根據需要及時追肥。生長時,一發現菜苗黃了就加緊施肥。施肥時,將糞便、雞屎搭配,絕不盲目地施一種肥,根據生長情況輪番施肥。由於外婆種菜不使用化肥、不噴灑農藥,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吃起來又香又甜,無毒無污染。

外婆的菜園裏,一年四季,蔬菜累累。有時菜多了吃不完,就送給鄰居和親友吃。大家都稱讚道:“吃了外婆的菜,放心又自在,安全又無毒,身體長得快!”

三字經作文 篇3

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這本書分成上、下兩本。

《三字經》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它是古代兒童必須要學的、要讀的一本書,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吧!

《三字經》被錢文忠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講,第一個部分講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的是史,即歷史,《三字經》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了清朝。第三個

《三字經》開頭的六個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講的是學,即勤奮好學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這六個字卻有着豐富的內涵,它講的是一個關於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也就是說,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也就有了“性惡論”與“性善論”。

在《三字經》中,講了一個很有趣的學說,那就是五行學說,“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數。”五行分別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

《三字經》第二部分講的是史,《三字經》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因爲它可以用兩句話講完了三、四個朝代,幾百年,比如“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樑陳承”這一句話裏講了三國、兩晉、宋、齊、樑、陳這麼多的朝代,牛吧1

《三字經》第三個部分,講了許多古代人勤奮讀書的例子,也是激勵我們要好好讀書,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映雪、負薪、掛角等等、、、、、、

接着又講了一名才女,名叫蔡文姬,她非常會彈琴,她也寫下了著名的《悲憤詩》。

《三字經》雖人只有幾千字,但它所講的內容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是一本值得我們看的書。

我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作文 篇4

《三字經》是一部古代的書,它三個字一句,我覺得挺有意思,而且裏面還有很多的道理!

讀了幾段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它的意思是說:“玉器不打磨就難以成爲好玉,人不學習,就不能掌握知識,懂得道理”。這就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另外還有“融四歲,能讓梨 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所當執”等等都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和很深刻的道理。

我要繼續學習《三字經》,學習讓梨的孔融和溫席的黃香,學習他們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作文 篇5

我相信大家都讀過《三字經》吧!《三字經》裏有兩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孟子的母親曾爲了他有一個學習的好環境而搬了三次家。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割斷子織的布來教育他。就因爲這樣,孟子才明白什麼是半途而廢,纔可以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學家。

像孟子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說詩仙李白,他小時候很聰明,而父親卻一天到晚讓他讀書。有一次,李白看見父親不在就偷偷溜出去玩了。他走着走着,看見一個年邁的老奶奶拿着一根又粗又大的鐵杵,在河邊的石頭上使勁地磨着,李白便覺得十分奇怪,好奇地問:“老奶奶,您在幹什麼?”“我把它磨成繡花針”。老奶奶邊磨邊說。“這麼粗的鐵杵,什麼時候才能磨成呀!”李白驚訝萬分。“只要不停地磨,總有一天會磨成的。你們讀書也不是一樣嗎?”老奶奶笑了笑說。李白聽了,心裏不由一動,馬上回到書房,專心地讀書來。最後,李白終於成了歷史有名的詩人。

還有很多名人因爲小時候貪玩,而領會到一個一個的道理。雖然我們不會像孟子和李白一樣逃學,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能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三字經作文 篇6

以前,我調皮、不守紀律,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媽媽的斥責;現在,我懂事、能認真學習了,老師和媽媽都微笑了,這都要感謝《三字經》呀!

那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一看有圖有文的,來了興趣,有時自己讀,有時讓爸爸給我講。可沒過幾天,三分鐘熱度過了,就把書隨手一扔,玩別的去了。

這個月,學校裏掀起了讀經典書的熱潮。一次,老師在課上給我們講起了《三字經》中“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 自勤苦”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孫敬、蘇秦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了。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關愛我,老師辛勤地教育我,我,我太不懂事了!

那天放學後,我悄悄跑進小書房,重新讀起《三字經》來。漸漸地,我變得愛學習了。小夥伴們,我們一起來讀它,一起做個好孩子吧!

