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北京過小年吃什麼

學識都 人氣:2.77W

大家知道北京過小年吃什麼嗎?不知道?那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北京過小年吃什麼吧!

北京過小年吃什麼

  

  北京小年食物

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

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爲給竈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爲粘住竈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爲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豆腐

臘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的說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儲存到過年再吃。過年吃豆腐只是要爲新的一年取個“鬥福”的好彩頭,期望福氣能成鬥成斗的來。做好或買來的.鮮豆腐不好儲存,又不想都做成凍豆腐,所以就採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讓過年的餐桌上多一種吃食。

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爲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竈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竈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竈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竈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過小年,祭竈神

祭竈神

據說臘月二十四晚上,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同時,在這天,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掃塵土

掃塵爲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爲"掃房日"。

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形式也是豐富多彩,有蓮(連)年有魚(餘),三羊(陽)開泰,五蝠(福)捧壽等各種吉祥形式。

貼春聯

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