三字經作文 篇7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啓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自南宋以來,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全書三字一句,有兩句一韻,共有一千多字。所以,它也是部兒童識字課本,包括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含有豐富的典故,知識性強,全書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國學精粹中難得的啓蒙讀本。

《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近,習相遠。大意是人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間沒有多大差別。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不同,習性便有了千差萬別。這句話給我們的啓示是這樣的,有些人長大後還象小孩子一樣善良了,有些人卻不是,這跟生活環境很重要,要是愛學習的同學交往,從小培養優秀的品質,改掉不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還有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它的意思是剛採出來的玉石,如果不經過打磨,就成不了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務,就不能明白事理。不經歷風雨,是見不到彩虹的,玉在沒有打磨之前,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人也一樣,只有經過磨鍊才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還有一句是這樣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五條準則,也是中國古人對人格的要求。這五常,不僅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現代人所要具備的素質。

《三字經》裏每一句話的含義都非常深刻,是短短六個字的句話,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大道理。我們要從此書裏,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三字經作文 篇8

清晨,踏進校門,我就聽到從教室裏傳來了朗朗讀書聲:“人之初,性本善……”是在讀什麼呢?走近一看,原來是同學們在看《三字經》。

我們在一年級時,已經學過了《三字經》,可是卻不懂內在的涵義,現在明白了,應該讀起來更方便吧!可是我的腦海中閃出了兩個念頭:爲什麼要讀三字經?讀後有什麼好處?我苦思冥想半天,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我趕緊去查有關資料,不一會兒這幾個困擾着我的問題就解決了。首先,“三字經”內包括了許多知識,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記憶也很方便。其次,讀了“三字經”後,會增加我們的知識和見聞,使人注重品德修養,按“三字經”去做將成爲一個博學廣文、品德優秀的人。

爲什麼這本書稱作“三字經”呢?是因爲它從頭到尾始終是以三字一句的形式寫的。瞭解了這些,我覺得人人都應該認真讀、認真學“三字經”並找出蘊含在內的知識,平時的行爲規範按照“三字經”上的要求踏踏實實去做。

最後,我想: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學習“三字經”,我們必將成爲一個“四會”好學生。

三字經作文 篇9

這些天我始終在讀《三字經》,裏邊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讓我很授學育。

其中有一篇《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故事道的是大詩人李皁小時候不愛讀書,有一地上課的時候溜沒往玩,望到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李紅問老奶奶:“奶奶你替什麼要磨它呀?”她說:“我並不是差錢,我只是想讓別人曉得,只要工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李文一聽,心裏登時悟出了其中的情理,二話不說,又歸到了山裏持續甜讀。爾後他常常會爲了一個學術上的答題取別人爭得點紅耳赤。在艱難的環境下,他保持學習,在山面面苦讀的多少年裏,皆沒有下山晃盪功一次。

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有有口我。”一集體只要勤懇、堅韌就不作不成的事件。假如大野把這種“鐵杵磨成針”的精力擡在學習上咱們怎麼能學習不惡呢?

我讀完這個故事很蒙教導。在教習中,碰到艱苦我總想找他人助忙,從未不願動頭腦。實在這樣幹是不合錯誤的只有勤奮的己纔會取得了的播種。昔後,爾要時時刻刻用這個故事鼓勵本人。

三字經作文 篇10

這段時間,我們學校正在學習《三字經》觀後感大全,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學習《三字經》的前面部分時,由於內容通俗易懂,所以我學習得非常輕鬆。正在我有些沾沾自喜的時候,後面的學習卻把我難倒了。由於後面內容講述的都是中國的歷史,意思非常難懂,再加上許多字我都不認識,因此我開始厭倦學習《三字經》了。在家裏,媽媽鼓勵我說:“你不要泄氣,用心學,一定能把《三字經》學好的。”在學校裏,王老師教給我們一個學好《三字經》的方法:先把《三字經》全文的翻譯找來看一看,理解意思,再來學習,這樣就可以輕鬆學好《三字經》了。於是,我按照王老師教的方法去學,果然學習得很輕鬆。現在我已經知道《三字經》的全文意思了,也喜歡上了《三字經》。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也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可貴的學習精神。我要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在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

TAGS: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